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桜美林大学     
《外国问题研究》2010,(1):F0003-F0003
樱美林大学、樱美林大学研究生院介绍 樱美林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21年创办的“崇贞学园”时期。“崇贞学园”是樱美林学园创始人清水安三先生为提高女子受教育水平,在北京朝阳门外创办的女子学校。战后,返回日本的清水安三先生在现在的东京都町田市创办了一所女子高中,这就是樱美林大学的前身。  相似文献   

2.
樱美林大学     
《外国问题研究》2009,(4):F0003-F0003
樱美林大学、樱美林大学研究生院介绍 樱美林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21年创办的“崇贞学园”时期。“崇贞学园”是樱美林学园创始人清水安三先生为提高女子受教育水平,在北京朝阳门外创办的女子学校。战后,返回日本的清水安三先生在现在的东京都町田市创办了一所女子高中,这就是樱美林大学的前身。从那时起,樱美林大学又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六十多年来,樱美林大学一直本着“培育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一向以“培育更自由更积极的国际化人才”为办学方针,形成了“爱己爱人,注重个体注重交流”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积极接纳各国留学生是樱美林大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学园使命     
樱美林学园一直把“遵循真善美精神,培养国际型人才”作为本校的教学理念。因此,樱美林大学并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教养和敏锐的判断力、以及在任何领域都能理解尊重他人、以协作精神处理事务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樱美林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自1986年结为姊妹校关系以来,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两校之间的友好往来不断发展,愿我们共同为"保全地球生态,促进人类和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国际型人才。学园使命樱美林学园一直把"遵循真善美精神,培养国际型人才"作为本校的教学理念。因此,樱美林大学并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  相似文献   

5.
魏风江是研究南亚问题的资深专家。他于1912年10月14日出生于浙江萧山,早年就读于上海立达学园。1933年,“中印学会”成立。当时泰戈尔呼吁发展印中文化交流,经蔡元培推荐,魏风江只身一人去了印度,进入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攻读印度历史和文学。他是当时国际大学唯一的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6.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 ,请允许我代表四川大学党委和学校行政 ,对不辞辛劳光临指导和参加由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主办的“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印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国内外嘉宾 ,表示热烈的欢迎 !女士们 ,先生们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它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和原华西医科大学等三所国家重点大学合并组建的。原四川大学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几所大学之一 ,历来是蜀中人文绘萃之地 ,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 ,是一所在文学、史学、数学、生物学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教育部直属文理科重点综合大学 ;原成都科技大学是一所…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曾在贵州贬谪过三年。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自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时任兵部主事(相当于司局级)的  相似文献   

8.
1940年5月下旬,正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的我和几个华侨女生,被组织上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说著名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要来延安访问,我们华侨女生要参加接待工作,热情欢迎陈先生来访。陈嘉庚先生是我们侨胞所熟悉和敬仰的华侨领袖。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在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念书。那时新加坡是英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人民群众没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的自由。“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三省,在海外的日本人也到处横行霸道,欺侮中国人。英帝国主义对于华侨的反日斗争、爱国运动,不仅不予以支持,相反百般刁难限制。那时,陈嘉…  相似文献   

9.
在民国前期的政治和文教领域,曾活跃着一位前清翰林,名傅增湘。他曾任民国教育总长,力倡男女平等,在天津创办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天津女子公学,开中国女子教育之先河;他慧眼识书,遍访全国藏书大家,广聚天下古籍,搜罗善本无数;建成名动天下的“双鉴楼”,藏书达20余万卷;他以校勘、重印古籍为己任,一生校书800种,计1.6万余卷,影印善本书百余种,播惠后人。时人有著名教育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之誉,真可谓名至实归、功德无量者也。  相似文献   

