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将是中国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崭新世纪。广大农村,特别是大城市近郊农村,怎样充分把握西部大开发为西部乡镇企业带来的第二次创业机会,使中国农村较好地由农业文明跨入工业文明,无论在思想观念、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生产方式上,都面临着太多的需解决的问题。重庆联芳经济园区及重庆显丰集团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制,实施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模式,使贫穷落后的农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企业与社区两位一体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翼齐飞,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重庆近郊农村非农化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园区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重庆显丰集团总经理张学忠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全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中央要求,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果把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比作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三驾马车,农村信息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导航仪。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被证明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环境改善的最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能够大大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工业化能加快农…  相似文献   

3.
韦义勇 《当代广西》2009,(17):37-37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与生活中,改善和优化农村自然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二是更新农民的生态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态素质。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因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发展思路的探讨徐向秀乡镇企业是农村沃土孕育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的产业大军,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对带动亿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缩小城乡和工农差别等,进行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有...  相似文献   

5.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过程必须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  相似文献   

6.
1988年下半年,我们为了解改革开放十年后广州近郊农村青年的变化,在广州近郊的两个镇进行了一次以问卷形式为主的“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调查(有效问卷共135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韩两国农村工业化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各国农村工业化的实践表明,并不存在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我国是人口和农业大国,八亿多农民不可能一跃跨入大城市,共同进入现代化建设进程。在现阶段,要充分认识农村工业化对我国的特殊重要意义,认清其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建立科学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使农村工业生产能力在区域内或区域间得到合理配置;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支持,建立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有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8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稳定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如何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效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过程中避免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持放任主义态度的做法,积极发挥国家的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促进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记者认为,从体制上确保县、乡公务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保证。日前,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拜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 杨汝岱:你说得对,都是国家公务员,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虽然,目前我国已进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时期,但还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传承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明显落后于城市文化建设,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也明显低于城市居民,"三农"还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王革冰 《当代广西》2005,(24):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象州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认为,应该以工业化富裕农村,以产业化发展农业,以城镇化繁荣农村,具体而言,就是要跳出农业抓农业, 走出农村繁荣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11.
陆卫其 《群众》2008,(3):38-39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去年以来,太仓市立足农村实际,着眼农民需求,积极搭建乡风文明建设新载体,在全市大力开展“百村乡风文明岗”活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由农民自发推进乡风文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市近郊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经济转型加快与社会转型滞后并存,土地等就业资源日渐减少与劳动参与率逐步下降并存,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非劳动收入提高带来闲暇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以及近郊土地级差地租导致就业预期提高等,而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非劳动收入等依然是增进有效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富裕以后的农民,依然处在文化相对贫乏,文明相对落后的状态,培育和发扬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乡风,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4.
李培林 《群众》2013,(5):15-16
我国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工业化、非农化、城市化、户籍人口变动逐级滞后; 由于福利、机会、资源向城市过于集中,目前在一些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现象; 要让农民进一步富裕起来,必须进一步减少农民; 实行管理体制上的城乡一体化,将是在农村进行的第四次变革;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一样化,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优美的田园风光,是活在我们民族集体记忆里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黄兴国 《小康》2004,(1):6-8
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 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工业集聚,经 济文化活动以城镇为中心展开, 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必然 带来城乡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但是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 格局调整过程中,如果不能保障 好农民利益,特别是不能正确处 理好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问题,就 会使工业化难化,城市化难成,社  相似文献   

16.
杨川 《民主与法制》2010,(Z1):34-35
辽宁省女子监狱始建于1956年,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关押、改造女性服刑人员的监狱。在2003年监狱布局调整中,辽宁女监整体搬迁至现址——沈阳市近郊于洪区马三家地区。2007年6月,辽宁女监被司法部命名为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志着辽宁女监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通州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围绕培养新垂农民,大力度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观念,积极营造文明、淳朴、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展》2013,(4):89-89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富裕农村农民是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繁荣农村、致富农民,推动城镇化的关键,是确保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迫切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广安市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人手.在100个重点村开展以“科学生产、文明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养农民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塑造文明乡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整洁村容: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