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丁老师好!非常高兴今天能采访您,首先请问,在读大学之前,您已经工作了吗?  相似文献   

2.
卢然 《检察风云》2011,(11):76-78
记者(以下简称“记”):顾老师您好,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您当初报考的是西南政法学院,能谈谈您对西南政法学院的第一印象么?  相似文献   

3.
记者(以下简称“记”):杨老师,我们了解到您1969年初中毕业就插队了,那时候您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想法呢?  相似文献   

4.
“钱──钱乡长!”李老师出了一头汗,心想:差点叫出“钱旺根”这三个字来。十年前,他站在讲台上,常常提这三个字。“李老师,您请坐!”年轻的钱乡长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我来咱们乡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一直想去看看您,可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呀!”秘书小赵一边递给李老师一只烟,一边说:“钱乡长老是惦记着老师们,可他实在是大忙了,总是抽不出时间来。”李老师惶惶然,一边落座一边说:“一个班四十几个人就忙得不可开交,全乡的工作那自然是很忙。”他望着自己当年的爱徒,几位老师的话语响在耳边:“老李啊,…  相似文献   

5.
当年的“红卫兵”温庆福,曾投书本报向“文革”期间被他带人抄过家的长沙一中张琼英老师致歉。不久,温的道歉信得到了张琼英老师及其子女的回应,“温老师,您可放下这份愧疚了”。这一事件经本报报道和其他媒体跟踪报道后,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引起了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党旗,您在黑暗中诞生, 党旗,您在血泊里染成; 您指挥过生与死的搏斗, 您召唤过新社会的黎明。 党旗啊,一真您是那么朴实、庄重, 党旗啊,您又是那样壮丽、鲜明; 您是无产阶级的启蒙老师, 您是五星红旗的母亲。  相似文献   

7.
著名史学家余时英先生在美国耶鲁大学执教时,有学生对其学问之深厚非常钦佩,毕业之际专门向他讨教:“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始终想请教您,就是您那么博学,有什么秘诀吗?” 余时英笑着说。“有啊!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以前,都要问自己,今天又过去了,我今天有没有学到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方堃  姜林林 《检察风云》2012,(14):70-72
16岁就读大学,注定了赵万一教授的人生轨迹总是比一般人快几拍。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团队负责人。年轻的赵万一教授均,上永远充满着激情。 记者(以下简称“记”):赵老师您好,您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而且是经济学的本科生,当时考大学是什么情况?您是怎么想到要考大学的?  相似文献   

9.
微观点     
《检察风云》2012,(5):41
天成白莲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相似文献   

10.
韩晓冬  晨惠 《法庭内外》2006,(12):32-34
2005年12月4日,成郁馥走进练功房,正在压腿和换衣服的学员们都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成老师,您来了,路上很冷吧,快坐下暖和一下……”说话间,更多的学员向她靠拢过来,原本安静的练功房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1.
律师信箱     
《法治纵横》2014,(14):40-40
案例一:甘肃某一学校的学生被老师打了两个耳光导致突发性耳聋,治疗两个月都没有任何效果,后导致左耳失去听力,学生家长咨询该怎么办?赵辉律师回复:1、建议报警。由公安机关对您孩子的伤情进行鉴定,如果构成轻伤,那么老师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2、建议您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之前,注意收集证据,如能够证明孩子遭受到了老师的殴打的证据。包括老师是否承认、同学的证言、事发时是否有监控录像以及相关医疗单证等。  相似文献   

12.
张倩 《检察风云》2010,(17):54-56
“我的老师伍柳村教授。他非常有学问并目认真负责,讲课论理深刻而逻辑脉络清晰,也是他使我对刑法学产生浓厚兴趣。” 记者(下文简称“记”):您是1954年出生的,名字里又有个“宪”字,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吗?  相似文献   

13.
《检察风云》2007,(1):10-11
记者:陆老师,新的一年快要来了.您对已经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反腐工作有什么看法吗?……  相似文献   

14.
快乐这门课     
朋友传来一段不知出处的对话,道尽多数人性之荒谬: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自己从来不会死亡,直至临死前,却又仿佛从未活过。”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家在农村,家境贫寒,父母是老实的农民,2003年父母在我村一人做证明下借给了此人的一位朋友5000元,利息2分。可是到现在此人也未还,虽然多次催也无结果。听说过了两年就失去法律效力了。我念大学花不少钱,再者这些钱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多大的一个数字啊!可能当时我父母只看到了利息多,加上有人证明,会没事的,谁知会这样。老师请您帮帮我,我该怎么办啊?万分感谢您的指导并期盼您的回复。本期做客: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霍治平律师您好!首先对您的家境深表同情,同时希望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  相似文献   

16.
问您个问题,在咱们中国,什么人最爱学习?答曰学生,错;答曰老师,错;答曰科研人员,错.您也甭瞎猜了,我告诉您标准答案,在中国,最喜欢学习的是某些官员.我有事实为证.当然还得说明一下,这里讲的是出境学习.……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怀念     
《天津律师》2004,(4):9-10
2004年10月10日,您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对您的突然离去,我们都感觉很不真实,因为您的笑容、您的热情、您的真诚、宛如还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8.
幽默大王     
上《刑法》课时,老师提问:“什么叫诈骗罪?”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您不让我考试及格,就犯了诈骗罪!”老师大吃一惊:“你说什么?”学生振振有辞地说:“刑法规定,凡是利用别人的无知而使其遭受损失的,就犯了诈骗罪!”  相似文献   

19.
记者(以下简称"记"):顾老师您好,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您当初报考的是西南政法学院,能谈谈您对西南政法学院的第一印象么? 顾培东(以下简称"顾"):我记得当时用十元钱置备了我的全部行李,到了重庆火车站,学校再用卡车把我们送到了西政.到了学校后的第一感觉是学校破破烂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法典走向何方——梁慧星先生访谈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杂志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法典草案的起草人之一。 问:尊敬的梁老师,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您一直活跃在中国民事法律制定的舞台上,从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出台,到《物权法》(建议稿),乃至《民法典(草案)》的制定,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正因为此,使得您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把握得比其他人更为准确。今天,我们想耽搁您宝贵的时间,请教一些有关《中国民法典》制定的问题,不知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