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6):28-29
正中共中央为何把解决中缅边界纠纷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在新中国历史上,中缅边界是中央着手解决的第一个边界问题。中央之所以选择以中缅边界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周恩来曾经讲过:"边界问题是帝国主义侵入东方后遗留下来的,很复杂。无论是勘界、竖  相似文献   

2.
(1)196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着重解决两国边界未定界问题,从而揭开了发展中缅友谊的新篇章。缅甸总理吴努刚回国,便发来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从速访缅的函电。  相似文献   

3.
中缅边界问题,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解决的边界问题, “在亚洲树立了一个范例”.把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作为“典范”,是由于中缅边界上的问题最早突显出来,而缅甸代表了周边小国的想法,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安定其他周边国家.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中国首先提出南段、中段、北段边界一揽子解决的原则性建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中缅边界问题提出后,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普遍关心,有些人提出了尖锐意见.针对国内的反应,中央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有效地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说明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正确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为解决中国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界问题提供了范例;这些边界问题的解决,又消除了国际上一些人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对中国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力式微,中缅边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史实梳理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历史脉络,以求找出近代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主要动因,并冀望以此对当代中国解决现今边界问题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1955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和尼泊尔王国政府代表团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表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应该说,尼泊尔是较早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 为将两国关系推向新的台阶,在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同时,周恩来总理便着手处理中国和  相似文献   

6.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评析石志夫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解决中印两国关系问题的指导原则。经过40多年中国对外关系实践和国际关系的实践检验,五项原则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中缅2186公里长的边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通过"互谅互让"的友好协商和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一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长期悬而未决的中缅边界问题一朝得解,不仅彻底清除了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障碍,而且为新中国政府循此路径,全面、彻底地解决与邻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双边陆地边界问题,树立了一个"率先垂范"的成功样板,遗留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同邻国间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有的是同某国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有的则是同某国之间部分边界在旧中国时期划定过,但仍有一部分没有划定过.即使是已经划定的边界,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修睦四邻,周恩来倾注大量心血,亲自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他曾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益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缅友好添新页”1961年的元旦,陈毅是在昆明度过的。作为外交部部长,他将陪同周恩来总理率大型友好代表团访问缅甸。行前,他与周恩来一起出席昆明的迎新晚会。这在他《昆明新年》的组诗中有生动的描述:“忽报岁除俱欢然,满堂鼓掌迎新年”、“座上总理传电讯,北京欢庆同昆明”、“晚会已散不能散,临散同志更依依”。元旦小憩后,次日即乘机启程,出访缅甸。红旗队队走不停,二日机场送远行。中缅友好添新页,祥云朵朵护机群。在主持外交的10年间,陈毅出访最多的国家便是缅甸。《赠缅甸友人》是歌颂中缅友好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似文献   

10.
圆满完成周恩来总理交办的通信工作叶霞珍1962年11月15日,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写信给亚、非国家领导人,呼吁亚、非国家主持公道,促进了中印边界问题的公平、合理的和平解决。这批信件全部是用电报发出的。外交部规定信件按要求时间分三批发出,11月15...  相似文献   

11.
1962年10月,中印两个亚洲大国因为边界争端而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极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此前曾全面主持了与印度就边界问题举行的各种级别的交涉,为争取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1960年初,他在中印关系全面恶化的形势下亲赴印度谈判,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国政府成功地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通过与英国政府谈判,使香港问题得以最终解决。香港问题最终的圆满解决,无疑凝聚着邓小平同志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娴熟的外交才华,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对香港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的历史结果和逻辑结果。今天,当香港已经胜利回归祖国,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得以洗雪之时,在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探讨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同志关于香港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对于深人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对香港政策的发展及其内在联系,对于纪念周恩来、缅…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汇》2001,(8):F002-F002
中国同下少邻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能否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边界的安宁以及我国与邻国的关系。对此,我国政府是极其慎重的。我国一贯主张,双方对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谈判力求友好解决,而不要诉诸武力。  相似文献   

14.
1963年秋天,文化部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当时芭蕾舞团还未独立建团)在天桥剧场演出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周恩来总理前往观看。演出结束后。周恩来邀请编导蒋祖慧和剧团主要领导人座谈。他说:“这几年你们演了不少外国名剧,学到了不少东西,但也不能老是跳王子、仙女什么的。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指导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等文献选载──关于音乐舞蹈问题(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二日)周恩来音乐舞蹈方面的问题是复杂一些,难解决一些,因此搞了十四年没有通。现在有些看法有点偏,难免。我是首先发难,然后百家争鸣,求得思想一致。希望文化部党组在本月底...  相似文献   

16.
两对新人,一场婚礼,许明爱人孔原被灌得酩酊大醉1992年秋天的一天,笔者在周恩来生前卫士韩福裕的带领下,到北京木樨地拜访曾担任过周恩来秘书的杨纯。见面后,老人家热情地和我握手,称我"老乡,快请屋里坐"。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讲话摘录(一九六○年二月──一九六七年三月)(一九六四年二月九日──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三日)石油工业部学解放军学得比较好北京有好几十个部,只有一个部即石油工业部,学解放军学得比较好。他们用比较少的投资、比较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艾英旭 《党史纵横》2010,(4):36-39,27
周恩来虽不是建筑学家,但他很早便认识到,中国古代建筑中包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信息,融合着许多古代建筑科学精华,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为了保护北京古建筑,周恩来付出了很多心血。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7,(9):29-30
1976年1月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周恩来的逝世使亿万中国人万分悲痛,也在国际上带来极大的震动。总部在纽约的联合国为了表示对周恩来的悼念,破天荒地决定为周恩来的去世下半旗一周。对这样史无前例的举动,有的成员国代表以“此事没有先例”为由表示反对。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很多边界问题.不仅有大陆边界纠纷,还有岛屿矛盾;不仅有未定界的划界问题,而且还要处理已定界因河水改道、界碑移动产生的争执或问题.对此,中共中央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1954年,中央开始酝酿解决边界问题;1955年,中央认为应该加快解决边界问题;1956年,中央将解决边界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提出解决边界问题总的原则和办法,即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中央还根据边界问题的特殊性确定了一些具体原则,包括怎样对待旧条约、怎样看待历史资料、谈判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这些原则和办法,为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