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2016年集中开展的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作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在整体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吸取清洁乡村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又要立足各乡村实际情况持续而有序地稳步推进。在笔者看来,生态乡村建设还须坚持"四个尊重":一是尊重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乡村发展自然规律,适应乡村发展步调,从乡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巧托山形、善借水势、活用资源,构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新格局,这才是生态乡村建设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正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口村调研,殷切嘱托大家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在此指引下,全国人大代表、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带领乡亲们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步步实现"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愿景,真正让村民吃上生态饭,享上生态福。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把推进"五水共治"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向每个行政村选派生态指导员,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受益。要以生态指导员为示范,充分调动各级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我们共有的生态家园。──中共衢州市委书记陈新  相似文献   

4.
<正>高大的榕树、樟树,平坦干净的环村水泥路,唯美大气的灯光球场,村道边是一排排桂花树,整个村子统一格调漂亮装修。最近,笔者来到象州县运江镇三里村委鸡冠村,眼前美景让人心动。"这里种上两排桂花树,大家挖树坑时行间距要均匀,整排要成一线。"走进村里,只见村民小组长尹寿奇正在村边忙着指导群众种树。"我们村群众搞生态乡村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都自觉投工投劳,绿化美化家园。你看,这两条鹅卵石路就是大家自发组织砌成的。"尹寿奇自豪感溢于言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个防洪村台的修筑让山东东明县黄河滩区摆脱了"因房致贫""因房返贫",实现了安居乐业;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让贵州平坝区塘约村从因水而毁变成因水而兴;规模巨大的避灾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不仅让陕南群众远离地质灾害,还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可以化灾害为机遇。在很多贫困灾区,各级党委、政府以重建促进发展,协同开展减灾与脱贫,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灾区每一位群众心坎上,让受灾群众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实现脱贫,昂首阔步奔小康。  相似文献   

6.
<正>内乡县岞曲镇魏营村是一个浅山丘陵地方,由于水源缺乏、传统产业单一、群众收入不高等因素一直是困扰该村发展的主要"绊脚石"。如何让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在魏营村落地生根,成为摆在县人大代表、魏营村党支部书记魏文献及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现阶段,魏营村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7.
春满园     
一地锦绣绿满城近年来,奉化市坚持特色发展,大力推进实力城市、品质城市和文化强市"三大建设",融美丽乡村建设于城乡统筹发展中,让乡村成为又一道美丽风景,并获得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等荣誉。来奉化游乡村,当地导游通常会问"游一线,还是二线?这里的"一线"是指国家AAAAA级景区滕头村这样的"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而"二线"则是指通过大力实施"全面小康村、特色村、中心村、欠发达村和精品  相似文献   

8.
正山下是水田,山坡是玉米,山顶是树林,盛夏的河池市东兰县切学乡板烈村,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色。村党支部书记牙廷村带着记者在村里转了下,"那一片是板栗林,远处山顶是杉木林。那些小树的地方以前都是荒山,现在全是树木了。"3年来,在牙廷村的带领下,板烈村通过生态扶贫逐渐富裕起来,他因此也被评为全区"扶贫攻坚好支书"。从满眼皆绿的大山中,让人看到了板烈村发展特色经济与保护自然生态共赢的"生态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我们村购置了商铺转租,7月份实现收益3万元,获得了第一桶金。现在正在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林木加工销售和生猪生态养殖产业,力争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钦州市灵山县文利镇升和村党支部书记檀余初信心满满地说。升和村属于水库移民整村搬迁村,地处偏远,因山林、田地少等被列为深度贫困  相似文献   

10.
<正>早听说扶绥县昌平乡石丽村屯楼屯生态美景如画。1月9日,笔者和几个同事一道去屯楼屯,寻找这个仅有130户人家500来人的小屯实施生态乡村建设后的蜕变。给我们做"导游"的,是崇左市委组织部派驻石丽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陈立志和村党支部书记方纯意。刚到屯楼屯村口,路边一间新房子旁伫立的一块牌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牌子上边写着"饮用水源保护区"字样。"石丽村整个村都属于干旱石山地区,地下水匮乏,群众多  相似文献   