10.
听说,营口鲅鱼圈的一位台湾商人在鞍山海城创办了冯庸大学历史文化博物馆。为何一位台商要在辽宁创建博物馆?他又会与辽宁有着怎样的情缘?记者带着疑问见到了这位谦和、严谨、风度十足的张文琦先生。张文琦先生1949年离开东北,阔别40年后,张先生终于在1989年踏上了辽宁这片家乡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
香港新亚洲文化基金会主席、台北市如皋同乡会名誉顾问范止安先生,十几年来奔走于祖国大陆、台湾和港澳之间,为祖国和平统一著书立说,出钱出力。他关心东北三省和环渤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多次率专家学者考察研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项目。在他创办五十所“景范希望小学”的计划中,目前已在十六个省区办成十九所。他心系桑梓,在家乡设立奖学金,创办图书馆,兴建城市景点。他说:“我最大的心愿是能看到两岸和平统一的这一天。”范先生,原名范杰,江苏如皋人,早年于上海大夏大学法律系肄业。1940年的一次机遇,范先生结识了老革…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不忍心公共汽车上,挤满了人。一中年男子皱着眉头,紧闭双眼坐在那儿。你怎么啦!不舒服?”旁边一位乘客问。“不。我不忍心看到那位孕妇站在那儿。”一场虚惊一位年轻女子对一个中年男人说:“先生,你好像我的一个孩子的父亲。”“你说什么?”中年男人说,“这绝对不可能!”年轻女子说:“请别多心,我是幼儿园的教师!”唱歌与挨打妻:“每当我唱歌的时候,你为什么总要到阳台上去?”夫:“我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我并没打你!”谦虚过分有个年轻的农村小伙子前去相亲,媒人告诉他:“第一次见面得谦虚些,别让姑娘难堪。”男女双方见…  相似文献   

13.
旅泰乡亲陈成涛和在香港定居的胞兄陈成浩两先生,在他们的家乡——海南省琼山市大致坡镇创办“泰和养殖有限公司”,引进泰  相似文献   

14.
冠军之父     
座落在古城长沙市天心阁城楼下的修业学校,被誉为“体操摇篮”。在这个“体操摇篮”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冠军之父”,他就是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等头衔于一身的年逾花甲的印尼归侨刘庭怀。他从1958年创办湖南省第一个少年女子业余体操队以来,先后为国家输送了60多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海外华侨捐资兴学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伟大的爱国者、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正是华侨捐资兴学的杰出代表人物。陈嘉庚先生兴学的热诚,不仅在于他捐了许多钱,在国内和新加坡创办和资助了百余所学校,为中国和东南亚培养了成干上万的人才,而且更由于他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兴学报国的主张,产生过许多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思想,因此,他不仅是一位教育事业家,也被誉为“卓越的教育家”。有关陈嘉庚先生办学方面的教育思想,如“开发智力的战略思想”、“慎择校长、加强师资”、…  相似文献   

16.
岩下先生1962年出生于日本熊本县,在日本九州大学学习苏联外交专业,在该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后期毕业后,历任九州大学法学部助手、山口县立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副教授等职,2001年转入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中心任研究副教授。岩下先生的专业为国际关系论,在90年代初期访问韩国和北朝鲜后,意识到俄罗斯和东北亚问题的重要性而开始研究中俄关系。岩下先生在研究上不拘泥于资料,注重实际调查,崇尚以“蚂蚁之眼”精细入微看世界,是地地道道的实践派先锋。  一、穿梭在中俄边境线上的“实践派”学者  在山口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宽松的…  相似文献   

17.
1898年 ,邱菽园、林文庆倡议创办新加坡华人大学堂 ,并希望新加坡华侨各界人士募捐经费。1899年 ,邱、林二人又倡办新加坡华人女子学堂 ,还起草了办学章程。他们的行动 ,受到国内维新派的赞扬。但应指出的是 ,邱、林二人倡办女子学堂 ,除了提倡在受教育方面男女要平等外 ,主要是为了使南洋华侨的子孙能保持中华文化传统 ,不致出现“移华而巫 ,尽变种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将小巧简洁的耳环比作“丁香”,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让小小的耳饰更显诗意。李渔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耳饰为女性增添了无限的风情,是最能让脸部散发光彩的饰物,难怪从古至今一直深受女性的喜爱。早在《诗经》中就已有“玉之填也”的咏叹,而宋代女子喜欢戴耳环,掀起了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19.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广翔先生的新作《18—19世纪俄国城市化研究》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不仅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研究》的最终成果,也是吉林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中俄在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形势推动下,决定修建中俄石油管道“安大线”,但就在此项目积极准备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日本从中插手,使安大线项目难产,从而使中日两国在能源战略利益上发生碰撞。中日之间的战略竞争不仅缘于地缘经济、政治问题,而且还在于国家战略方向的选择问题。“安大线”的难产促使我们重新审视21世纪的国际能源竞争形势和我国的能源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