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目前,雷锋精神是否过时了?什么是“有道德”的时代标准?张海迪为什么在当代青年甚至全社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些现实问题促使着伦理学研究者不断探索。对雷锋、张海迪这两个共产主义道德的榜样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他们的同异之点,无论是对上述现实问题的回答,还是对于进一步用雷锋、张海迪等共产主义道德榜样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 张海迪的事迹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屏幕向人们介绍之后,在全国激起了巨大的反响。据有关部门统计,与建国三十多年来历次对英雄典型人物的宣传相较,这次宣传,其反响之热烈,首屈一指;其效果之好,甚至有点出乎人们意料。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张海迪身上的什么东西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和崇敬呢?  相似文献   

3.
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以后,张海迪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最近,老一辈革命家题词号召学习张海迪。中共中央批复了共青团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批复对张海迪以及我国青年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中央殷切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深入地向张海迪学习。要围绕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这个根本问题,学习她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  相似文献   

4.
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展开伊始,面对广袤的农村大地,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群体——青年。占农村人口1/3强的青年,不仅是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更代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未来。农村青年是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他们的认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识?我们应怎样有的放矢地对农村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这无疑是这次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运用问卷、座谈、走访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5.
自宣传张海迪事迹和精神以来,我们先后抓过五本有关张海迪的书稿。这在我社宣传典型人物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五本书是:《张海迪自传》、《金星》、《闪光的生活道路》及续编、《张海迪书信日记选》。后三本已出书,自传正在撰写,《金星》一书因故未能由我社出版。就已发行的三本书来看,《闪光的生活道路》在短短三个月内,全国六个地区分区造货,三次重印,总印数达509万册,成为我社思想教育读物中印数最多的书籍。三本书分别被团中央和一些省、市、自、治区推荐为开展读书活动书目。此外,上海、江苏、辽宁、山东、吉林、工人、战士等出版社也都各自编辑出版了这类小册子。围绕张海迪这样一个典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个改革热潮,正在各条战线蓬勃发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农村到城市、从地方到部队的各项改革,到底对部队青年有什么影响?他们中出现了哪些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这又给部队政治工作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最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一些单位进行了调查,深深感到,部队青年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新变化。第一,求知——他们渴望成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这是当前部队青年最显  相似文献   

7.
尊重人,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个基本的方法。而尊重人,总是要先从尊重事实开始。 这里有一个例子。在过去一些年月里,张海迪是新时期青年人学习的典型,上世纪80年代初的年轻人都不会忘记那时对张海迪的各种报道。现在,张海迪和我们一样已人到中年,回过头来看那段逝去的岁月,对生活当然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最近北京某报对张海迪进行了一次采访,让人深思。记者问张:“1983年那么热火朝天宣传你,再冷静也会有身不由己的感觉吧?” 张答:“当然身不由己,包括那时候发表我的一些日记和书信,我当时也很痛苦,不愿意自己的日记叫别人断章取义地那样去发表……其实,宣传我的那些年我一  相似文献   

8.
熊元启同志的光辉事迹,在广大政工干部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江汉油田的各个角落里产生了激烈的震动。人们高度地赞扬:熊元启同志犹如火种,走到哪里哪里亮;犹如春风,随时可以拂去人们心中的疑云。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政工干部,为什么感动了那么多人?他为什么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政治工作者应该从他的言行中吸取哪些营养?春节刚过,我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江汉石油管理局,走访了这里的党政领导及熊元启同志的生前战友,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让“三自”精神发扬光大“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是熊元启同志高尚品质的集中写照。我们向他学习,首先要发扬“三自”精神,象他那样坚信共  相似文献   

