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重点分析了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亚战略,考察了冷战时期美国与印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分析了美国通过发展与印度的双边关系以反击苏联在南亚的战略利益的战略,并论证了限制美印关系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2.
袁武 《西亚非洲》2003,39(5):36-40
冷战时期 ,美国和扎伊尔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美国大力扶持蒙博托政权。冷战结束后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这个中部非洲大国战略价值下降 ,美国开始支持以齐塞凯迪等为首的扎国内政治反对派 ,并逐渐抛弃了蒙博托政权。1 997年 5月 ,洛朗·卡比拉推翻了蒙博托政权 ,并建立了刚果民主共和国。此后 ,刚美关系有所发展 ,但由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 ,双边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反复 :洛朗·卡比拉执政时期 ,刚美两国既合作又矛盾重重 ;约瑟夫·卡比拉上台执政后 ,刚美两国出于各自利益恢复双边关系 ;今后相当长时间内 ,刚美双边关系会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判断世界形势和如何估量有关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对外战略,是影响中俄美三国相互关系的两个因素。三国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有同有异。相互间的评估存在基本相符或不大相符两个方面。目前三组双边关系的发展不大平衡。中俄关系更为平稳。中美和俄美关系分别同时存在积极面和消极面,均非高枕无忧。但三国之间存在不少共同利益和增进关系的共同愿望。三组双边关系间的相互作用已与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的中美俄关系在力量对比格局、互动基本内涵等方面都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关系."9.11"事件虽然使三国关系发生重要变化,但也没有改变冷战后中美俄关系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三边关系中合作-竞争的内涵更为明显,中国在三边关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贺圣达 《东南亚》2010,(3):23-28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与东南亚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和巨大的变化。以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为界,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冷战时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冷战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总体上看,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特点是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以政治关系为主,经历了曲折、复杂、多变的历程,与东南亚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已构建了全面合作的战略框架,互信更加牢固,合作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6.
在地缘政治视角下,北极地区一直是美俄两个大国进行战略博弈的舞台。纵观20世纪,美俄北极关系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到冷战结束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转变。21世纪以来,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使其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美俄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都在北极展开了积极的战略部署。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后,陷入"新冷战"格局的美、俄更加重视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两国的北极关系日趋紧张。美俄北极关系不仅是其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北极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经久的话题.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的对抗模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一度沉寂的地缘政治思想又回到了国家战略思维的前沿.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时代里,基于地缘的战略思考成为国家制定其大战略的关键.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本文试图对冷战后美俄关系进行再思考,从乌兰克大选的视角审视美俄间的地缘性冲突及双边关系未来的可能性走势.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同东亚地区其他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相比战后日苏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既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关系的特点,又有冷战中相互对立阵营中的主、配角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从地缘政治上看,日俄虽然是东北亚的邻国,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两国关系又更多地表现出欧亚国家关系的特点。日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主流政治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战后日苏关系又呈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印关系的地缘政治特点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关系是亚洲最为曲折的双边关系之一,其中既有两国的共同特点所体现的共同利益,也有地缘政治竞争所蕴含的脆弱特征。后冷战时期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显示某些固有的特点仍然存在,但两国的发展改变了两国关系的另外一些性质,这是两国之所以要将双边关系定义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理由,尽管要实现这种愿景仍有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10.
