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忧:官员信用危机本次调查显示,2005~2006年度中国政府公信力与上年度持平,其评价指数为60.5分。在《小康》和新浪网所进行的“信用度最低的职业群体”调查中,政府官员被选在第一位。这一回答在另两项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在回答“您对当地政府官员的认可程度”时,有63.68%的受调查者回答是“很不信任”,回答“不太信任”的也达到了25%。在一个具体问题中“对于居民房屋拆迁问题,您认为政府的位置是什么”时,65.14%回答认为是和开发商站在一起。经济学家盛洪曾引用周幽王的故事来阐述政府信用丧失的过程:当周幽王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即损害…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此时国企经营者们处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调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人”的问题尤其是对经营者激励约束的问题逐渐被政府部门关注。为了深入分析激励约束的现状及国企经营者、政府官员对现状的看法,杭州市委党校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国  相似文献   

3.
“官员博客”: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生 《人大建设》2006,(10):36-37
“官员博客”浮出水面国外,“官员博客”已没什么稀罕。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介入选举已是司空见惯。总统候选人没有博客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已经成为他们问鼎白宫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内,官员尤其是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4,(8):44-44
从国际范围内看,官员收人与财产的申报制度通常被称为“终端反腐”制度,其意味着将权力与权利监督深入官员的私人领域,使官员个人与家庭财产暴露于上级与公众面前,彻底消除官员非法所得与“灰色收入”的藏身之地。1995年《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中国“终端反腐”制度建设迈出了第一步。然而,事实证明,1995年颁布的《规定》已经远不能有效实现“保持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中央党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课题组对党政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列出了14个社会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判断,从中选样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重点解决的3个社会问题,并依重要性排序。第一层次是51%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头号社会问题。第二层次是超过30%的被调查者所选择的社会问题,共有3个,依次是“腐败问题”(35%)、“城乡差距问题”(32.5%)和“贫困问题”(31.1%)。第三层次是20%左右的被调查者所选择的社会问题,共有5个,依次是“居…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陈述人郑贵森(甘肃省卫生厅卫生法制与监督处处长)首先打响第一炮。抛出“经营与消费”这一特殊的法律关系与“医患”这一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在法律结构体系中属于平等的、互不涵盖的法律关系这一观点。《消保法》是在《民法通则》的精神原则下制定的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这一特殊民事法律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2012年34期《民主与法制》载《“房叔”,义揭了官员财产公开的伤疤》,读后发人深省。“房叔事件”再次凸显了推进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公示的必要性。民主政治,选举第一,没有普遍平等的选举,民主政治就是空话;确保干部清正廉洁,财产申报第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缺位,反腐倡廉底气则不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被称作“阳光法案”和“终端反腐”,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实践证明,财产公示对防腐虽然不是“万能药”,但的确是一剂“良药”。此项制度不可能完全遏制腐败,但可以避免大面积的腐败一再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有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将是同一个市场。为了占领市场,企业间必将进行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胜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第一经营者的素质。有关部门对南京地区的亏损企业调查分析后,发现有50%的企业亏损是因为第一经营者的素质不行。因此,建立—支以德才兼备、精于管理、勇于开拓、善于竞争、敢冒风险为特征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乃是当务之急。当今社会,“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已成共  相似文献   

9.
徐斌 《就业与保障》2008,(10):30-31
明星官员不少,但明星官员堕落成一个省里第一贪官的却不多,谢明中算是其中之一。随着谢明中的落马和对他的一审死缓判决,一个“明星官员”如何堕落成海南第一贪的轨迹愈加清晰,循着这些蛛丝马迹,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谢明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的全称为“经营者股票期权”或“经理股票期权”,即 ESO(Executive Stock Option)。股票期权是由企业股东向经营者提供的一种长期激励制度,通常的做法是公司董事会授予经营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一般3~5年、最长不超过10年)以预先设定的价格(即执行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选择权(call option)。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在规定的时间买入本公司的股票(这种行为称之为“行权”),可以获得股票市价高于行权价的溢价收益。这种制度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工资制度下经营者行为的短期化倾向,激励经营者为个人利益,同时也为股  相似文献   

