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楠 《中国公证》2014,(2):27-29
我认为公证调解和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甚至法院调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应当将客观性作为公证调解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指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在公证调解启动、执行的过程中,应始终依法保持自身的客观、中立地位,避免公证调解制度、方案和行为逾越公证依法被赋予的职能、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2.
正公证调解方面比较有争议的是公证调解受案范围。从公证过程角度讲,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公证调解包括公证前调解、公证中调解及公证后调解;第二种观点否定了公证后调解;第三种观点否定了证前调解,即当事人向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后就公证过程中或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由公证机构进行调解。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1、公证调解可以包括证前调解,但是仅限于来到公证机构申请调解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姬军 《中国公证》2010,(6):20-21
公证调解是指在公证员的主持下.以不偏不倚的立场,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公平、公正地引导当事人平等地设置权利义务,消除误解和分歧,最终达成双方合意的活动。公证调解一般分为证前调解和证后调解。证前调解是指当事人之间在公证未介入之前发生的矛盾,出于对公证处的信任,邀请公证员主持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后,再办理公证。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证程序规则》第56条规定:“经过公证的事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可以应当事人的请求进行调解。”出证后的公证调解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简称人民调解)及人民法院诉讼中的调解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事例:在公证处办理了合同公证的当事人,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纠纷时,他们常常会向原公证处寻求帮助或申请调解,那么公证机构是否具有调解的职能,其调解的性质、原则又应如何界定?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三、公证调解的比较优势体现 从上述公证调解的概念看来.公证调解的基本涵义与其他调解无异,均以“合意”为基础.只是公证调解受案范围颇有限制而已。尽管公证调解受案范围较窄.但与其他调解形式相比.它仍然有着先天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公证机关是证明机关,是否可以担任非诉讼调解,这是公证战线长期争论的问题。几年来的公证实践表明,公证机关担任非诉讼调解是解决当亭人之间纠纷的一种好方法。它不但能增强人民内部团结,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经济秩序,而且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在处理一起复杂信访案件时,笔者通过公证调解方式,与当事人反复沟通,平衡矛盾各方利益诉求,终于妥善解决,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矛盾不激化,就地解决矛盾、有效化解了社会不和谐因素。从那以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公证调解方式解决复杂民事纠纷。至今,笔者通过公证调解方式成功化解复杂民事纠纷29起,另有3起调解不成引导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3起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成功率达90.63%。通过公证调解方式笔者共办理相关公证57件,其中继承公证35件、赠与合同  相似文献   

9.
公证调解在构建我国ADR体系中的比较优势(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ADR的研究热潮中,调解受到了我国研究者的热捧.关于理性构建“大调解”体系的思路的论证也日渐深入。愈显明朗。本文拟从鲜为人知的公证调解人手.剖析公证调解与“大调解”框架中其他调解方式的比较优势,旨在阐明公证调解的特殊作用.厘清公证调解的应然价值,还原公证调解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调解传统的国家,在儒家“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下,调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调解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相比,调解的职业化进程却异常缓慢。近年来,尽管构建了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主的大调解格局,发展了商事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调解等新的调解类型,组建了规模庞大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但调解员是否是一种职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实务中应遵循哪些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