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危机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前提,树立生态生存理念,转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生态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态生存是人的根本存在状态。生态生存理念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理念。它包括生态存在的理念、生态生活的理念、生态生产的理念和生态消费的理念。生态生存理念的实践逻辑展开,是目的、手段与结果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规范实践的目的:必须以生态生存理余规范经济手段: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的实践结果作为检验实践行为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锟 《社会主义研究》2007,4(2):137-139
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生态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是造成发展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因此,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新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把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又要建立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发展观,以规范和约束人的活动,使人类的活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主体和价值取向的转换,必须对旧的主体性进行修正和完善,赋予发展主体以全新的内涵,并对主体性进行全新阐释和重塑。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必须以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为指导。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消除物质变换的裂缝。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倡导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促进碳交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减排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李俊生  刘佳 《前沿》2009,(1):93-95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料,还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0)
<正>人类社会,因流域而生存和繁荣。流域生态,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水关系最为集中的体现。现代生产体系,似乎使得人类社会在地理空间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依靠流域生态,但国内外发展实践均表明,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是流域生态健康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福祉。江淮生态大走廊流域,若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地、人水关系格局,则需要探寻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最大绿色公约数。  相似文献   

6.
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三重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一、绿色经济与三重转变是21世纪发展的历史潮流1、人类正在进入生态时代,人类文明形式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这是人类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伟大实践。人类生存与发展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式。农业革命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透视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思想内涵生态伦理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想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发展道路,而且  相似文献   

8.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7):10-14
“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四年光阴。”说这话的人。是爱因斯坦。蜜蜂虽小,却是地球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人类关系密切的1000多种植物靠它授粉,山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显花植物也靠它传粉,来完成大自然的生存和繁衍。一旦蜜蜂消失,将造成地球生物链的断裂。人类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以人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断向自然索取,导致生态惨遭污染破坏,物种加速灭绝。资源过度开采浪费,不仅使人类生存面临严重挑战,也使许多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只有改变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人类才能进入生态文明。而进入生态文明,首先必须“生态觉醒”。  相似文献   

9.
黄德林  余韵 《理论月刊》2008,(6):164-167
农村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更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必要条件.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必须统筹城市圈的农村环境保护,在发展中实现"天蓝--水青--山野绿"的生态目标,建立生态文明的生活观念,实现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首珠 《前沿》2012,(18):83-85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在农业方面,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中国农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民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都必须要求转变生产方式.要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转型,必须多项举措并举,如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实行循环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出台相关政策和培养新型农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