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我们从1986~1987年对河南省周口、驻马店、南阳和安徽省太和等地区黄牛犊下痢症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情况:共调查黄牛犊1799头,发病1097头,发病率60.98%。死亡106头,死亡率为5.84%,致死率9.66%。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986年1~12月产犊1190头,发病率53.95%。但3、4、5月发病率分别为68.90%、63.87%、72.32%、为全年发病的最高峰。6、7、8月发病率下降,9、10、11月发病率又有所升高,12月至次年1、2月发病率又下降。即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3.发病年龄:统计70…  相似文献   

2.
仔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治甘肃礼县盐关养猪专业户马某,于1993年7月7日从四川引进2月龄仔猪34头(其中纯种汉普夏、杜洛克公猪各1头,其余为杂种猪)。7月23日,有1头杂种仔猪突然发病,继而又有20头发病,发病率为60%。症状:病猪食欲减退至废绝,体温升...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0年3月至1982年8月在人畜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病区,对猪氟中毒进行了诊断与治疗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一)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产后母猪和新生成窝仔猪。三年中在2524头猪中有95头发病,占3.8%;其中母猪46头,占母猪总数195头的23.6%,仔猪49头,占仔猪总数985头的5%。95头病猪中,治前致死率母猪为2.2%,仔猪为48.9%。发病率伴随胎次增加而有升高趋势,1胎次发病头数占发病母猪数的6.5%,2胎  相似文献   

4.
1998年7月初,杨凌某猪场从外地引进4头后备公猪,隔离饲养7d后,其中1头约克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持续高热,大便干燥,后期病猪尿少色暗红,颈下、腹下、臀部等多处皮肤出现暗紫色斑块,不到10d发病7头,20d共发现发病猪60头。发病率为23.3%(...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 1980年5月~1985年5月,烟台市桃村肉牛育肥场共饲养肉牛79头,先后发病31头,发病率为39.24%;其中死亡1头,病重屠宰11头,淘汰19头。出现病状最早的在育肥后10~12个月,占发病的28.75%;13个月以上发病的占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90年1月至12月,对玛曲县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结膜炎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各种年龄的牦牛1542头,其发病率为12.58%,其中1~3岁的592头幼龄牛未见发病,4~12岁的684头,发病189头,发病率为27.62%,13岁以上的260头,发病5头,发病率为1.88%。流行情况 全县8个乡和2个直属牧场及国营河曲马场均有发生,发病率较高的是欧拉秀玛乡的东红大队和贡周大队。据了解与本县相邻的青海省的甘德县、玛沁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  相似文献   

7.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永川和宜宾地区60日龄内的哺乳小水牛,散发一种以拉白粪或灰白色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当地群众称为“犊白痢”。用粪便镜检证实为犊牛新蛔虫病,1980年以来我们用病牛粪镜检101例,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资料 发生地区处于四川中南部丘陵地带,雨量充沛,水牛以青草或干稻草为主要饲料,多以圈养为主。圈舍内常有粪尿蓄积。本病无季节性,不分公母均可罹病,发病犊牛最小者16日龄,最大者56日龄。其中20日龄内发病7头,占发病犊牛的6.93%;20~30日龄发病40头,占39.6%;30~40日龄发病35头,占34.6%;40~50日龄发病16头,占15.8%;50~56日龄发病3头,占3%。在发病犊牛中20~40日  相似文献   

9.
1996年9月,地处海拔4000m以上的西藏谢通门县通门乡的黄牛、犏牛、牦牛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共发病116头,死亡33头,平均发病率为15%,病死率为28%,通过系统调查、诊断,确诊为牛双芽巴贝虫病。经用贝尼尔、黄色素等特效药物和抗生素、解热镇痛剂、补液等对症治疗及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某银狐养殖有限公司1988年12月14日从加拿大进口狐狸3300头,其中银狐3180头,变种狐120头,经美国空运到大连,当即入隔离场实施检疫,用运输笼隔离饲养,至1989年2月25日共72天,在此期间发病的狐狸先后有300头,发病率为9%(300/3300),死亡65头,死亡率为2%(65/3300),占发病数的21.7%(65/300)。我们对本次的发病和死亡原因调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经过 某军牧场共散养耕牛38头,以放牧为主,1986年3月16日连续3天降雪,无法出牧,17日全群加喂菜子饼约100kz,采食后料槽内尚有部分剩余(约占1/4)。3月18日凌晨,牧工发觉牛在圈内哞叫,察看已有2头牛死亡。共发病牛22头,发病率为57.9%,死亡11头,致死率50%。治疗16头,治愈11头,治愈率为69%。有2头是在采食菜子饼渣后5小时发病,其余是在采食后8~10小时发病。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在湖南省娄底、益阳、长沙等地的部分猪场先后发生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此病在湖南省尚未见报道,笔者对长沙某外贸出口猪场发病猪群进行了系统诊断。1 发病情况该猪场有母猪240余头,仔猪1000余头,生长肥育猪700余头。4月15~16日开始发病,先后有10余头母猪、100余头仔猪、20余头生长发育猪发病,总发病率在8%左右,总病死率达72%。2 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多突然死亡,有些表现体温升高(41℃左右),呼吸急促,犬坐式呼吸,治疗不及时常于2d内窒息死亡。慢性病例体温稍有升高,咳嗽,腹式呼…  相似文献   

