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生活在同样一个世界上,有的人过得幸福、快乐、富有,有的人却一直活在苦恼和贫困之中。  相似文献   

2.
北风 《侨园》2012,(7):64
从人性的一般特点看,产生仇富的深层原因是个人对财富所具有的强烈占有欲,仇富是仇富人,爱富是爱财富,不是爱富人.仇富的本质是爱富.这里仇是手段,爱是目的,对别人拥有财富是仇,对自己拥有财富是爱,一个国家里的一些人有仇富倾向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个别国家也怀有这种心理,那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找钱”记     
(一)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据县志记载,公元前279年著名的“田单火牛阵”大败燕军就发生在这里。这又是一片多灾的土地。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从上辈、上上辈口中传下了那苦涩的民谣:“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遍地草,十年九灾荒……”大灾之年,竟常有“人相食”之惨状。大约被苦难纠缠得太久了,人们怀着几分畏惧,几分乞求给这生育了自己,爱得要死、也怨得要死的故土取名“平度”,是不求发达,但求平安度日之意吧?  相似文献   

4.
2000年2月10日,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含着泪水给国务院领导写信,列举了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全乡共有劳力18000人,外流竟高达15000人,占83%以上;被撂荒的水田面积达到65%;村民年人均负担350元,有的甚至超过500元;80%的农民种地亏本;90%的乡镇平均赤字不少于400万元,平均负债不少于800万元。沉重的税费负担严重威胁到农民的生存,多数人都怀着“要死也要死在城里,下辈子不做农民”的心情而背井离  相似文献   

5.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相似文献   

6.
林希 《党政论坛》2011,(4):22-22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相似文献   

7.
申小轩  梅旭东 《民主》2011,(5):27-29
如果,你试图走进一个女人的世界,那你就必须读懂她内心深沉的爱。如果可以,我愿意暂且忘记她身后的荣誉.只用一种姿态.一种女性的姿态,来聆听在她身边发生的过往。那像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里,有江北古城的千年风雨,也有一个女人为之付出的半生缘。  相似文献   

8.
“农民军”的优势 农民工之所以能在城市站住脚,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的优势。 从罗元伯建筑队说起吧。 记者是在海口市的一条小巷里遇到他们的:几个精瘦的农民不借助任何机械,将一台笨重的卷扬机从狭窄的小巷拐弯抹角地抬了出来。这支由31人组成的建筑队来自四川武胜县飞龙镇梅托村,现在一个叫玉砂村的工地上干活。记者按约去工地采访时,他们正在浇铸混凝土,一天三班连轴转。正在当班的一些人有的在开搅拌机,有的在往模板里倒混凝土,有的使用震荡枪,工作极其紧张,一个个脏得象在泥塘里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一清 《各界》2010,(11):35-35
荒唐岁月里曾经发生过很多的事,行的让人难受,有的让人喷饭,而唯有王洪文家里那点事,让人心里五味杂冻:他家养的狼狗,不仅享受市委安排均特供待遇,而且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均王秀珍居然效忠于“狗”,真是让人行别样的慨叹。  相似文献   

10.
2000年5月21日晚间新闻联播,一则赵朴老逝世的讣闻,让我的心头一颤!还不敢就相信那噩耗是真的,但当赵朴老的肖像映出时,才觉得那不幸确是真的!从那一刻起,银屏上的一切,都在眼前消失了。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什么时候家人把电视关了。夜深了,窗外万籁俱寂。人总是要死的,然而对自己用整个心灵去崇敬着、热爱着的人的过世,一时之间总不愿意接受。我缓缓站起身,净了手脸,而后为赵朴老燃起三烛  相似文献   

11.
林长华 《侨园》2012,(12):42-42
梅花是中华民族喜爱的名花。古今许多名人对梅花表现出一种倾心之爱。他们中有的喜其幽香,有的爱其高洁,有的崇其质坚,有的赏其韵致,有的慕其品格。中国人对梅花一往情深,梅花又成为喜庆瑞兆的吉祥物。它的五片花瓣十分雅观,被喻称"梅开五福"。梅花还被拟人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梅花牵动历代文人墨客抒情寄意,以梅为题材的诗词浩如烟海。杜甫、李白、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无数英雄儿女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今天,爱国主义精神又成为我们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刘晨晖同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诉人们: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同抚育他的祖国紧紧相联才能闪闪发光,一个人的本领只有投身于四化大业才能放射出光华。他那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崇高品德,再一次显示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爱美之心人皆有,但凡有点条件的,谁不想找个好看养眼的老婆。中国古代的帝王们更是凭仗其无人能及的地位与优势,占尽了人间美色,所以后人往往用“佳丽三千”、“美女如云”来形容皇帝的后宫。不过,这只是一般情况,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有些帝王,不爱美女爱丑妇,专挑那长相丑陋的女人做老婆。  相似文献   

14.
瞭望哨     
《瞭望》1987,(8)
前些时看了一部电影,那里边有个颇爱书法的市长夫人(妇联主任),是个糊涂人。吹牛拍马的人来求他办些无原则的事,她常常大笔一批,“同意”!办了不少糊涂事。习惯成自然,一次,别人求她题字,她竟饱蘸浓墨,也题了“同意”二字,这个细节令人捧腹。 现实生活中另有一种人,也有几个写得纯熟的拿手好“字”,那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总是爱抱怨,一些人把抱怨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因为抱怨可以出气宣泄,可以麻醉心灵,甚至会把自己的某些挫折、失败归于外界因素等等。但不管怎么说,谁听到那些喋喋不休的抱怨,大家只会觉得不顺耳,不开心,甚至厌恶。依我看与其抱怨别人,  相似文献   

16.
温乃鹏 《党政论坛》2011,(18):35-35
有的人总是爱抱怨,一些人把抱怨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因为抱怨可以出气宣泄,可以麻醉心灵,甚至会把自己的某些挫折、失败归于外界因素等等。但不管怎么说,谁听到那些喋喋不体的抱怨,大家只会觉得不顺耳,不开心,甚至厌恶。  相似文献   

17.
有说假话者必有爱听假话之人。 说假话当然不好,对那些专 门用说假话、编谎言以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应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使其目的不能得逞。但是,有的人虽然自己不一定直接说假话,但却似乎特别爱听假话,还想方设法“引导”人家去说假话。比如有人如实反映现状,听汇报的人就不那么受用,而对那些巧舌如簧,编造成绩的假话,却听得喜形于色,甚至嘉勉有加。如此混淆视听,其后果不言而喻,势必讲假话的人越来越多,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那些喜欢听假话的人,与那些专门说假话的人,其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角度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们收到的稿件,不少都是有见地、有积累、有文采的好文章,所以编选稿件的过程,也是我们编辑人员含英咀华、学习提高的过程。但是当编辑久了,也会患“职业病”,那就是爱在人家的文章里吹毛求疵。我们对一些来稿进行归纳,感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逻辑欠周密。试举一例如下: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此乃不争之论。但为什么说它是科学?论者颇多,观点见仁见智。有的同志这样论证:第一,既然研究动物、植物、天  相似文献   

19.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11,(29):26-28
重庆每一项新政出台,都有众多受益者,他们每个人就是那庞大数字中鲜活的一员 这是几个“新重庆人”的亲历故事。 他们中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有城里人,也有农民工;有的刚离开校园踏上社会,有的已过中年。尽管情况不同、梦想各异,但山城的发展变革同样影响着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