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以人为本"是对传统伦理观中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全面、协调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是契合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现代技术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有着深刻的理性洞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技术伦理思想,它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系统三者的复杂互动中提出消除科技异化和人的异化,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建设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科技社会化和社会科技化的双向发展趋势,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宏伟构想,将社会文明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界价值关怀融合成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自然观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根本性分离和人与自然内在价值的高低区分,并最终导致了异化生产、异化消费的后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以控制自然、异化生产、异化消费为核心概念构建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生态学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决定其执政活动的根本方法和基本价值取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按照社会和谐执政理念的要求,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途径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学中,经由人的改造和干预的叫作“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就有可能用自然生态学的原理,来对人文社会生态做一个模拟。人工生态系统有两部分,分别是人类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这是两个子系统。文化生态主要表现为特定人类社会中所通行的价值、伦理、道德、习俗等组成的生态环境。据此,人便成其为人,而不是兽。人类像胎儿依赖子宫一样高度依赖于这种文化生态,须臾不可离开。故而在文化生态中发生的任何嬗变,都会影响人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奥康纳和福斯特是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就马克思及其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生态学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导致的生态危机及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理论观点。本文通过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与"回归马克思主义"、"第二重矛盾论"与"物质变换裂缝论"、"改良生态社会主义"与"革命生态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分析二者思想的异同,旨在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一般世界观与方法论集中体现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集中体现于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诸君,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有人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衣冠,而动物没有衣冠”;又有人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自己的恶习:诸如战争、暴力、色情、赌博、吸毒、谋杀、贪婪、寻替罪羊等等;还有人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马克思主义说,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仅凭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不足以说明人类何以会保持进步。比如为什么人类没有停留在旧石器时代,日日陶醉于自己的“丰衣足食”。那时候的石制工具不是已经被我们的考古学家们发掘出很多了吗?为什么人类不断进步?因为人类有一种“洗心革…  相似文献   

9.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围绕人的解放而展开。人的需要是推动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点。认清矛盾的客观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化解矛盾、推动个体和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动力论及其中国化演进彰显了其严密的内在逻辑,也显示了其文化转向的当下趋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厘清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思想内涵、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对于把握时代发展动力的文化转向这一关键矛盾、推进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理论创新和"中国梦"实现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伴随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观也与时俱进。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地位、发展中心、发展内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的等方面,以系统性的理论观点,坚持、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深了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社会主义不仅指称一种未来理想的社会形态,更指称一种建立在真正人性基础上的合理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相互统一,这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的目标.高兹通过对经济理性的现代性批判与对生态理性的合理性建构,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理想鲜明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类世界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仍彰显着蓬勃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美国学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所著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一书,立论新颖,见解深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辩证法、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资本主义的社会分析、社会主义的信念"四个要素进行了深入多维的理性认知分析,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厚内涵作了深刻阐释,而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探索人类社会运动规律、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重要观点,对于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价值具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视野中的马克思的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今西方左翼学者中,美国社会学教授约翰·B.福斯特以其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而著称。福斯特在2000年出版了《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一书,奠定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在2002年英国伦敦举行的马克思主义年会上,福斯特作了《历史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发言,稍加修改之后发表在2002年夏季号的《国际社会主义》杂志上,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一书作了概括和补充,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被中国学者引介到中国学界。在过去的20年中,生态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历了四种理论形态,分别为生态危机理论、双重矛盾理论、革命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的生态学理论。这四种理论形态反映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从不承认马克思具有生态学思想发展到发掘马克思系统的生态学这一完整的过程,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改善民生、推进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奋斗理想和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问题取得巨大改善,人民经济、政治、教育、医疗等权利和资源日渐丰富,但仍存在不少亟需改进之处.当前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推进我国民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其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环境教育帮助人们认识环境 ,了解环境问题 ,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 ,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 ,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今环境教育应创新教育观念 ,促进环境教育的全民化 ;丰富环境教育内涵 ;推进环境教育立法 ;构建立体环境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许多书籍和文章都讲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但国内外陆续有人提出,应增加第四来源。而随着各种新来源说的出现,又有世界来源说,认为马克思主义源于世界优秀文化和人类先进思想。从三个来源到三个以上来源,再到一个总来源,反映了人们的不断探索和不同认识。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地把"以人为本"思想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理想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这个理想社会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一个人都获得了自由。要让每一个人获得自由发展,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这是以人为本思想所应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张闻天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 ,如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首要任务和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等问题上 ,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鲜明论断。这一论断说明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科学发展观系统地、高屋建瓴地解决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在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