11.
黄丹  余燕鸣 《当代广西》2014,(22):32-33
正11月7日,大雨哗哗啦啦地下不停,却没能阻挡游客到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游玩的热情。下渌村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如此吸引游客?跟随游客的脚步,记者来到下渌村寻找答案。摘水果、吃农家饭,做一天重返自然的"桃花源人"是南宁市民陈女士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最渴望的事情。"离南宁很近,当天即可来回,而且下渌村生态美、环境好,大人小孩既有得吃也有得玩,所以下渌村成为我们出行的首选。"陈女士说。距南宁市区30公里,自驾车50分钟,一条笔直畅通的主干道就可以让游客直通下渌村内的各家各户。以生态水果闻名的下渌村,每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贺州市的广大农村正向着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繁荣景象大步迈进。乡村旅游、质量农业和农业示范区成了撬动贺州乡村振兴的"三驾马车"。创建生态村屯让农村变美富川瑶族自治县虎头村地处龟石水库边,耕地面积少,生态保护严,全村种养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是"十三五"贫困村。  相似文献   

13.
张肖斌 《今日浙江》2014,(14):48-49
正"多亏县发改局帮扶团,我们村庄大变样了。"这些天,面对一拨又一拨前来参观的人群,仙居县"五水共治"样板村、白塔镇上横街村党支部书记许子兵感激地说。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帮扶团还为上横街村明确了"整合农家乐产业、发展集体农庄、建设文化礼堂"的项目帮扶思路。眼下,看到三大项目又进展顺利,村民们个个喜上心头。2011年底以来,仙居县开始组织实施"强基惠民村村帮"工程,按照"一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21,(7)
正"百亩水产养殖项目全面启动,200亩废旧池塘变身为综合性生态养殖休闲基地,投资500万元将这里改造成为集水产设施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养殖休闲基地。"这是近期房县政协"协商在一线·乡村民意恳谈会"上,12名政协委员为化龙村发展支招,做通了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个项目启动又吸纳80余名劳动力就业,你们办的实事,村民们支持拥护,我也点个赞……"房县政协主席徐锦凤竖起大拇指,为化龙村三年的美丽"蝶变"点赞。这让村支书邢敦山对该村摘掉"后进帽"走向富裕村的信心更足了。化龙村是房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最好的村之一。3年前,该村因为村主职干部能力弱,村里没有主导致富产业,基础设施破损严重,环境脏乱差……与周边村发展差距较大,干群关系也很紧张,被评定"软弱涣散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5.
正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乡村振兴,首先要回答的是如何做到产业振兴。前不久,我们调研了江苏省内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要求的39个村(其中苏北8个、苏中6个、苏南25个)。这些村的主导产业无论是一产、二产或是三产,无一例外地都称得上产业兴旺。总体看,这39个村有着不同的产业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一产兴村"型,即通过发展高效高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我们考察了安吉余村、璜溪等美丽乡村建设标杆村,余村、璜溪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被安吉县选定作为乡村振兴培训的示范基地。余村是一个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的自然村,三面环山,村庄整体环境规划有序,建筑协调精致。该村最大的特色是旅游资源丰富、人居优势突出。余村的功能定位是"生态旅游村",农家乐发展态势良好。一、考察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习近平同志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常□村调研,殷切嘱托大家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全国人大代表、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带领乡亲们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步实现“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愿景,真正让村民吃上生态饭,享上生态福。  相似文献   

18.
厉志海 《政策瞭望》2007,(11):26-28
近几年,我们从衢州实际出发,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一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为突破口,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按照"因村制宜、创新机制、体现特色、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培育乡村特色文化,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生态转型后,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了全面的"不适应症"。为了克服这些"不适应症",寻求一条与当代文化生态相适应的发展道路,近三十余年来民间文艺在创作上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尝试,使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一系列的新变,这些新变让人们看到了民间文艺创作在当代文化生态下发展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刊登的《八桂大地的"美丽乡愁"》系列稿件,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消灭城乡差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村美、农村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宜居的乡村旅游为减少贫困作出了贡献。文中好经验启示我们:生态乡村建设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需立足实际,发展富民产业,增强村庄发展内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