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07,(1):71-72
1月22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山厅,与身在美国旧金山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通过卫星视讯会议的方式签署了《国亲联盟协议书》。国亲联盟协议内容有四大原则,一是“为整合在野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维护人民福祉,中国国民党与亲民党决定在既有之密切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之‘政党联盟’关系”。二是国亲政党联盟将在政策.“国会”及选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闻闪回     
<正>国亲两党签约联盟1月22日,为加强两党更加紧密的合作,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台北,与身在美国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通过卫星视频会议的方式,签署了两党联盟协议。两党联盟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为整合在野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维护人民福扯,两党决定在既有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发展更稳定的“政党联盟”关系;两党将在政策、台湾地区最高立法机构及选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两党同意在2007年底台湾地区最高立法机构选举中,通过提名机制推举最有胜选希望的候选人,两党并将针对岛内重大议题提出政策主张,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  相似文献   

3.
孙升亮 《台声》2007,(1):72-72
1月22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卫星连线的方式正式签署“国亲联盟”协议书,决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的“政党联盟”关系.并共推“最有胜选希望之候选人”参与年底“立委”选举,以发挥“温和理性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国、亲两党的正式结盟.不仅有助于强化双方合作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而且也给泛蓝整台乃至于最终的合并增加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1月22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卫星连线的方式正式签署“国亲联盟”协议书,决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的“政党联盟”关系,并共推“最有胜选希望之候选人”参与年底“立委”选举,以发挥“温和理性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国、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5,(3):6-6
第六届立法院2月1日上午十时三十分展开院长选举投票。在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带头誓师,国亲两党祭出党纪后,寻求连任的立法院长王金平最终以123:101胜出。  相似文献   

6.
刘红 《统一论坛》2003,(2):18-21
2003年2月14日,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亲民党总部会谈,签署了《国民党与亲民党共同书面声明》与《国、亲两党共同推动国亲政党联盟备忘录》两份文件,宣布“政党联盟”成立。岛内普遍认为,从政治运作看,“国亲合”是要把目前台湾“二大一中二小的多党格局”,改写为“蓝、绿对决的两党政治”;从实力对比看,  相似文献   

7.
2月14日,国民党主席连 战赴亲民党中央党部与 宋楚瑜会面。宋楚瑜公开承诺,面对2004年大选,在国亲两党“正副总统搭配人选”问题上“尊重连战的意见”。这一表态,无疑表明了以国民党为主导的“国亲配”角逐2004年大选基本定局。随后,根据两党主席发表和签署的“共同声明”和“政党联盟备忘录”,国、亲两党秘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6,(1):79-80
国宗合作启动 绿营分化加剧 2005年12月,台湾政坛出现了“两大地震”:一是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同年12月12日、12月22日先后举行两次会谈,为国亲两党合并奠定了基础。并就组阁、军购、监委同意权等三项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了2000年3月18日以来的第6次公开相会,会后双方签署了“共同书面声明”和“国亲两党政党联盟备忘录”。国、亲两党的“联姻”标志着泛蓝军团正式启动了2004年“总统”选举前的全面整合机制。当“连宋会”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备  相似文献   

10.
应中共中央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5月5日至5月13日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12日,胡总书记与宋主席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并发表《会谈公报》。宋楚瑜此行是继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之后,岛内在野党主席对大陆进行的又一次重要访问,不仅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和亲民党两党交流的新篇章,更夯实了两岸党对党交流的基础。“胡宋会”的丰硕成果,有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更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空间、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台湾“县市长”和“立委”选举确认了 2 0 0 0年“总统大选”后台湾政治生态变化的事实 ,本质上是对前次选举结果的一种精细的再切割。在野阵营的主导权已明显向亲民党移动。亲民党“关键第三党”的地位在根本上改变了其在“泛蓝军”中的从属位置。这就使它能够自信地展开结盟的运作。两党达成利益交换共推下届“总统大选”候选人将是整合的主要内容。 2 0 0 2年(台 )“北高”(雄 )市长选举将具有对两党整合最后下“交易定单”的性质。选后“国安联盟”运作旨在进一步分割“蓝军”板块特别是最大在野党国民党板块。但国民党败选所引致的党内矛盾并不构成其必然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7,(3):70-71
2007年4月28日-29日,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依据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中关于“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的共识,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国共两党及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人士和两岸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台商代表等共500余人出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直航、教育、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13.
台湾政党轮替后的第一次“立法院”改选和县市长选举于12月1日晚揭晓。“立委”选举部分总投票率66.16%,国、民两党局势不变。民进党在此次“国会”改选中顺利取得第一大党的地位,攻下87席、得票率33.38%;原本在“国会”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只取得68席、得票率28.56%;亲民党和“台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上半年,中国台湾地区将举行领导人选举,孰胜孰败,将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3年2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现实政治规则面前,正式成立两党联盟,准备在胜选后联合执政。由此,提前拉开了选战序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的两岸关系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是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历史性访问大陆,相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握手“。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党领导人以博大的胸怀抚平过去的历史创伤,在持续紧张的两岸形势下,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燃起了一点希望的火花。12月,刚刚执掌“百年老店”的马英九带领国民党在“三合一”地方选举中,一洗过往屡战屡败的颓势,赢得了过半席位,气势如虹。不过,遭受“滑铁卢”的陈水扁并未像外界预期的那样调整两岸政策,放宽各种限制,反而在检讨选战失利的2006年…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成功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访问,是中央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党派进行交流对话的一次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这件事在海峡  相似文献   

17.
李非 《两岸关系》2005,(7):10-11
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56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识下,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5月12日,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会谈公报”中提出“促进两岸恢复协商后,就建立两岸贸易便利和自由化(两岸自由贸易区)等长期、稳定的相关机制问题进行磋商”。这些共识明确指明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康庄 《台声》2005,(6):32-32
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出人意料之处。民进党得票率42.52%,当选127席;中国国民党得票率38.92%,当选117席;“台联党”有7.05%的支持率,当选21席;亲民党得票6.1%,当选18席;新党只得到0.88%的票,占3席。其余席次归各种党派联盟。整个投票率只有23.3%,创下台湾选举史上的新低。评论者对亲民党这次疲弱的表现讨论的比较多。去年底“立委”选举时,亲民党尚得到15.1%的选票,这次在比率上骤减了60%,可谓大幅度的滑落。各方在选前就十分不看好亲民党,原因甚多。首要因素当归咎于党主席宋楚瑜拒绝与国民党合并,又与陈水扁合作。亲民…  相似文献   

19.
近两个月,台湾“立法院”休会,本应是政治淡季,但因为大陆推出的一波又一波使台湾同胞受益的政策、中国国民党主席改选,以及年底县市长的选举将近,政治的新闻反而盖过了“海棠”、“麦莎”、“泰利”等台风的灾害新闻,占据了不少媒体的版面。无法阻挡的“大陆热”作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来访的后续,这段时间,大陆先后公布了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的政策。7月底,公布了简化台湾同胞到大陆的签证手续;8月1日,台湾水果进入大陆正式实施零关税;8月底,又宣布从今年秋季起,台湾学生在大陆大学和研究所就读,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并…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时事资料手册》2005,(1):90-90
2004年12月11日.台湾地区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揭晓,在总计225个席次中,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结成的“泛蓝”阵营取得114席,超过半数的113席。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结成的“泛绿”阵营得到101席,其余席次为无党联盟及无党籍人士取得。选举总投票率为59.16%.创下历届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