13.
仔猪白痢的发病诱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简阳某国营养猪场仔猪白痢病严重流行,常年发病率达60~80%,死亡率在20~50%之间。笔者选定该场的358窝2894头仔猪进行了观察,其中发生白痢病的有302窝1952头(发病率为67.45%)。现根据其发病情况,对仔猪白痢病的发病诱因和防治方法探讨如下: (一)发病诱因 1.气候因素:据三年的观察,日温差骤然下降5℃以上、相对湿度增加10~20%以上,又遇大风大雨,本病可增加1~8倍。据对2317头次病例统计,晚上发病的1744头次,占75.27%,较白天多50.54%。  相似文献   

14.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15.
1987年8~10月尉氏县西部及北部8个乡,发生了以牛为主的大家畜皮肤溃烂症。这8个乡有大家畜57260头,发病1564头(其中牛1484头、马属家畜80头),发病率为2.73%。2~6岁的青壮年牛发病率为67%,1岁以下的幼犊及8岁以上老年牛很少发病。据河南农大尹凤阁等诊断,该病原系刚果嗜皮菌。治则与方药 据发病季节与临床症状按皮热湿  相似文献   

16.
1980~1989年对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1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3384头泌乳期奶牛的1266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结果,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头阳性检出率为73.91%,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4.74%。采集2015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健康奶样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85.37%,62.76%,36.60%,与奶牛乳房炎发生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有12种。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月,我省某猪场的猪爆发以高热、败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经诊断为猪丹毒。在一个猪场爆发猪丹毒,在我省实属罕见。(一)发病概况 1990年1月初,该场猪零星死亡,且逐日增加,至中旬,发病死亡猪突然增加,仅1月11日1天内死亡41头。约15天,发病肥猪317头,发病率22.0%,死亡162头,死亡率11.2%,病死率51.1%。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月初到4月中旬,我县大批发生以水牛为主,表现跛行、蹄腿肿胀,溃烂,严重的蹄壳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结疤)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不明疾病。全县3.8万头耕牛中,共发病4998头(其中黄牛21头),死亡1049头。其中以芦溪等五个公社最为严重,发病3139头,占全县的63%,死亡649头,占全县的61.4%。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本场1978~1983年来,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情况资料汇总分析如后。 (一)发病情况 1978~1983年6年来各年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分别为:0.19%(1/516)、0.99%(5/507)、4.2%(24/570)、4.9%(28/576)、1.9%(11/566)、1.0%(7/692)。从饲料配方看,1980年、1981年饲料配方不严密,可靠性差;1982年配方中Ca:P为1.8:1,1983年配方中Ca:P为2.3:1。可见,本病的发病率与钙、磷比例关系密切。 (二)发病牛的年龄分布 76头生产瘫痪牛的年龄分布为:2岁者4头,3岁者4头,4岁者3头,5岁者1头,6岁者5头,7岁者6头,8岁者11头,9岁者9头,10岁者6头,11岁者8头,12岁者4头,13岁者5头,14岁者6头,15岁者4头。从统计结果看,7~11岁牛的发病率较高,该年龄区段正置奶牛产奶最高的时候,因此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0月至1991年5月,临海市大田区东鲁乡泄上、岩二、乌墩、东山陈等13个村,113头母猪所产的1094头仔猪中有441头发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分别为40.3%和95.7%。1991年3~5月,邵东乡也有3个村近300头仔猪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