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老兵新传》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主要讲述战场上浴血厮杀的老兵们脱下军装拿起锄头,来到黑龙江开发北大荒的故事。它是第一部反映北大荒精神的彩色宽银幕影片,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北安是电影《老兵新传》的故事发生地和影片拍摄地,它的成功拍摄极大地提升了北国小城北安在全国的知名度,主场景拍摄地赵光农场也因此拥有了《老兵新传》故乡的美  相似文献   

2.
吕瑞华 《新长征》2009,(9):10-11
我省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主要是依托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一电影基地。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白成立以来,生产了大量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影片,拍摄出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桥》;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首部反映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彩色故事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民族资本家作主人公的影片,《不夜城》于1957年基本拍摄完成,还没来得及后期制作。即被打入“冷宫”,束之高阁.直至1965年才因批判的需要而公开放映。那么,电影《不夜碱》究竟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其前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彩色故事片《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乐于为孩子们写歌的他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5.
由中共茂名市委、市政府和珠江电影制片公司联合摄制的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荔枝红了》,主题积极鲜明,故事感人肺腑,是一部出新出彩、与时俱进,富有社会教育意义的影片。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看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看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所在。《荔枝红了》之所以出新出彩,是因为它以通俗易懂、生动感人的故事形象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精髓。影片以江总书记最早发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点———广东高州荔枝之乡的现实生活为背景,讲述了荔乡人民在改革…  相似文献   

6.
李虹 《党史博采》2011,(2):53-55,61
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摄制的黑白故事片《翠岗红旗》,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在国际上荣获奖项的影片。它的摄制过程和问世前后充满艰辛、独创,许多内闻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曾经拍摄过一部脍炙入口的电影《海魂》。影片放映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海魂》是新中国第一部海军题材的故事片。该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人民海军第一代指挥舰“南昌”号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并且影片中有很大一部分镜头,就是在“南昌”舰上拍摄的。  相似文献   

8.
正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彩色故事片《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乐于为孩子们写歌。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颐和园的蓝天碧波、绿树红墙格外明媚。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  相似文献   

9.
正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其功绩早已载入史册。本世纪伊始,新华通讯社将南昌起义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20件大事之一。1981年7月1日,直接反映这一光辉历史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南昌起义》,作为向中国共产党60周岁生日的献礼片,开始在全国各地上映。此前在银幕上,还没有聚焦过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片。这部革命历史题材大片,从酝酿拍摄到正式上映,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一位被中共几代领导人高度评价、为人民群众所熟悉和敬仰的革命先驱.他的人生虽然短暂,光辉业绩却感召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色故事片《血沃中华》,并于1981年初在全国公映.这是第一部以方志敏业绩为内容的故事影片,然而,人们对它的创作和拍摄情况了解并不多.在此,我将自己所掌握...  相似文献   

11.
追溯1958年电影“大跃进”历程,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与中央发动和实施“大跃进”部署紧密关联,可谓亦步亦趋。 这一年5月25日至31日,文化部电影局召开全国电影事业“大跃进”工作会议,确定了电影局局长王阑西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小组会上提出的“省有制片厂、县有电影院、乡有放映队”的“跃进”目标,还规定到1962年生产故事片150部,1967年计划增加20部至25部。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把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成为世界上电影事业最先进的国家,在事业规模、影片数量上赶上或超过美国。并决定各省、市、自治区当年均开始生产影片。会议还决定将发行权下放,在5年内发展电影院2000座,农村放映队18000个。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电影《刘三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 这部影片将优美抒情的音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漓江山色水影和谐地融为一体,为古老的传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呢?本文根据所接触资料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广电局、青海省文联、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西宁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无手老师》与广大观众见面了。作为我省第一部上院线播出的影片,《无手老师》的公映,标志着青海院线电影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1950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公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针对这部电影竟掀起一场全国性大批判,该影片随之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  相似文献   

15.
正故事片《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影片成功再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将战争的残酷场面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其中的插曲《我的祖国》更是脍炙人口,半个多世纪以来久唱不衰,成为电影音乐中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6.
袁成亮 《党史纵横》2006,(11):42-45
电影《南征北战(》黑白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片。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气势,众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列为“老三战”之首(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由于《南征北战》是在特殊环境下完成拍摄的,因此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一波三  相似文献   

17.
袁成亮 《共产党人》2006,(11):45-47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陪阿诗玛回家乡。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陪阿诗玛回家乡……”每当提起阿诗玛,人们的耳边便会响起电影《阿诗玛》中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唱段,想起彝族青年男女阿黑和阿诗玛爱情的不幸和命运的悲惨。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  相似文献   

18.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历经许多困难,摄制完成了故事片──《桥》。电影《桥》由于敏编剧,王滨导演,包杰摄影,王家乙、吕班、陈强主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展示工人阶级的崇高形象。《桥》从1948年10月开始拍摄,当时刚解放,电影专业人员奇缺,从事《桥》电影拍摄的剧组中只有两人从事电影工作。导演王滨从1930年起担任过电影演员、场记和剧务。1935年脱离电影界,投入抗日戏剧活动。电影中饰演厂长的吕班,三十年代曾在《十字街头》等影片中担任过角色。其他演员都是电影战线上的新兵。…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09,(7):F0004-F0004
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5年10月1日,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影在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共生产了700多部故事片、50多部戏曲片;译制了几十个国家的影片近900部,还生产了大量的科教片、美术片和电视剧;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艺术创作人才和管理人才;拥有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数字化影视制作、  相似文献   

20.
Iiianyi 《党课》2012,(2):120-120
第一次聆听这首作品是30多年前从罗马尼亚故事片《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中。这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引进的~部描写作曲家生平的电影。依稀记得好像和阿尔巴尼亚故事片《小贝尼》还有罗马尼亚故事片《爆炸》以及《沸腾的生活》等差不多同时间引进的。时隔多年,渐渐地对当时很多电影的情节都忘记了,但两部电影的主题音牙;却始终忘不了,一部是《沸腾的生活》中浪漫的主题曲,另一部就是《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中的小提琴曲《叙事曲》。在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