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时间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范畴,也是社会科学上的范畴。世间一切时间的变化,都导致法律的变化。时间在法律中无所不在,尤其在规范普通生活的法律中,时间限度与时间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着法律的合理性。法律与时间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此不可分离,研究时间在法律上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法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法律关系不仅是法律事实的法律后果,本身也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和变更的法律事实.在夫妻共同财产与共同债务的认定上,法律将婚姻关系持续的事实规定为不同的法律后果,违背了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要求.在克服法律的困境过程中诚实信用原则扮演着当事人行为准则和司法原则的重要角色,同时我们也需要立法的自我回归.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长期生活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制度事实,法律具有目的性。法律的目的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特点,法律的目的可分为价值论层次的法律目的与工具论层次的法律目的。法律的目的与法律的价值、法律的理想、法律的作用既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实验方法是指通过实验的方式控制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对一个或多个变量产生的效应,进而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在法律研究中运用实验方法对于扩展法律研究的范围、推进法律研究与法律实践的深层次结合、提高法律完善与改革的效度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法律的特殊属性,在法律领域运用实验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当代中国社会法律适用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关系影响。关系对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影响方式主要为正式方式与非正式方式等。司法、审判中的这种关系影响是中国民间文化、草根文化的反映和体现。关系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包括程序方面作用与实体方面作用两方面。关系在当代中国法律适用中既有消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关系在当代中国法律适用中有影响的原因既有法官方面的因素,也有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方面因素,还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当代中国法律适用中的关系因素受到社会文化支持。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法律适用中关系因素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少、降低。  相似文献   

6.
法律中包含着相互冲突,乃至对立的道德理论,在这个意义上,法律在意识形态上是多元的。处理意识形态多元主义的方式不同,其在协调法律可预期性与法律可接受性之间平衡的结果上也各不相同,而这种平衡结果对于法律体系的正当性是至关重要的。规则的使用使得法律具有可预期性,但是有可能会破坏法律的可接受性;原则的使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它又使得法律具有较少的可预期性。一般而言,在所有促成法律正当性方法中,使法律在意识形态上同质单一化的方法最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一个正在走向文明、民主、自由的社会必定需要许多因素的扶植和推动 ,法律作为当今社会最常运用的社会管理工具 ,自然也包括在这些因素之中。一国法律的价值取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国社会的走向 ,因为法律代表了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意志 ,它认可何种价值实际上也就预示着一个社会认可的主流价值观念。但在法律自身的价值体系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冲突与矛盾 ,如何看待这些冲突并解决它 ,无疑是法学界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过去的 2 0 0 3年中的一些热点事件探讨法律价值中自由与秩序冲突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启蒙时代思想家相比 ,孟德斯鸠接受了知识论思想传统 ,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法律意识。他的法律见解建立在他的社会理论基础上 ,即法律本质上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所以 ,法律与社会存在密切关系 ,社会中某些因素的变化 ,则是法律变化的根源 ;法律变化也会引起社会变化。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认识社会和法律的性质 ,从而使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法律教义学:要旨、作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教义学以对一国法秩序的总体性确信为研究前提,以现行实在法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它试图提供两种产品:教义学体系与教义学方法.一方面,教义学体系的作用是广泛的,并不局限于指导司法实践;另一方面,教义学体系是对外部经验开放的,也因此,在面临困境时,是会进行自我调整的.教义学方法不仅包含通常所言的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还包括衡量与试错.在简单案件中,教义学方法是对教义学体系的适用;而在疑难案件中,教义学方法则通过寻求一个妥当的判决而修正或明确教义学体系.理解了在疑难案件中教义学方法与教义学体系的关系,也就理解了疑难案件与法律教义学的关系.概括而言,疑难案件不仅不是法律教义学的对立面,相反,它促成了法律教义学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犯罪人不同于成年犯罪人,本着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在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执行方式上也应和成年人相区别。现阶段,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相比,在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中处于弱势,而该种状况不适应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应有功能的需要。在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建设中,应该根据现有法律的调整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求,逐步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法律全球化的境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式上看,法律全球化是法律学人关于法律普适化努力的继续.它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有积极的意义.但法律全球化没有经济全球化势头汹涌,原因在于在法律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化的法律规则会遭遇很多的消解因素,如与国家主权、多元文化、价值等会发生冲突.另外,复杂的法律解释技术也会使其像国内法一样,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调查表明,当代中国社会法律适用过程中客现存在着关系影响。关系对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影响方式主要为正式方式与非正式方式等。司法、审判中的这种关系影响是中国民间文化、草根文化的反映和体现。关系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包括程序方面作用与实体方面作用两方面。关系在当代中国法律适用中既有消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关系在当代中国法律适用中有影响的原因既有法官方面的因素,也有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方面因素,还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当代中国法律适用中的关系因素受到社会文化支持。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法律适用中关系因素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少、降低。  相似文献   

13.
海事法律适用法是解决涉外海事法律冲突的重要法律。我国海事法律适用法立法总体模式是专章式立法,内容集中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14章中,但在其他法律中也有散见。我国海事法律适用法条文数量少、范围不周延、内容不具体、适用不灵活,需要及时进行修改与完善。在以上问题基础上展开,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包括一般规定、海事物权、海事债仅、附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的执法与司法实践看,虽然公民个人和社会团体在环境权的维护与救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环境保护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国家。因此,我们在修改相关法律时,重视与完善国家公权力对环境权的保障,并注意法律之间在此问题上的呼应与链接,将更适合我国国情,也更有利于将环境权的法律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法官在循环往复的思维考察过程中,既需要借助于实务经验,也需要运用法律推理技术,这种往返流转过程必须以客观的法律事实与实体法上的法律规范为依据和前提来进行。法律推理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表现为由法律文本所体现的规范层面转向法律施行的实践层面,并且根据法律目的将规范适用于特定法律事实。判断一个法律事实是否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始终不是简单通过逻辑推论的涵摄就能实现的,法官在此过程中必须寻求最密切联系规则,使得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用法律方法论确立法律推理的前提,以便解决判决的合法性问题,由此确立法律推理对法治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包含于政治思想中,他强调法律的实质合理性,漠视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这一点在他的刑法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重点分析的是政治法,并认为"只有构成政府形式的政治法"才与他的主题有关,但是,刑法思想在《社会契约论》中却特别显眼,也非常能反映卢梭的法律思想,因此,对卢梭法律思想的考察就从其刑法思想开始。  相似文献   

17.
语料库语言学发展速度迅猛,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中,语料库的重要性与作用更是显著,使语言分析结果更具可靠性和有效性。语料库因其目的与功能多样性而多种多样,而法律实践中的语言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鉴此,基于语料库的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不应顾此失彼,而是应齐头并进,从一元走向多元,以多维度地研究亟待解决的法律语言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律移植是法律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规律之一.在我国实现法治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法律移植这种手段.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能适应法治的要求,建立判例制度已成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当务之急,而通过法律移植的手段来建立我国的判例制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育人功能高度耦合。公平正义价值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最相契合的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支点。直觉主义的情感认同、理性主义的理论认同和经验主义的实践认同,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批判中的法学与法学中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研究与其说是一种对法律现实的理论认识活动 ,不如说是一个对法律现实进行批判与反思的过程。批判法学彰显了法律认识过程中的审视意味 ,让人们意识到没有批判的法学是封闭和僵死的体系 ,法学只有在批判中才能更新和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 ,一味的批判与普遍的否定也会导致法律虚无主义的复活。因此 ,对批判方法的法学应用需持谨慎而又必须予以正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