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案例资料2004年11月3日11时许,有人发现雷某(男,67岁)在家中死亡,其家中被焚烧。死者面部有血,身上有绳索,遂报案。2现场勘查现场位于一家属楼4楼,木门,有暗锁,内有插销,经过门进入客厅,尸体位于客厅正中,头东脚西呈仰卧位。胸部正中有一呈“Y”形包装带,中间打结,其中两条带边有新鲜撕裂的痕迹,断口不整,可对合。尸体东侧有一方桌,南侧有一抽屉放置在地面上,抽屉内西北角有少量血迹,尸体西侧有一堆包装带散乱的堆放在一起。尸体北侧有一自行车,车旁边有两张方凳。客厅的顶棚为木板搭建,期间用横木支撑,在其中的一条横木上有明显的擦蹭痕…  相似文献   

2.
1案例资料2004年11月3日11时许,有人发现雷某(男,67岁)在家中死亡,其家中被焚烧。死者面部有血,身上有绳索,遂报案。2现场勘查现场位于一家属楼4楼,木门,有暗锁,内有插销,经过门进入客厅,尸体位于客厅正中,头东脚西呈仰卧位。胸部正中有一呈“Y”形包装带,中间打结,其中两条带边有新鲜撕裂的痕迹,断口不整,可对合。尸体东侧有一方桌,南侧有一抽屉放置在地面上,抽屉内西北角有少量血迹,尸体西侧有一堆包装带散乱的堆放在一起。尸体北侧有一自行车,车旁边有两张方凳。客厅的顶棚为木板搭建,期间用横木支撑,在其中的一条横木上有明显的擦蹭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杀人案现场的尸体、尸体周围的空间、现场血迹等的勘验,以及结合杀人案现场勘查实例,从法医学角度对杀人案的现场勘查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求再现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为侦查提供范围、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1案件概述(一)简要案情2006年3月5日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镇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事主凌某赤身死亡在床上。现场勘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查,提取到大量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并准确分析了案件。3月15日嫌疑人罗某、王某落网,在强大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二)现场勘查情况现场位于南海区黄岐白天鹅花园77座101房。101房是一套一厅两房一卫结构。门锁未有撬压痕迹。该套间北侧为厅,南侧为两间卧房,东侧为主人房,西侧为客房,主人房的对面为卫生间。厅内的地面上有大量血迹和混杂的血足迹,在血足迹上发现有点状的滴落血迹。…  相似文献   

5.
1案例案例1:2001年12月26日上午10时,在湛江市霞山区某单位宿舍楼下发现一具女尸。经辨认,死者姓陈,是一名产妇。生前与丈夫、公婆一起住在某单位宿舍区四楼。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发现死者房间内擦拭血迹及一把带血的剪刀。尸检除多处高坠伤外,还发现舌头有剪切伤痕。分析死者死前先剪自己舌头,然后跳楼自杀。据调查,死者生前没有工作,公婆体弱多病,丈夫在不久前又失去了在工厂的一份工作,当陈某得知丈夫没工作时,当时就放下手中碗筷,不吃饭了。然后,整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嘴里不停地说要出去打工。一连几天,精神恍惚,情绪一直不好。自杀当天…  相似文献   

6.
对郑某不应数罪并罚张庆鸿1994年暑假,犯罪嫌疑人郑某,到朋友余某(某县交通民警)处玩。郑偶然发现余某写字台抽屉中放有现金,即生邪念,乘余不备,偷配了余某房间钥匙。1994年8月28日,郑某找到无业青年毛某,告知毛:余抽屉中有现金,两人预谋盗窃作案。...  相似文献   

7.
血迹是涉及人身伤亡现场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血迹形态及分布特点在现场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尸体上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特点,准确分析死者成伤机制,同时结合现场血迹的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对死者当时的活动轨迹进行刻画、重建,为该案的准确定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1案情2005年9月6日早5时30分,山东省成武县白浮图镇派出所报案称:成武县枣曹路白浮段高固村村北公路边发现一中年男尸,尸体附近有带血木棍,怀疑是杀人现场,接报案后,县局刑警大队立即派员赶赴现场。1·现场勘查:现场勘查于当日早7时进行。现场位于枣曹路白浮段(高固村村北20米西150米)东西公路上,尸体头东脚西,右侧卧于公路南边,尸体南80cm处东西放置2排高压电线杆,东排靠近尸体的电线杆上距东端56cm处有多处血迹,尸体南280cm路沟斜坡上有一(东西方向)长158cm圆形木棍,棍上沾有少量血迹,尸体西380cm距路南边80cm处有7·5×16cm血迹,血迹附近…  相似文献   