11.
常州市行政学院经济学系的讲师邓献晖在《股票期权制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一稿中说 :要让企业经营者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成为风险承担者 ,既规范又易于操作的是让经营者持有企业股份 ,使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具有利益同向性。但是 ,这个做法一开始就面临着“二律背反”。这是因为 ,让经营者持有企业股份 ,若所持股份过少 ,经营者虽然因持股而成为名誉上的股东 ,但他只是一个“搭便车”股东 ,而非“有包容性的股东” ;若所持股份多到经营者成为“有包容性的股东” ,那就不是“委托—代理”经营 ,而是所有者直接经营与“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中所包含的有关“官员问责”的内容,可以对中国“官员问责”制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邓小平强调的对执政党和领导干部要进行监督的思想,为“官员问责”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必要性解释;邓小平对领导干部工作责任观和工作责任制的深刻认识,涉及了“官员问责”制度的基本内涵;邓小平从中国政治实情出发,提出了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具体措施及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正> 近来,长三角民营经济发达之地,不断有官员辞职下海的报道,官员下海与商人从政两者并存应当说是件好事,彰显社会进步,形成两者良性互动更是走向成熟社会的必经之路。官员下海当有三戒。一戒权力期权化。领导干部辞职下海中不乏有一些人到自己曾经管辖过的地方的企业中去任职工作,这些地区党政领导、综合管理部门或者拥有特定审批权的官员选择自己管辖过的地方或企业工作,不排除其将权力期权化的可能性。一些官员认为“当官时是不能接受钱财礼物的,因为这是明摆着受贿,但辞职以后上边就管不着了”;所以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很早就为自己留了“后路”,一旦辞职或者提前退休后到企业,就算啥事不干,也照样可以拿到几十  相似文献   

14.
金燕 《北京观察》2001,(8):15-16
浙江嘉兴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活动引起职工不满一事(见中国青年报4月2日《一场肥了个人的改制》一文),再次令人对理论界一直呼声甚高、不少地方正在或准备实施的“让经营者持大股”的企业改制做法产生担心——明晰产权、追求效率,是否要以社会公正为基础。现代企业管理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是经营者的选择;二是经营者的激励。美国经济学界人士舒尔茨认为,在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将超过货币资本的作用。因此,投资于人力资本,比投资于厂房、机器等物质资本,收益会高得多。近年来,舒尔茨的“人  相似文献   

15.
百姓语录     
在“官员代表”比例尚未下降的现实情况下,期待着“官员代表”在步入两会会场之后,暂时“忘记”自己的“官员”身份,牢记自己的“代表”身份。(胡健)政府办理代表建议不能一推了之,而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分清责任,而后分工负责落实。这里,关键是政府要挑起担子,要以身作则,做好下属部门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代表建议的办理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原杰)  相似文献   

16.
官员开博客,这个社会新现象受到热切关注。如何看待官员和博客“联姻”?有人认为,官员开博是民众与领导者直接公开地互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也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只是“作秀”,很可能因公私不分而成为昙花一现,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绝对的赞成或是反对,都有可能影响事物本来的发展方向。以下两位专家从官员和博客两种视角观察,得出了他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结合大连实际,我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制度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一、完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出资者选择经营者”、“管人与管资产相结合”的目标“出资者选择经营者”、“管人与管资产相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体制必须遵循的基本运作规则。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根据行政隶属…  相似文献   

18.
[策划人语]按照过去的“政治习惯”,人大似乎就是党委和政府官员的“政治养老院”,人大岗位是“官员”仕途的最后一站。但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政治习惯”正逐渐得到校正,从“议员”到“官员”,从“官员”到“议员”这种互动的通道雏形渐成,并渐成气候。从“议员”到“官员”,按现代法治社会的观点,就是先经历法律的洗礼,感受法律的重要与严肃,再从事行政工作,这对增强政府官员的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官场小说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职官员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军。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特殊身份充满兴趣,意图通过官场小说来洞窥官场文化,甚至将之奉为“官场教科书”。“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曾说,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和官员“祛魅”。然而,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官场教科书”,实际上只是作者笔下的“假官场”。  相似文献   

20.
王军福 《前沿》2012,(4):116-118
近年来,有关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新闻不断传出,逐渐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强烈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有18名官员“非正常死亡”,2010年和2011年各有11名以上官员“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官员的级别有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甚至省部级。范围从党委、政府到金融、教育、税务、公安,覆盖各个领域。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方式以跳楼自杀为最多,此外,还包括上吊、卧轨、撞墙、割腕等。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是时下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归纳分析了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特点、类型和原因,探讨了怎样看待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的问题,并总结了几点教训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