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实质是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即走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本文认为,此种政治发展观并不适用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实际。而“广义政治论”的提出,既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梁波 《学理论》2009,(11):53-55
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结构转型期。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政治体制对社会利益结构的认定和整合程度,关系到社会机制面向现代化的过渡和重构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体系的整体性功能和发展状态的好坏。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要求政治系统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利益结构变动的格局,根据中国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治民·治政·治党--中国政治发展战略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政治发展却鲜为世人所乐道。这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改革还在探索之中,政治发展思路还需要有一个逐步清晰和明确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于政治发展的理解和评价历来有所不同。在一般的政治研究中,建立在西方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民主化被认为是判断政治发展的主要标准。本文认为,仅仅用“民主”指标来衡量中国政治发展有失公允,而“治理”理论却可能为解释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在“治理”概念下,“治民”、“治政”和“治党”可以用来说明一种日渐清晰的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新的社会阶层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等问题的分析对执政党的建设以及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应该站在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通过创新与发展自己的功能、政策、组织、人员构成、活动方式方法等,提高党在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整合力,赢取整个新的社会阶层的认同、信任、拥护和支持,拓展执政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治研究,经过了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形成了研究的困境。然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为中国政治研究提供了历史契机,也为其成功突破提供可能,在借鉴其他学科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政治研究应该有自己的领域和范畴,进而提升研究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政治可持续发展是在政治发展的基础上,吸收可持续发展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政治发展理念。当代中国政治可持续发展亟需从宪法维度解决政治资源的整合、权利———权力结构的优化以及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问题。为此,要发挥宪法的资源整合功效,强化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完善宪法的利益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明确了民主、统一、稳定、法治等政治发展目标,并为之付出了极大努力;二是理顺了各种政治关系,实现了社会整合,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三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网络功能作用的发挥来实现的,除了遵循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它们共同构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包括信息库法、信息隐匿法、主体交互法、虚拟现实法和网上与网下教育结合法等。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政治发展开辟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及地的变化。伴随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伴随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新的世纪里,选择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这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而且也将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切身的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理论、方法准备和现实的战略、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胡凯  程兰 《理论视野》2020,(8):40-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严峻的风险挑战冲击,习近平深刻认识到紧紧依靠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地位和作用、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关系、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发展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以及如何评价人民民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宝库,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王平  张玉梅 《学理论》2009,(15):254-255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注重实践、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要在新形势下坚持做好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力求在创新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那么,如何结合企业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四个关:  相似文献   

12.
王一帆 《团结》2009,(5):48-50
政治生活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政治学研究如果离开了现实,缺乏对政治现实的回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的政治学学者更应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出发,创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只有建立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政治学理论。才有可能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才有可能对现实的政治发展起到理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生态政治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的政治生态理论在内含上和外延上均不同于国内学术界传统的生态政治理论。在内含上,把生态政治理论从以自然生态的维护为中心,转变为以政治生态化为中心;在外延上,把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领域从政治自然生态层次推进到政治社会生态理论及政治体系“内生态”层次。而这种新的生态政治理论强调的政治生态化,即指政治过程不再局限于政治体系内部的利益纷争,而且包括广阔的社会空间和自然领域。这种生态化的政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治体系“内生态”。文章认为,一个民主的政治体系如要保持其良好的内生态,必须以历史的传统性、目的的人民性、体系的开放性和运行的制衡性为其准则。二是政治体系的“外生态”,即政治体系与社会以及政治体系通过社会这一中介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互为助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政治监督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出现,是以互联网络为平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政治权力进行的监督活动。网络政治监督的兴起,为中国的政治监督体系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政治监督实效,并表现出社会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等三大发展趋势,其中,社会化发展是扩大网络政治监督范围的客观要求,制度化发展是强化和规范网络政治监督的现实需要,法治化发展是增强网络政治监督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网络政治监督社会化监督的优势,将网络空间的政治监督纳入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有利于规范各种政治监督行为,提高政治监督实效,进而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功能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宏宇 《理论探讨》2006,(4):165-168
社会发展结构的分化、网络化发展态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给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挥整合功能提供了机遇,但其中也有不可回避的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亟须优化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采取新的整合方式整合各种利益群体,形成合力和向心力,为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性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匕奋斗了90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高朝凯 《理论导刊》2024,(3):56-61+109
政治认同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情感倾向深刻影响着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行为,而心理与行为的二元分离却无法确保体系成员在行为上始终忠诚于政治体系。当前的政治认同研究陷入只强调内心认同而忽视外在行为的研究误区。“政治接纳”的出场为政治认同研究摆脱这一误区提供了新的出路。“政治接纳”作为一种政治认同基础上的外化行为,主要由制度接纳、价值接纳、政策接纳和过程接纳等核心要素构成,并具有增强政治合法性、维护政治稳定、提升政策执行效率以及促进政治民主与监督等诸多功能。相较于政治认同而言,“政治接纳”在强调内在心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外在行为对政治体系的实质性影响,在理论上克服了政治认同的心理偏好,并有效兼顾了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从而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论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在概念的界定、政治参与的地位、参与发展模式和参与渠道方面都不同于以往的学者.走出了一条新路.其理论突破了以往学者用"鉴别功能"来定义政治参与的习惯,认为政治参与是一个具有汇聚功能的伞状概念.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参与的有关理论.这些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启动了中国新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的政治发展从此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简要回顾了2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了政治体制改革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最后对未来的政治发展作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