试析转型以来的俄罗斯与非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和非洲关系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意识形态因素作为影响俄非关系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对双边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冷战结束后 ,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基于国家利益和地区战略考虑 ,俄罗斯调整了同非洲的政治、经贸和安全关系。俄非关系渐趋稳定 ,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俄越防务合作发展迅速,规模和层次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海军和空军领域尤其明显。俄越防务合作是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实现国家复兴过程中,扩大政治影响,拓展安全空间,获取经济实利的重要战略手段,也是越南实施大国平衡外交,不断扩充国防力量,尤其为开发海洋经济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尽管不断加强和深化防务合作关系是俄越两国的基本共识,但也面临着俄罗斯武器价格波动较大、越南的防务合作伙伴日趋多元化等现实问题。俄越防务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深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地区安全局势,加大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军备竞赛的风险,不利于东盟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对于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也有消极作用,对中俄关系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中朝经贸关系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其中的重要转变是从过去以战略安全为主导的经贸关系逐步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贸关系,这一转变预示朝鲜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始阶段。而在中朝经贸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中国和朝鲜各自存在的问题影响、甚至阻碍着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超越障碍、抓住朝鲜亟须外部支持之时机,中国有必要从重新确定双边经贸关系战略地位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中朝经贸关系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晓东 《东南亚》2009,(3):23-28
巴基斯坦和伊朗分别是南亚和西亚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从巴基斯坦独立至20世纪结束,巴伊两国保持一种较为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尽管两国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不少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大部分时段内,共同的战略利益使得巴基斯坦与伊朗都致力于弥合他们之间的分歧,并努力加固联系彼此之间关系的纽带。考察巴基斯坦与伊朗两国关系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保持一种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符合这两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1月28日,越南与欧盟正式建交,20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1995年双方签署《越南一欧盟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双方签署《越南-欧盟全面友好合作协议》,为双边经贸发展搭建全新合作框架。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投资合作水平。21世纪,越南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20,(1):113-126,128
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和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中国与朝鲜、韩国的关系同时改善并加强。中日关系也重回正常发展的轨道。然而,韩日关系则反复出现各种矛盾和摩擦,持续恶化。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与韩日关系发展变化往往具有同一种倾向,即中日关系恶化,韩日关系也会倒退;中日关系改善,韩日关系也会回暖。然而,2018年以来,中日关系与韩日关系则出现反常的"逆向发展"倾向。韩、日同中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而韩日之间关系则明显恶化。这种逆向发展现象产生的原因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侧重分析2018年以来韩日关系恶化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韩日关系前景做以评估。  相似文献   

16.
黄定天 《东北亚论坛》2008,17(1):107-112
19世纪是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形成时期,该世纪下半叶,中、日、俄三国间的传统关系发生巨变,朝鲜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并首次提出三八线问题。由于欧美列强的强行介入,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华夷朝贡体系终结,东北亚国际关系由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演变为多国互动和相互制衡,典型的近代国际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中期,英国和阿根廷由于南极领土主权问题引发了两国在南极地区的冲突。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关系逐渐从冲突走向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签订了维护南极和平与稳定的《南极条约》。两国在南极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关系的削弱和地缘政治上的角逐所导致的两国关系的恶化。之后两国从冲突走向合作,总体上是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以及美国与苏联因素的影响,还在于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两国的利益。两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关系对之后的马岛战争、北极问题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对中国的南极政策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deterior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Israel and Turkey, culminating in the “Gaza flotilla” affair of June 2010, are part of a reorientation in the Turkish foreign policy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 move away from the West and toward Muslim states and non-state groups, including such radical actors as Iran, Hamas and Hizballah.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ationale for the Israeli-Turkish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1990s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is century. It then documents deviations in Turkish foreign policy from Western patterns. Next it examines how changes in Turkey's twenty-first century strategic environment, as well as in the domestic arena, led to a reorientation of Turkish foreign policy and to current tensions i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finally, it assesses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s in Turkish foreign policy on the Greater Middle East and global politics.  相似文献   

19.
美印军事合作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合作是美印两国关系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逐步确立,双方在军事防务领域的合作进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制约双方军事合作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这反映了美印战略伙伴关系亦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论日韩FTA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亚太地区掀起了双边FTA热潮。目前,日韩FTA协定已进入了双边谈判的关键阶段。日韩FTA不仅将对两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东亚及亚太区域各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日韩两国与我国有极其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需要对之加以认真对待。因此,对日韩FTA协定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制定相关的战略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