9.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劳动力过剩和城市企业劳动力相对不足,大量青年农民涌进企业引起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青年农民在职工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使青年职工构成发生变化,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杭州有近6万男女农民合同工,1986年又有进一步增长。他们大部分是青年,分布在建筑、丝绸、纺织、机械等行业。昨天的农民成为今天的工人,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有哪些变化?与城市青工相比有哪些特点?最近,我们在本市丝绸行业和合同工的家乡对女农民合同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八月,辽宁青年杂志社开展了“有问必答”咨询服务活动,在青年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一年多来,共收到全国各地青年的来信五万余封。信中提出的问题,为办好青年杂志提供了宝贵信息,也是青年工作者观察、了解青年思想动向的窗口。哪些青年愿意向达个窗口敞开自己的心屏?他们提出的都是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给我们以什么启示?下面,我仅就“有问必答”中的两千封来信抽样调查情况,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1.
1986年秋末,福建电视台及《福建青年》杂志分别在黄金时间和显要的位置报道了三明钢铁厂小高炉青年联谊会的事迹。一时,许多记者争相前来采访,一些家长纷纷来信要求“代培”他们的子女。一个小小的青年联谊会,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小高炉”是福建三明钢铁厂最大的福利区,共有1.5万多职工家属。这里远离市区,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是全厂最不稳定的地方。从第一次“严打”以来,有20多名犯罪青年受到了法律制裁,其中5人被判处死刑,250多个青年在公安机关“挂号”。于是,人们把“小高炉”看作是“是非之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因难户”、“重点户”。怎样才能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呢?总厂领导经调查后队为,由于青年人阅历、经历不同,气质、爱好、特长不同,对人生的思考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  相似文献   

12.
张海迪人生观的发展过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代青年思想发展的一个典范。党中央指出:“张海迪走过的道路,对一切愿意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人们,都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笔者认为,张海迪人生观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启蒙期、奠基期、升华期等阶段。实事求是地分析张海迪人生观形成中的矛盾运动,探索其规律,不仅有助于科学地揭示张海迪走过的道路,而且对于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的现状、本质及共发展规律,引导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树立理想、磨炼意志、陶冶情  相似文献   

13.
四○四厂团委在对青年进行理想纪律的教育中,组织青年开展“访劳模、学先进”的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让青年自己采访劳模的事迹,自已将采访所得写成宣讲材料,自己作劳模事迹的报告,然后座谈怎样向劳模学习。去年三月以来,厂团委组织青年走访了五十二位劳模及各类先进人物,写出采访报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把自己塑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我认识一位青年作者,在大学时就发表过作品。他曾声称生活中不存在真实的新人,雷锋、张海迪都不过是舆论宣传的“雕塑品”。这个同志在山区工作中,和群众朝夕相处,交了一些朋友。后来,他亲眼看到一位和他要好的青年农民,在扑灭山火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使他受到极大的震动,深为自己原来的偏见而悔恨。由此可见,作家没有  相似文献   

15.
树立先进典型,理直气壮地宣传和组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是冶金行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冶金战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五十年代,我们宣传了以厂为家的老模范孟泰和技术革新尖兵王崇伦;在六十年代,我们宣传了发奋图强的马万水工程队;到了八十年代,我们宣传了勇于改革的“当代愚公”李双良。这些有时代特点的英雄模范人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  相似文献   

16.
读张海迪动人事迹的报道,觉得她对成才问题颇有见地。海迪有个朋友,因考不上大学而懊丧,海迪鼓励她说:“成才不一定进有围墙的大学,社会大学的门时刻是敞开着的。” 张海迪自己便是这样做的。她在床上自学了汉语拼音,通过镜子的反射掌握了英语发音的口形,系统地学习了语文、数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部队青年战士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刚入伍的新战士的特点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干部有很多新情况,战士也有新的特点。”那么,现在新战士的特点与过去比有哪些不同?今年入伍的新战士有哪些新特点?它对部队工作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研究新形势下新战士的特点,从一九七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以来,大家都在议论、都在探讨,有的也摸索了不少可贵的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在理论学习中,结合教导团的实践对新战士特点和管理教育作了一些探讨,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在美国出台的一些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文件中,经常出现“无赖国家”这个概念。那么,所谓“无赖国家”究竟是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称这些国家是“无赖国家”,并对它们采取了何种政策?现在为什么又放弃了“无赖国家”这一称谓,而改称“需要关注的国家”?后者与前者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背后的实质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年组织经过10余年的变革已经开始形成了多层次的结构形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青年组织的发展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向?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在此,我们以广阔的国际现代化进程为背景,对青年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现实  相似文献   

20.
人生在世,都希望得到珍贵的友情。青年是友情的热烈追求者。他们渴望得到友谊,乐于结交朋友。那么,当代青年交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他们的年龄,职业的差别对交友活动会产生哪些影响?为了探索青年交友的规律,我们对辽宁青年杂志社编辑的《交友》手册中的500名求友青年的要求进行定量分析,管中窥豹,颇受启迪。一、青年交友年龄上的“山峰形”在这500名求友的青年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39岁(超过了青年的范围),其中男青年407人,女青年93人。从求友的年龄段上看,19岁到24岁是求友的高峰期,处于这个高峰期的青年约占求友青年总数的66%。请看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