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这引起学界和实务界对它的关注程度不断升温,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尚未具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经济、社会土壤。现有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存的二元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股权集中等特点,决定了独立董事将会与监事会职能重叠,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加上独立董事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偏见的特点和人员选择的倾向性上存在缺陷,使其难以发挥其独立性。因此,公司在选择治理模式时不要盲目地陷入独立董事热中,而应该进行冷思考,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使其完美嫁接到我国现有的公司法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主要产生于美英国家 ,因为其公司治理结构中没有监事会制度。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可能对改进公司治理有影响 ,但不可盲目乐观 ,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关键在于改革公司法的立法思想以及增加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实质监控权力。独立董事制度无法取代监事会制度 ,它只能成为监事会制度的辅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完善——兼评新《公司法》第123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公司法第123条,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特点以及我国目前的治理结构,认为我国新《公司法》并未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独立董事,国务院根据新《公司法》授权在制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时,应借鉴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经验,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监督制度,允许上市公司自行选择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是作为英美公司法的自我改良而生成的内部监控制度,其产生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强化公司内部监控的理念。独立董事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依托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具备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条件。我国应吸收独立董事制度所反映的监控理念,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强化我国的监事会制度,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监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法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在2005年新颁布的《公司法》中对原有的监事会制度做了多处修改。为了更好地发挥监事会职能,还应在监事会准入资格、法律地位、职权行使、权利义务等方面继续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为了实现上市公司的权力制衡 ,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依法设立了行使监督职能的监事会 ,但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不能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监督。鉴于此种情况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势在必行。独立董事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由于美国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采取的是“一元制”,即公司只设股东会、董事会而不设监事会 ,从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 ,为了有效解决内部董事不能独立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 ,在内部董事架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成为潮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  相似文献   

7.
监事会制度是我国公司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公司制度,促进我国公司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存在着制度等方面的缺陷,使得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如何改变监事会的尴尬处境,发挥监事会的职能,是此次《公司法》修订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新旧《公司法》的比较研究,以期能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考察我国公司的法律传统和治理现状,比较了我国与英美国家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环境,运用法律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结论:我国在目前不宜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即使考虑其法律地位而在《公司法》有所规定,也不应该是强制性规定.所以,新《公司法》第123条的规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体现了“以外制内”的新的公司治理理念 ,考虑到我国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在法律传统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内在缺陷 ,同时参照德国监事会制度实践经验中的得失 ,在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弥补监事会制度的不足、强化现行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新公司法首次确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对其具体运行规则却留待国务院制定,体现出立法者的审慎和学界对该制度的争议性。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和完善有待各项相关配套建设,而各项配套建设应置于公司治理这一大前提下,从内、外部两个方面来研究,以使这一制度能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协调好其与监事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借鉴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敏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2,17(4):95-96,F003
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希望其能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及“一股独大”的问题。独立董事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参与董事会的决策;二是对董事、经理实施监督。独立董事与监事会都具有监督职能,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冲突及协调问题,是我国法学界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独立董事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有效地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效率 ,为公司科学决策提供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对我国目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建立现代公司法律制度有重大意义。在我国 ,独立董事制度须从《公司法》、指引性规范、公司内部规章等三个层面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 ,才能有效地保障该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虽然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在实践中存在制度本身的问题和共同作用中的障碍,但两者的功能互补空间客观存在,关键在于寻找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设计,使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并行不悖。因此,应在充分发挥已有的监事会制度的功用基础上,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形成制度合力,使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能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更好地协调运行,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公司的监事会难以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我国开始逐步引进独立董事伟度。笔者认为,因为独立董事本身存在着缺陷,并且与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存在冲突,我国也缺乏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条件,所以,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不具有可行性。我国应当致力于监事会监督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实施以来存在问题的研究,认为我国存在独立董事在实践中存在独立性不够,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职能重叠及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应该建立健全并完善独立董事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引进独立董事和健全监事会制度是实现上市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在独立董事制度逐步推行的今天 ,我们不再需要质疑这一制度 ,而是要针对已经发现的弊端加以健全和完善。而发挥监事会的制衡作用 ,关键是要使监事会和监事的各项职权真正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 ,处理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 ,成为实现公司治理制衡机制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美国单层制董事会的独立董事监督模式,一是德国双层制董事会的监事会监督模式。我国在建构股份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模式方面,应借鉴法国的立法思路采任选制,即允许章程自由选择美国独立董事监督模式或德国监事会监督模式,并在各自模式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的制度建构。唯有如此,方能建立起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公司监督机制,真正有效实现我国公司治理之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上市公司颇为关注的问题。证监会为此专门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本文剖析了《指导意见》中关于独立董事的选任、职权、责任以及和监事会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两大法系国家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同安排,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制度背景。在我国现行公司治理法律框架内,发挥监事会功效的基础上,导入独立董事制度,重构中国上市公司监督制度。从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性质、功能和职权行为过程等方面进行权限界分是构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类型公司对监督力量配置的差异化需求,《公司法(修订草案)》在引入单层制公司治理架构的基础上,重新配置了公司治理中的监督力量,这是此次公司法修订中的重大制度革新。修订草案呈现出强化单层制下董事会监督职能和优化双层制下监事会制度等两条修法主线,释放了新的公司自治空间。就监督内容而言,监事会的监督包括财务监督、业务监督和人事监督,当前修订草案仅对审计委员会配置了财务会计监督职权,系立法者的主动选择而非规范漏洞。在监督深度上,监事会的监督系合法性监督,审计委员会则兼顾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这是两种监督权配置上的最大差异。除财务会计监督的法定职权之外,公司可以通过章程将其它监督权配置给审计委员会。在股东控制突出的中国公司治理实践中,监督权的重新配置将产生体系效应:股东监督将面临相应强化的调试需求;董事会监督职责的融入产生了权力配置上的扩张需求;控制股东未纳入被监督对象,对其通过股东压制、实质董事、关联交易制度予以规制。《公司法(修订草案)》可基于前述整体视角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