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主旨讲话,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点倡议,郑重宣布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这一主旨讲话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次大会通过《昆明宣言》,汇聚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合力,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第二阶段会议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奠定坚实基础.作为COP15承办地,云南省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的"春城之邀"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向世界积极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用实际行动向全球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张伟杰 《当代世界》2011,(10):57-60
近年来,南非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成为全球瞩目的一个新兴经济体。201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将在南非德班市举行。作为此次气候峰会的东道国,南非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主旨讲话,深刻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理念与实践,就推动人类高质量发展提出重大倡议,郑重宣布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强调各方应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广泛共鸣、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肖能文 《当代世界》2021,(11):10-15
生物多样性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还与人类福祉紧密相关.它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衣物、药物和生产生活原料,有助于调节气候、控制洪水和疾病,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养分循环以及提供与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相关的服务等.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倡议,向世界发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强音,指明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向,强调中国将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进,共同守护万物共生,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会议还通过了《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面对新形势,各国亟须团结合作,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升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促进自然生态、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2015年堪称"气候变化年",因为2015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将就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机制进行最后谈判。由于此次大会事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局和前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相比,当前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不仅表现在从环境、经济和伦理上理解气候变化问题,而且不断从更广泛视角即安全视角审视气候变化问题。2011年,联合国安  相似文献   

6.
张欣 《法制博览》2023,(12):31-33
2021年10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体现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环境法原则,倡导运用法治手段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在这一政策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一些省区市对国家公园相关法律法规的优化和完善,应对其从整体性、系统性、共享性的角度进行考虑。本文通过对一些省区市的国家公园立法提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秦天宝 《当代世界》2021,(11):16-21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和前沿领域.自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以来,围绕其展开的专项议题谈判、国际法律塑造及履约机制建设为各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明晰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全球环境问题提出了初步应对方案,也作为专门化的治理指向类型嵌入了环境治理链条,在气候变化、荒漠化防治等交叉领域的相互作用下,构筑成为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则体系.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以参与国际事务议题、配合全球环境治理的"追随者"定位入场,再以主动承担治理责任、积极开展合作治理的"参与者"定位发挥作用,而今已转化为以引领共治格局、探索全球治理方案的"积极贡献者"定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分别以《公约》及《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通过会议成果文件,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标志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应把握机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对1952年的第103号《生育保护公约》和第95号《生育保护建议书》又进行了修订,并要将修订草案提交下一届劳工大会审议并通过一项新的公约和建议书,以更好地保护工作妇女在生育期和哺乳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2008,(1):1-1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三次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之后如何安排全球继续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本次大会的焦点。经过激烈争执与讨论,12月15日与会各方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主要内容包括:大幅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李慧明  向文洁 《国际展望》2024,(2):85-102+164
2023年迪拜气候大会完成了对《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明确指出《巴黎协定》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各缔约方尚未集体步入实现《巴黎协定》的宗旨及其长期目标的轨道,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仍存在巨大差距。这次气候大会也确定了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以便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终结的开始,也表明绿色转型的时代潮流不仅不可逆转,而且转型的步伐在未来十年将持续加快。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显著上升。作为国际社会的负责任大国和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行为体,中国需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利用首次全球盘点向国际社会发出清晰信号,坚定推进自身“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推动和引领全球低碳转型,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与中国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缔约方之一,也是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的积极推动者.中国将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议程协同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文通过学习解读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以及中法德领导人气候视频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梳理了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总结了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能源结构调整、温室气体管控、全国碳市场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珩 《当代世界》2021,(11):22-27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国际交流对话的重要内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生物多样性保护正成为中非合作的新向度.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发表的《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指出,要继续支持"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展开科研合作.近年来,中非建立了环境合作中心,促进环境技术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机遇,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气候变化和生物安全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当前正是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时期,中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新兴领域的合作,既能够进一步丰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又可以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它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了动态发展;法律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国际气候政治格局的历史性变迁、后冷战时代世界形势的变化与全球治理的深入发展等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转型的动因。在全球气候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自愿行动和混合形态变迁的趋势下,要巩固"自下而上"模式,使"软法"更软,发挥更大的动员能力;同时要完善各种实施机制,逐步确立相对中性的"硬法"或制度,加强"软法"的执行力。中国要提升气候治理能力,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监督、评审和排名,推动或引领治理方式适当向"自上而下"回归,通过向绿色经济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青年就业的国际劳工公约 国际劳工标准在保护年轻工人权利和改善其劳动力市场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关于青年就业的决议提及了有关青年就业的一系列国际劳工标准. 有关促进就业的公约和建议书要求成员国把获得充分、生产性和自由选择的就业作为改善年轻工人前景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四个公约和两个建议书被统称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文书.它们是:《1964年就业政策公约》(第122号);《1975年人力资源开发公约》(第142号);《1948年就业服务公约》(第88号);《1997年私营职业介绍所公约》(第181号);《1998年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建议书》(第189号);  相似文献   

16.
国际工联曾于2010年6月下旬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包括要求变革全球化在内的十三项行动计划.其中,第五项标题为全球企业、全球工会,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对跨国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的监管,并提出工会行动计划.下面将这项决议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全球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在2007年逐渐加热,成为许多重要国际多边会议上讨论的热点议题。如在世界经济论坛、欧盟苜脑会议、八目集团峰会、亚欧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尤其是2007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与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显分歧,更是将气候变化议题推到国际政治的主要议程。2008年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与会者再次呼吁各国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张文克 《法制博览》2022,(10):17-19
大数据背景下,大数据与生物多样性法治保护存在紧密联系.大数据在生物多样性法治保护领域的应用使得生物多样性法治信息获取多元化,生物多样性法治保护智慧化.与此同时也促使了生物多样性法治保护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立法上由重视保护物种群体变革为保护物种个体;行政上由决策偏差化变革为决策科学化;司法上由酌定裁判变革为推定裁...  相似文献   

19.
就在人们为我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及沈阳故宫、盛京三陵3个项目,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兴奋的时候,在该次大会的第15项议题,即评估121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重新确定《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时,其中,中国有5处世界遗产被评估,与秘鲁、西班牙同为受评估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云南境内的"三江并流",就是这次要  相似文献   

20.
张骁天 《法制博览》2015,(1):127+126
本文主要从国际法角度论述领空主权保护相关问题,主要根据《巴黎航空公约》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等相关法律文件,从宏观角度把握当前国际社会关于领空主权保护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