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老家到县城到省会,再到北京,她几乎一路不停地奔跑着。她对自己说,我要出人头地;她对自己说,我要到北京拥有自己的位置和房子,我要成为一个北京人!因为远大的目标,她干得很辛苦,也曾付出不少——包括亲情、快乐,包括和色迷迷的上司约会,付出本不愿付出的东西。那天,她在西单一个面包店买完东西出来,听见一个男人对身边的女人说,今儿天多好,要是爸在就好了——他的臂上系着黑纱,眼睛里充满忧伤。她的心忽然震颤了,像被一件东西重重击打了一下。她想起她的父母,这些年,她只顾着在城市奋斗,和他们有过多少交流?温暖过他们多少?只除了每年过年…  相似文献   

2.
曾经听到过这样的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要不咱也能扬名天下!也曾听到过这样的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露露脸!但是伟大却常常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扬起笑脸,一样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壮丽的事业!有多少后勤人,就是在自己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执著的奋斗精神,诠释着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郝爱民,河北省地税局机关食堂厨师长,27岁就被省烹饪协会授予“河北烹饪大师”称号。他创作的“清汤珍珠金钩宴”、“金钱扣辽参”被命名为“第五届全国烹饪大…  相似文献   

3.
爱的味道     
周礼 《人民公安》2010,(9):64-64
我的邻居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姓王,曾做过某局的局长,熟识后,我叫她王阿姨。王阿姨的家道殷实,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加拿大工作,女儿在北京一知名医院上班。本来儿女都想把她接到他们自己身边生活,可王阿姨无法舍弃故土,死活不愿去,儿女拿她没有办法,只好一年回来看她一次。  相似文献   

4.
她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自己身上了。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不久又被诊断患了白血病。生命太匆忙了,她甚至连少女爱情的滋味都没有尝过。她相貌平平,从来就没有一个男孩子注意过她。她想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她终日不开口,也懒得吃饭。生命的蚕丝正一点一点从她纤弱的躯壳里抽走。 2月14日,情人节。突然门铃响了,一位年  相似文献   

5.
这一天,张然终于鼓足勇气回到了津南区小站镇,尽管她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活在此的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一个是曾百般呵护、万分宠爱她的丈夫,另一个是曾经与她山盟海誓、卷款私奔的情人。此时,已怀有4个月身孕的她步履蹒跚地来到情人家门前,只见紧闭的大门上贴着一对烫金的大红“喜”字,吉祥喜庆的大红灯笼高挂门前。她满腹狐疑地来到“自家”门前,大门上那同样耀眼的“喜”字顿时令她感到天旋地转。在情场上一直所向披靡的张然颓然倒了下去,她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不愿承认“幸福”的婚姻和“甜蜜”的爱情就这样擦肩而过、悄然远去……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文友的聚会上,当大家谈到过去的知青生活时,一位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过的女诗人问我:“桑榆先生,你们的知青生活是否很‘田园’,很浪漫?”我对这位小姐的问题只能付之一笑。因为要想让她对知青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知需费多少口舌,我不愿费这个精力。但她天真的发问使我想到,人们不但可能对距今久远的历史茫然无知,而且可能对距今不远的历史也茫然无知。历史就像一出戏剧,当剧终幕落时,迟到的观众,只能听别人简介剧情的大概,至于别人的简介与剧情是否相符,他不得而知。更有一些连剧情大概也不想了解的人,恐怕就只能知…  相似文献   

7.
莫儿 《今日广西》2007,(16):14-16
她出生在韩国一个名声显赫的富足家庭,19岁的时候,她向父母宣布:“我不要你们1分钱,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美国完成学业。“于是,青春年少的她离开了温暖的家庭,远赴他乡开始了独自在美国的艰难求学生活。 来到美国,她看到很多留学生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做出了越轨的行为,而她始终牢记着父亲的一句话,那就是“行动靠自觉”。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满手的老茧让人不能相信她竟是韩国名门的小姐。她就这样坚持着,不仅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大学的教授,而且遇到了她生命中惟一的男人。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8,(6)
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因为她用最美的语言表达真理。新一同志1923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1938年,她参加八路军,开始了革命生涯。1982年新一告别了近半个世纪的工作岗位,离休了。从此,开始了赋予新的内容的生活。她开始读书,让书开启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离休生活。就在这时,山东成立老年大学,副校长李衡动员她去。她断然拒绝了。“你先去看看,觉着行,再交学费。”李说。她去了,连绵的文山会海,生活中留下过知识的空缺,现在有机会去填充未必不是好事。  相似文献   

