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信访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有一些涉法问题的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处理不满意,或者不经法律程序,就向有关国家机关提起信访,寄希望通过上级的压力而改变对其不利的结果。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访”不信“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信访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有一些涉法问题的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处理不满意,或者不经法律程序,就向有关国家机关提起信访,寄希望通过上级的压力而改变对其不利的结果。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访”不信“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都有具体体现,表明了在审判中应"同案同判",这样才有利于国家法制建设的进行,保证公平,促进人民的法律信仰的形成与成熟。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一些相同类型的个别案件,由于合议庭不同,或审理法院不同,所作出的判决结果却大相径庭,同类型案件不同的当事人拿到不同判决结果的裁判文书时难免会对法院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怀疑。特别作为典型的成文法国家,在中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大量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很明显的体现出了我国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使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受到了侵害,如"浙江嘉兴变相期货大案","云南许霆案"。这种现象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的本质,很多人感到司法不公,并且为当事人鸣冤,这使我国司法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江柳依 《楚天主人》2013,(11):51-51
<正>近来,在司法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法律的背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绑架"着司法。同样的案件,有的能快速结案,有的则大大超过审限;同样的案件,判决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不能让当事人"绑架"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司法活动不是当事人手中任意拿捏的"橡皮泥",想怎样就怎样。有的案件从一开始就被当事人"以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私密话语主要体现在各种情感类节目当中,这种情感类节目更多的是一种"曝光隐私"的过程.当大量倾诉者通过媒体"自曝隐私"时,这种过程极易造成对他人一定的法律侵害.这种侵害既包括媒体对当事人的侵权行为,也包括倾诉者对其他当事人的侵权行为,这些侵权行为与媒体在情感报道中法律意识淡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乔飞 《求索》2012,(5):48-50,64
晚清梨园屯教案中,民教双方为争夺玉皇庙地基产权,先后进行了五次诉讼。产权纠纷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中西法律文化内容。西方强调当事人之"权利",清政府重视国家之"权力";教会强调少数人的权利自由,中国民间主张多数人的意志至上,教会法与中国民间法呈现出"理性"与"情感"之冲突。中国民间社会的法律心理具有"集团本位"色彩;在梨园屯,这种法律心理的形成与民间的神祇信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滥用诉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当事人滥用诉权的现象 ,已不少见。但由于我国对当事人滥用诉权理论研究的缺乏 ,导致规制当事人滥用诉权的法律制度存在结构性缺陷。在此情况下 ,滥用诉权行为的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 ,当事人滥用诉权规制体系的建构既要符合我国具体的法制环境 ,还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诉讼中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是一种常态 ,这种现象常常使法律无所适用 ,但法官仍必须将案件审理到底 ,这就涉及到究竟由何方当事人承担诉讼的不利益 ,涉及到举证责任的中心问题———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决定由何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时应考虑到行政诉讼的价值取向、行政程序中举证责任的特点、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依据英国伦敦市和美国纽约州法律的不同规则,对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案件的不同判决结果可以从案件是否存在真实冲突、明示和默示法律选择、最密切联系原则、政府利益和对弱势一方的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的特殊选法规则,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合同没有明示的法律选择协议时,依据纽约法,争端的解决主要参考交易地法和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英国法则主要参考默示选择的法律。  相似文献   

10.
情谊行为,又称好意施惠行为,是指人类社会的情感交际活动和互惠互助活动。通常情况下,情谊行为的双方当事人主观上并无设定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之效果意思,故部分观点认为其不属于法律的调整范围,而属于道德和伦理的调整范围。但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观之,情谊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道德行为,也不一定不会引起法律后果,如情谊行为引起的合理信赖保护与侵权责任。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情谊行为的相关制度与判例中可以发现,法律会介入情谊行为并产生某种法律后果。而这种介入有别于其对法律行为的介入,法律对情谊行为的介入有相应的限度。若能将法律对情谊行为之介入体系化与类型化,或能成为又一个"法律上之发现"。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东阳和义乌两个地区在本世纪初就因相互间的水资源"交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同时了引起法学界围绕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等问题展开广泛争论。本文在梳理相关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进行辨析,综合分析这种"交易"的法律性质,并对新时期下我国跨地区调水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清末扬州教案的处理中,英方要求清政府对其传教士受到的损失进行"赔偿",然而中方视给予英方的经济补偿为"赏恤"。对经济补偿这一法律行为的理解不同,反映了中西法律文化之不同。"赏恤"是基于在上者对在下者的恩赐与怜悯,反映了专制体制下的官民关系;"赔偿"则是基于平等的法律关系而发生的,是行使法律义务的表现,反映了法治社会中当事人之间平等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苏瑞莹 《前沿》2007,(12):24-28
孟德斯鸠是启蒙时期法国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也是法律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其对"法"所作的定义当中,虽然与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关注法律与理性的关系,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是通过社会理论的构建,考察法律与理性的关系,以此来揭示"法"之内涵,即法律本质上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这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类可以认识和控制的;所以,法律与社会存在密切关系,社会中某些因素的变化,则是法律变化的根源;法律变化也会引起社会变化。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认识社会和法律的性质,从而使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版权制度主要是法律移植的成果,但是在移植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失真"。这种文化失真现象的产生原因有两点:一是文化传统不同,二是移植的动因有差别。应改造本国法律文化,为法律移植构建文化基础,并变被动移植为主动移植。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是以研究文化的现象为主的一门学科,如果将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那么法律人类学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法律人类学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它的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视频观察法对法律现象的探讨的帮助是很大的。完善法律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对监狱这一特殊领域进行学术深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宪法强调 ,任何权力必须公正行使 ,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必须听取他的意见。这是普通法的自然公正原则。在司法领域 ,这个原则表现为法官判案时必须听取双方意见 ,不能偏听一面之词 ;在行政领域 ,这个原则表现为行政机关的决定对当事人有不利影响时 ,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不能片面认定事实 ,剥夺对方的辩护权利 ;在立法领域 ,这个原则表现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对当事人有不利影响时 ,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广泛收集信息 ,使制定的法律更为公正、合理 ;同时 ,对政府的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查。这种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 ,被法律…  相似文献   

17.
由于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在司法领域中法官面对疑难案件和典型案件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法律方法来解决诉讼当事人之间的争端。而在这一过程中,法官除了按照既已成文的法律规范来审结案件以外,同时还要在这其中进行规范化和合理化的法律发现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一旦媒约之言成为普遍现象进而形成一种文化规范,受这种文化规范的人们通常不再思考为什么产生这种文化,而仅仅"无意识"地遵从这种文化.婚姻中的礼金流动的最终接受者是新郎新娘,反映了对新生家庭的支持,可以说这种支持就是目的.一项具体的法律文化研究分为两个步骤描述和解释,解释就是要阐释所描述的法律文化现象背后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现象是伴随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的独立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差异较大。应从平衡当事人利益和保证法律规范的协调角度出发解决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允许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辨论终结前变更诉讼请求,遵循法律对两类举证责任的不同规定,以保障法律规范体系的完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各行业都开始关注法律的建设。但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规避法律、如何走法外道路,而不是怀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依法行事,使自身的行为时刻符合法律的规范。法律不权威的现象在社会广泛存在,本文从对当事人明示法律依据、分阶段违宪审查、建立案件抽评制度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