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河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省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尤其是农村信息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农村,用快捷的信息服务农民,以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根据这一工作思路,近年来我们立足省情,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始终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创了全省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的总体部署,2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体系不断健全,逐步构建起了市和区县两个层级上下互通、市级各个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体系。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以“221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推广应用为重点,不断向农村基层延伸、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向农民生活延伸,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群体,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全面推进、管理与应用并重、建设与服务并行的工作局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信息建设,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我国国民经济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供选择的对策建议:一是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三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增强有关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四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必须改变农民文化水平低、信息接受利用能力差的状况;六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必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要拓宽渠道、整合资源、优化内容、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齐建国 《新视野》2002,(2):48-5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知识化速度加快,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正在改变经济的运转方式。发展中国家经济虽然知识化的程度很低,但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推动下,也卷入了以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浪潮之中。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人力资本水平普遍很低,他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国际比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时,共有约5%的人口生活在城镇,9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到1952年,中国实施第一…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1.农村信息化的内涵.所谓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农村信息化内容包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的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就我国农村而言发展农村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发展农村信息化拓宽了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来源渠道,有利于提高农民技能并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其次,农村信息化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能及时、准确、规范地获取信息,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最后,农村信息化还能缩小工农产业间的信息鸿沟,使国家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农业市场信息,有利于实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信息服务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书馆信息建设经历了传统图书馆阶段、半自动化图书馆发展阶段、数字化图书馆发展阶段。本文结合伊犁师范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谈一谈当下图书馆信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前线》2007,(9)
农村信息化是首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郊区现代化建设,促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撑。平谷区在实现农村信息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此,记者采访了平谷区信息中心主任吴玉林。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广东省湛江市开创性地开展农村“信息促廉”工程,以农村信息化为契机,以“村务e路通”为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固定电话、触摸显示屏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公开村务、党务和其它农村群众关心的信息并接受群众监督,展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举措。本文在分析湛江市“信息促廉”工程的创新意义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信息素质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主要指对信息及其特点的认识以及具有获取、利用、开发的能力,一般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四个主要方面。信息素质教育就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使学生信息素质达到要求的过程。事实表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和重视。教育信息化强化了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知道,信息化进程始于20世纪中叶,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0.
张安 《奋斗》2009,(11):59-60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强大推动力。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已让我省众多农户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交互和共享,农民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农产品价格行情、市场分析预测、致富新项目、国家惠农新政策、全球农产品贸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1.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宁夏推进"三化一新"的重要内容,是自治区"一把手工程"。近年来,宁夏把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着力点,大力整合技术、软件、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在全区构建统一信息系统,创造性地构架起"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农村信息化模式,形成联动推进、网络互融、信息共享、服务优化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新格局,在欠发达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以信息惠农、靠信息兴业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和手段。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意识薄弱,素质较低;“数字鸿沟”加剧;服务网络数量不少,但体系不全;信息内容开发粗放,浅层重复等问题。因此,应多方面、多领域、多途径地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已成为我国建设新农村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课题:一、我国城乡信息鸿沟的具体表现;二、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息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爱云 《理论学刊》2006,(11):85-86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农村信息产业化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信息化理念,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先导和推进作用。新疆是全国五大农区之一,在新疆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信息化,对加快整个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新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十五”以来新疆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作了概括,分析了目前在新疆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发展新疆农村信息化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建立农业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去年以来,全省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信息服务工作初见成效,各地政府及部门单位都相继建立了信息网站.成都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良好.  相似文献   

17.
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与科研的手段,提高教学与科研的水平,并提高各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从而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为党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作为党校的各级领导和信息工作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都已……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经济高度知识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和重要资源。要发展我区农村牧区经济,同样需要信息化的支撑,这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必由之路。一、做好信息工作,为农村经济计划部门科学地指导农村牧区经济运行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建立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利用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网络技术收集、整理、加工、发布农村牧区经济宏观政策、农牧业生产情况、农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等有关信息,对于转变农村经济计划管理职能,提高农经计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指导农村经济运行和农牧业生产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的宏观经济计划调控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区  相似文献   

19.
朱佩明 《理论文萃》2002,(4):16-21,1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崛起,同乡镇企业的崛起一样,是中国农民在体制转型中的伟大创造。这一创造对于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影响。2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功能的转换,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经济,摆脱农村落后的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政府就必须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它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创造公平的信息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