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洪伟  张青山 《前沿》2004,(7):79-81
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要企业家 ,而企业家的形成需要合适的企业家成长机制。本文对国有企业企业家成长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若干构建国有企业企业家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精神描述的是企业家的一种特有的气质,它能够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创新跨越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障碍。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是企业家对组织成长的持久不断的渴望以及所具备的随需应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初级行动团体,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集群成长具有持续的影响。产业集群成长分为产生、发展、成熟、衰退以及衰亡或复苏(转型)阶段。在产生阶段,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群体创业意识是集群萌芽的开端;在发展阶段,企业家通过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推动集群持续成长;在成熟阶段,诚信精神和相互信任又维系着集群网络的稳定;进入衰退阶段,集群会面临企业家创新精神僵化的危险,只有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复苏才能有效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在集群成长的各个阶段,培育企业家精神,推动集群成长。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数字技术、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家创新力成长的重要因素。基于创新结果视角,以企业密度和企业深度衡量企业家创新力成长。2010—2020年间,我国企业密度、企业深度分别提高了2.65倍和1.87倍,各省市企业家创新力发展差异明显;数字设施、人力资本分别对企业密度、深度有正向影响,两者交叉项对企业密度产生正向影响、对企业深度产生负向效应,对不同地区作用强度差异显著。建议均衡提升各地数字技术等基础设施质量,促进人才与数字设施融合,完善市场机制,健全财税体制,升级产业结构,促使企业家创新力成长。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对当代企业家成长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琦玉 《新东方》2004,(5):45-48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家的成长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而言,企业家的成长需要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如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倡导个人奋斗精神、拼搏和求实的精神以及创新精神,树立机会平等的观念等等。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导,儒道佛互补为基本框架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广阔的空间。但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中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楠 《人民论坛》2020,(12):162-163
基于儒家思想而成长起来的儒家商道文化汲取了传统儒家哲学的精髓,促进了中华民族商业的发展,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商业智慧。从儒家商道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具体内涵来看,二者的商业理念同源。在新时代,必须要引领传统儒家商道与企业家精神走向归一,不断丰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是企业的创新主体 ,企业家的创新就是企业的内动力之源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之魂。只有富于企业家精神的企业 ,才有持久不衰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8.
李红 《理论月刊》2000,(10):42-44
企业家是一种素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呼唤着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家自身要努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思想,树立企业家精神;社会要认可企业家的社会价值,科学合理的给企业家定价;同时,全社会还要营造企业家成长的宽松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建立所谓的企业型政府 ,而企业型政府的建立和实现 ,是需要一群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文章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的分析 ,提出了公共企业家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行为特质。  相似文献   

10.
谢凌旭  武夷樵 《前沿》2007,1(1):66-68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开拓者,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以创新求发展的精神。然而,企业家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其个性比共性更重要,因而,就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把握现代市场经济大趋势中,以日常生活批判形成企业家的不懈追求精神。  相似文献   

11.
阎亚军 《前沿》2012,(10):100-101
企业家是一种人力资源,这种资源能把物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贡献作用,是一位具有很强创造性的创新者。当提到企业家精神,一般学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品质,一种创新的思想方式,甚至有些人觉得它是一种意识形态。企业家精神中,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冒险、敢于创新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这四个因素是灵魂,地位非常重要。我们社会要树立正确的企业家精神,首先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要创造出适合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博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雪银  刘琼娥 《求索》2010,(4):36-38
企业家精神形成有两个博弈机制:显性竞争机制和隐性交流机制,中联重科在收购CIFA时充分利用了这两个机制。要培育这两种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机制,需要从培育企业家精神网络入手,而处于不同时期的企业培育企业家精神网络的对策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红 《理论月刊》2000,(11):42-44
企业家是一种素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呼唤着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家自身要努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思想,树立企业家精神;社会要认可企业家的社会价值,科学合理的给企业家定价;同时,全社会还要营造企业家成长的宽松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是一种素质,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呼唤着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家自身要努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思想,树立企业家精神;社会要认可企业家的社会价值,科学合理的给企业家定价;同时,全社会还要营造企业家成长的宽松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建奇 《湖湘论坛》2011,24(3):95-98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三个方面。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信托精神、竞合精神,在客观上实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协调与优化了社会生产关系,使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践行了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外部要创造适合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包括:高等教育改革、政府职能改善、法律制度安排、社会文化约束与激励;二是企业家本身要强调其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下带动企业快速崛起与蓬勃发展,并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随着时代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激发企业活力、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企业家,企业家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的知识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当前,我国企业家队伍存在着明显的素质不足:创新意识、战略薄弱;经营能力有待全面提高;职业行为、责任主体有待进一步规范;观念意识、领导思想有待更新;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为此,企业家需要通过如下途径提高素质:培养企业家自我发展意识,从而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中国企业还是西方企业,企业家精神都应当具备创新、合作、敬业、社会责任感等几个方面。由于企业家成长的社会背景有显著差异,中外企业家精神既有共性,也在许多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中国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动力相对不足、中外企业家都高度重视合作精神、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富有敬业精神、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公司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对公司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分析、借鉴这些成果对我们建立中国的公司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犯罪现象已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之下,需要对企业家犯罪进行科学界定,使之由一个松散模糊的生活概念转化为严密规范的学术概念。界定应以企业家犯罪研究的目的为指针。在企业家犯罪研究背景之下的企业家的定义应为"在一定规模的企业中掌握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经营权和决策权的人",而企业家犯罪则为"在一定规模的企业中掌握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经营权和决策权的人所实施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