9.
张翔 《今日广西》2008,(15):72-72
有—个很有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故事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10.
王贞虎 《传承》2008,(11):56-56
一个小女孩,用她的冷静、机智、勇敢,给自己插上了一双天使的翅膀,"飞"出了生命的奇迹。这个小女孩,又用她天使一样的心灵,不顾个人安危,再度爬上教学楼救人,感动着太多太多的人。  相似文献   

11.
近日来,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33岁的浙江人闻小姐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收入6000元。虽然在上海结了婚,买了房,但总觉得生活太压抑。于是,她毅然辞去工作,与丈夫一起移居成都。白天在社区里参加公益活动,晚上就去闹市区“摆地摊”,卖些饰品、围巾、衣物等小玩意。当有记者找到这样一位“另类”白领时,她告诉记者,哪怕亲戚朋友都表示不可理解,自己却从来没有后悔:“因为我找回了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张桂梅——造就生命的绿洲她没有孩子,可她现在却是49个孩子共同的妈妈。她说,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她,张桂梅,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用她母亲般的爱,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田。1995年,张桂梅相濡以沫的丈夫因病去世,1年后,张桂梅离开了曾给过她快乐,也留给她伤痛的大理,调到华坪中心中学任教。至今她还记得刚到华坪时遇到的一幕:一位傈僳族老大爷为了送孙女上学,天还没亮就开始走山路到学校,而当他用颤抖的手打开背包为孙女交学费时,全是几分或一毛、两毛的零钱。张桂梅当时就流泪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民族贫…  相似文献   

13.
许飞 《当代广西》2004,(14):18-18
今年90岁的莫本升老太太是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那贯村人,在百色起义期间曾为小平同志煮过饭。如今,她还珍藏着小平同志当年用过的拴马铁链,她对这铁链视如生命,曾有人出高价购买,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要留个纪念,纪念小平同志,感谢小平同志给我们带来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断线的风筝会落地。同样.我们军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生活在特殊的环境.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就好比过只风筝,而维系我们生命的这条“线”就是纪律,只有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我们才能搏击长空、展翅飞翔.才能尽忠职守、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磁卡     
生命其实就像电话磁卡,总有划完的一刻。而你并不知道上帝为你储存了多长生命,这多少让人觉得人生无常。 8年前,我和妻还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初夏的一天,她的奶奶,一个勤劳、贤良、操持了一辈子家务的普通女性突然就倒下了,当我们跌跌撞撞赶到时,她的  相似文献   

16.
只有患了牛皮癣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难堪和痛苦。它无情地侵吞着健康光洁的肌肤,银屑片片,血迹斑斑……它不足以致命,却能将一个健康的生命折磨得体无完肤、精神崩溃。古往今来,多少良区在牛皮癣面前书节败退甚至望而却步,以至于医学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但张秀琴大夫偏就不信这个邪,自从和牛皮癣打上了交道,张大夫天天都过着这样的日子:一大早就有人在排队挂号,当她8点钟来到诊室,候诊的人已排成一排;晚上,仍然不得休息,她要在灯下给重病号和病情特殊的患者配药。1992年2月,广西柳州一患者患牛皮癣5…  相似文献   

17.
今年90岁的莫本升老太太是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那贯村人,在百色起义期间曾为小平同志煮过饭。如今,她还珍藏着小平同志当年用过的拴马铁链,她对这铁链视如生命,曾有人出高价购买,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要留个纪念,纪念小平同志,感谢小平同志给我们带来的好生活。和莫老太太一样时常深情地怀念起小平同志的还有平果县希望小学的教师周标亮。12年前,周标亮还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家境贫寒面临着失学。可是有一天,老师告诉她,她可以继续上学了,有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真谛     
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生命的方式和权力。普通民警李白祥身患绝症、中年丧子,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然而在工作中他却把有限的生命热力燃放到极至,他以他独特的支配生命和方式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得了重病是不幸的,但得了病能遇上一位好医生,却是万幸的。”从医30年,她与危重病人打交道3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危重病监护中心和急诊室度过,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别人的生命;从医30年,她救  相似文献   

20.
1996年,肖纫冬度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年过40,在哈尔滨轧钢厂工作近二十年,没想到一夜之间就下了岗,恐慌、忧虑、失落、苦闷一起向她袭来。当时肖纫冬夫妻双双下岗,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上学的孩子,一家人怎么生活?肖纫冬仿佛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一想到自己还很年轻就没了职业,内心十分痛苦,委屈、失落、担忧等各种情绪都在折磨着她,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由于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只能在开发区的一家药厂做包装工,半年后轧钢厂重新开工,肖纫冬满怀希望地回去,然而3个月后,工厂停工,肖纫冬再次下岗了。肖纫冬一次一次地找工作,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