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玥 《学理论》2012,(33):91-92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犯罪也日益增多。在实践中经常出现行为人实施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行为又同时实施了其他普通信用卡诈骗行为的情况,但由于在司法解释中"恶意透支"的数额认定不同于其他信用卡诈骗行为,在认定犯罪数额时容易产生分歧。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实践中应当采用较为统一的方法认定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数额。  相似文献   

2.
作为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近年来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某分院辖区呈现高发态势。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办理的此类犯罪的不起诉案件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该辖区此类型犯罪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而制定相应对策,以有效预防和打击此类信用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3.
银行的催收行为对认定持卡人是否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具有重要意义,应当结合法律、司法解释以及银行的业务规则对催收的次数、方式、时间起点及间隔等客观特征进行统一梳理。在办理恶意透支相关的民事、刑事案件时,刑民关系的恰当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囿于"法无明文规定",理论界的纷争和司法处理上的不一致也就在所难免。除了催收要件外,应对其他能够区分恶意透支行为的刑、民客观构成要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正确认定信用卡恶意透支违法行为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
陈弓 《各界》2007,(6):18,150
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诈骗犯罪。对信用卡诈骗罪具体内涵的把握,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的界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均存在较多的难点和争议。该文对信用卡诈骗罪“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银行卡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运用虽然较晚,但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活动却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银行卡在我国也即信用卡,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卡。目前在我国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具有作案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犯罪行为的智能性、活动方式的欺骗性、犯罪后果的严重危害性以及犯罪活动的连续性等显著特点。针对当前我国利用银行卡犯罪的活动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防控对策:完善立法,坚决打击银行卡诈骗犯罪行为;加强协作,互通情报信息;提高对银行卡诈骗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和规范管理,完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公、检、法三机关统一思想,严厉打击,不断提高执法力度,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五)).在该修正案第1条第1款中,将持有、运输伪造(空白)的信用卡等4类行为犯罪化,有效切断信用卡犯罪系列行为的链条,弥补了惩治信用卡犯罪的刑事法网之不足.对于该款,笔者以为可以独立规制为一个新罪名,即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并对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构成要件和司法认定做了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7.
马铭骏 《学理论》2012,(3):57-58
信用卡作为有着存取款、支付功能的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及信用卡的犯罪也越来越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不甚明确,对犯罪的正确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特别是对利用他人遗忘于ATM机的信用卡而取款行为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性。理论学界对这一行为主要有三种学说:信用卡诈骗说、侵占说、盗窃说。笔者赞同最后一种观点——盗窃说。  相似文献   

8.
信用卡的出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活动也日益严重.本文就目前信用卡诈骗的种类以及信用卡诈骗的对策进行了法律分析以及防止信用卡诈骗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金融诈骗的非法占有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占有目的是所有金融诈骗犯罪所必须具有的主观要件,认定行为人这一主观心态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础上,再针对刑法条文的不同规定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逐年递增,涉案金额成比例增长,犯罪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并不断翻新,给公安机关带来极大挑战。实践证明,仅仅依靠传统的侦查方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各地经侦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广泛、灵活、共享的情报信息,建设行之有效的情报信息系统,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情报分析方法提高破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在我国各地迅速蔓延,呈爆发式增长,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起源及发展,发现电信诈骗犯罪发展之迅速、手段翻新之快的原因,能够为打击预防电信诈骗犯罪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可以做出有针对性地打击防范此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大规模普及,网络在成为信息化时代枢纽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新的温床,而虚拟财产的深入人心,不仅为网络诈骗犯罪推波助澜,更加为信息化的今天带来了一个难题。通过对网络诈骗犯罪、网络诈骗犯罪数额的相关概念以及当今我国在网络诈骗犯罪数额认定上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方法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探究,旨在能够为今后的该类犯罪认定处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2)
电信诈骗犯罪行为人借助电信、计算机等通信中介实施犯罪,使得电信诈骗犯罪在时间、空间二维度上与普通诈骗罪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其犯罪形态的认定。然而,认定其犯罪形态的理论前提是界定犯罪是否已"着手",因此,在采用实质客观理论认定其着手问题之后,比较分析如何认定诈骗罪既遂标准的学说,认为采用失控说为标准界定电信诈骗犯罪既遂形态与未遂形态颇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经济持续发展,在金融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衍生的经济诈骗活动也严重的扰乱了当前的金融秩序,同时,进一步引发和加大了金融犯罪活动的风险。贷款诈骗罪是我国经济犯罪案件当中一种新型犯罪。因此,它既有一般经济诈骗犯罪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新型经济犯罪的显著特点。由于贷款诈骗罪在当前社会中的复杂性,本文将从本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当中逐一分析,结合刑法条文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探讨在贷款诈骗罪认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贷款诈骗罪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更好地维护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15.
当前银行卡违法犯罪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银行卡违法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综合起来可归纳为银行卡盗刷、银行卡伪造、银行卡恶意套现三大类。银行卡违法犯罪新特点是:以盗卡号为目的的犯罪手段多样化,不断翻新,防不胜防;采用高科技手段,犯罪手法趋向智能化;借助互联网盗取银行卡资金,并在网上消费或洗钱;利用异地取现,雇佣取现,团伙和网络虚拟团伙作案;利用信用卡大量恶意违规套现。面对新的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持卡人、银行、银监局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都应该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防范银行卡诈骗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其背后许多帮助行为定罪量刑困难。应结合刑法及《刑法修正案(九)》《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科学合理地理清电信网络诈骗帮助行为定罪量刑的思路,严格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帮助行为,形成对该类诈骗犯罪全链条打击的高压态势。  相似文献   

17.
王双悦 《求知》2009,(10):38-39
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末.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15047.31万张。然而在信用卡消费大众化的同时,信用卡消费所面临的风险也与目俱增.利用信用卡实施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其危害程度呈现出逐年严重态势。为防范和打击银行卡犯罪,今年4月27日,人民银行、  相似文献   

18.
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手段、成因、特点及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有 :中奖引诱 ,销售廉价走私商品 ,有偿提供六合彩特码 ,征婚骗局 ,结交“Q友” ,办理证件。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特点 :犯罪手法具有新颖性、隐蔽性、欺骗性 ;犯罪主体具有团伙性。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 :大力开展防范宣传 ,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加快立法进程 ,完善法制 ;电信部门应加强管理 ,推进改革 ;规范银行管理 ,严格执行规定 ;公安机关力争取证调查透彻 ,全面查处案件  相似文献   

19.
定量式规定构成了我国刑法与大陆法系刑法分则罪名立法模式的重大区别。犯罪定量因素的本质在于其体现了行为达到应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是基本犯既遂意义上的犯罪成立要件。犯罪定量因素不应局限于客观的犯罪数额、犯罪结果,还应当包括犯罪动机和不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盗窃和诈骗是常见的侵财犯罪手段。对于盗骗交织情况下的犯罪罪名确定,取决于行为人取得财物时的主要犯罪手段。如果是利用财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产生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而取得财物的,则为诈骗;如果是采取以假相作掩盖,暗中取得财物的,则为盗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