9.
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的起点和基础,现场勘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件的侦查方向和范围的确定,影响到案件能否顺利侦破。侦查破案所有的工作均要紧紧围绕现场的情况开展。脱离现场,我们的工作就会迷失方向,难以发现真相。下面谈谈在实践中一起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一些体会。1简要案情2005年6月17日凌晨,化州市某村的村民张某某被人杀死在家中,张某某为一单身的老年男子。2现场勘查(1)死者张某某的住宅位于村中较为偏僻的位置,为一排四间的平房。中心现场在死者的卧室里。(2)死者卧室的门外上锁,死者仰卧在床上,没穿内裤,长裤穿上到大腿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12日晚上7时许,在新会区会城茶坑村口路边倒卧一男子,脚上有伤口,身上以及地上有大量血迹,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查死者系吴平,58岁,会城茶坑人,常酗酒,住在现场附近。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公安机关在现场勘查工作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现场保护方面。包括:(一)基层公安保卫人员和群众缺乏现场保护的意识和知识。(二)忽视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清楚的案件的现场保护工作。(三)对现场情况缺乏保密意识。二、现场勘查方面。(一)忽视一般案件的现场勘查。(二)忽视对已被破坏了的现场的勘查。(三)忽视微量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四)忽视现场分析。(五)忽视对勘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此外,需注意的问题是,刑事技术人员制作现场勘查记录必须规范化、合法化,以便在庭审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命案现场血迹勘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迹是指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嫌疑人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现场中就会遗留血迹。血迹在命案现场中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排列、高度、颜色、形态的研究和血液检验鉴定,对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过程,分析作案时间、地点、工具、人数,刻画作案人,直接认定人身,进行血迹追踪并抓获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暴力犯罪的案件现场通常会遗留有血迹。现场血迹的形状、物理性质、遗留位置、分布特点等,都是血迹形态分析和犯罪现场重现的重要信息。分析和重现工作并非都在现场完成,而是需要将现场搜集的资料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勘查人员掌握和利用现场勘查笔录、现场制图、现场照相、现场录像等方法,客观、完整、准确地记录犯罪现场的血迹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迹是命案现场上常见的痕迹之一。在整个破案过程中,分析案发现场的血迹,研究其规律特点,揭示同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确定案件性质,认定杀人凶器,分析作案过程,揭露现场伪装,寻找杀人现场,刻画犯罪嫌疑人,肯定和否定嫌疑对象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一起失踪人员疑似被害的案件为例,通过案件的回顾与详细分析研判,以期为疑似失踪人员案件的现场勘查与侦破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案例1.1简要案情2009年2月19日,在某市郊区某农庄一房屋内发现一具女性尸体。经查死者张某(女,33岁),其于2月18日中午与一名男子在该农庄开了一间房,其后没有出过房间,直到被人发现死于房内。1.2现场勘查现场为市郊区某农庄内靠西边的一间瓦房内,该瓦房是一间单间式的瓦房,房间的门口朝东,房门呈关闭状态,门锁处未见有  相似文献   

16.
9掌、衣裤等的擦划伤、皱招痕,似拖拉、磨擦地面形成。因此,二死者不似交通意外死亡,应是他人用钝器打击头部致死,移尸公路上的凶杀案。针对上述质疑,根据勘验情况,分析认为:二死者在现场所处位置无变动,无伪装,是原始现场;现场、尸体反映的情况也表现无搏斗、挣扎的现场及损伤。根据是血死者枕部软组织损伤特点与路面平滑、粗糙程度基本一致,损伤处对应路面有形状基本一致的流注血迹;颅脑掼伤位于头皮伤对应部位,无明显对冲伤;其它损伤均在机体裸露部位、方向向下的轻微擦伤。②死者仰卧,四肢垂直张开平放,衣着完整,自然…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案件的现场上,犯罪嫌疑人为隐瞒犯罪事实真相或转移侦查视线,常常故意制造种种假象来伪装现查,伪装现场的方式多种多样,刑事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查时,一定要注意和警惕犯罪嫌疑人故意伪装现场,这就要求刑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识别伪装现场的能力,如果刑事技术人员能熟悉犯罪嫌疑人伪装现场的各种方式,那么,在现场勘查中就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揭露伪装,从而为侦查破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严打期间的7月11日,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棠下西街51号食杂店发生一宗夫妻被杀案,并在二十三天的短时间内侦破。此案的侦破,痕迹检验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勘查现场,确定罪犯涉案初始案发后,刑事技术员勘查现场发现,该店的两扇卷闸门无锁,锁具及现场门窗完好,未发现有外力破坏的痕迹及攀登痕迹。店堂一角仰卧一具男尸,颈部有一麻皮电线勒颈,头、面部有创伤,身下有大量血迹;仓库兼睡房门后躺有一具女尸,头、面部有创伤,颈部还插有一匕首,身下有大量血迹。同时,店堂内地上有大量杂乱无章,来回往返的血迹鞋…  相似文献   

19.
微量物证是罪犯犯罪行为的无声证人,是客观事实的产物,它不受感情因素影响。其特点是:数量少、体积小,故具有不易引起作案者注意的特点,但给现场勘查搜寻物证造成一定的难度。为使微量物证成为证据,必须在犯罪现场上采用科学的搜寻方法,去发现和收集有价值的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科学依据。一、微量物证的搜寻与发现主要有现场勘查和搜查两种方法。1.现场勘查注意勘查犯罪分子的出口和入口及活动路线处,有无烟头、火柴杆、纤维等物质;注意发现尸体及其周围有无血迹、精斑、尿,呕吐物、毛发及弹头等物质;还要注意发现罪犯遗留在…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法医鉴定中,忽视造作伤的情况,并非罕见,笔者通过识别造作伤一实际案例,认为:在遇到被检对象只有一处损伤时,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注意识别是否造作伤。现将案例报告如下:1992年5月,某男青年,系电子游戏机室老板,来报称,昨晚10点左右,在游戏机室二楼卧室中,被二名犯罪分子,用二支“64”式手枪威逼,抢走金项链,现金等物,并且,左手被砍一刀。经勘查现场,在游戏机门口地上发现了那根金项链。四天后,事主被送来法医室验伤。经检验,仅在该青年左手背部发现有一斜行创口,大小为3.6×0.5cm,边缘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