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程秀龙 《党史文汇》2001,(11):14-17
一切从越南的实际出发1 950年 1 1月 ,罗贵波再次回国汇报工作。汇报中 ,当说到越南向我国提出希望援助的计划时 ,毛泽东说 :“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 ,有义务帮助尚未获得解放的国家的人民 ,这是国际主义。越南正在进行抗法战争 ,孤立无援 ,困难很大 ,他们要求我们提供援助和帮助 ,我们有义务援助和帮助他们。中国向越南提供援助是无私的、无偿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 ,凡是越南抗战确实需要的 ,而中国又有的 ,可尽量提供。”刘少奇说 :“实际上 ,我们帮助越南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毛泽东接着说 :“法国殖民侵略者是越南人民的敌人 ,…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10)
正习近平主席2015年11月5日在越南《人民报》发表文章指出:"洪水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外籍将军和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两国将军"洪水,在中、越两国演绎他的传奇人生。★把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革命洪水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1908年10月1日出生于越南河内市。1923年夏天,年仅15岁的洪水就远赴法国,追寻革命真理。在那里,他结识了越南革命家胡志明和中国革命家周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及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人物。邓颖超在回忆文章中说:"宋庆龄这个名字象征着自辛亥革命以来,七十年革命的历程。"邓小平同志在悼词中评价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紧跟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是实现转变的前提;这一转变是她始终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的时代感和进步性使然,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彭苏 《党史博采》2020,(3):64-67
越南的洪水将军是我军1955年首次授衔时唯一一位拥有双国籍的将军,他曾三次到中国参加革命,时间长达25年之久。历经广州起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和抗日战争。他从15岁起就追随越南"国父"胡志明,在漫长的中越两国革命斗争中,与胡志明结下一生的革命友情。  相似文献   

5.
单宏均 《湘潮》2015,(3):305-307
蔡和森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周恩来同志曾说:"和森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蔡和森同志高尚的革命情操、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和中  相似文献   

6.
正洪水,越南人。16岁投身中国革命,曾参加广州起义、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1945年回到越南参加抗法战争,1950年又来到中国。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将军中唯一一位外籍人,是拥有中越两国将军军衔的革命者。其传奇短暂的一生,成为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李家忠 《党史博览》2017,(12):39-42
正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他于1969年9月3日逝世,享年79岁。中共中央在致越南劳动党中央的唁电中高度评价了胡志明的一生,其中提到"在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岁月里,他几次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并肩战斗,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本文讲述的是胡志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的一段重要经历。当时他的名字叫阮爱国。  相似文献   

8.
梁衡 《党史文汇》2014,(8):63-64
正邓小平认错一个时代的转型和国家的进步,是以其领袖的思想转变为标志的。当我们欢呼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时,不能不追溯到30年前的一个思想细节。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而这之前中国在极左时期一直称新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当邓小平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他承认对方实行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对的。当谈到中国的对外方针时,李光耀说,中国必须停止革命输出。邓小平停顿片刻后突然问:"你要我怎么做?"这倒让李光耀吃了一惊,他就大胆地说:"停止  相似文献   

9.
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并宣告越南独立之前,胡志明曾多次来到中国,其中,胡志明在桂林约1年的革命活动,无论在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史还是在中越关系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历来把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作世界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明确地说:“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说:“中国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3,(10):65-65
<正>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久久不绝的回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把入驻北平、建立新中国喻为"赶考"。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革命胜利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革命,即将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对于即将  相似文献   

12.
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马列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其重要补充。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升华和提高的过程。1924年11月前,他认为新三民主义是"一个改革的纲领",之后把新三民主义概括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三个原则,并以此作为越南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前,他对新三民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1927年至1945年间,他将新三民主义运用到越南民族解放革命运动中,并发展成为具有越南民族特点的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人民自由、改善人民生活,其核心是民族独立。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后,他在治国纲领中运用三个原则,争取越南民族统一,扩大民权,发展民生。随着越南历史发生巨大变化,胡志明对外来理论的研究和吸收逐渐从新三民主义转到毛泽东思想上来。  相似文献   

13.
<正>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著作中说:“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主席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革命斗争的规律是不变的,总是弱的战胜强的.从远的说,在井冈山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有一二百万军队,我们几千人,我们很弱.拿近的说,越南人民碰到的敌人很强大,美国派去了五十多万军队,还有美国扶植起来的傀儡,越南南方的伪军成百万.可以说除了原子弹外,美国把现代化的武器都用上了.越南自己的坦克很少,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根本没有飞机,大炮也很少,武器是绝对的劣势,军队的人数也不如敌人多,最后还是打败了敌人.美国被迫提出停战,最后不得不撤走.这是弱的战胜强的最近的一个例子.革命斗争的规律总是弱的战胜强的.所以,最有希望的是革命人民.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藐视敌人,坚持斗争,时间可能有的地方长一些,有的地方短一些,最后胜利总是属于革命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胡志明(1890——1969)是越南人民的革命领袖、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他非凡的革命生涯中,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他早年的革命活动,其中许多光辉的乐章是在中国谱就的。 1924年12月中旬,胡志明肩负共产国际的重要使命,从苏联来到中国广州,这是他首次到中国进行革命活  相似文献   

16.
正林伯渠既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功臣,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邓小平曾代表中共中央评价他说:"他的一生,是职业革命家战斗的一生。他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赞誉他"革命一生无愧怍,路线正确是英雄"。林伯渠走向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7.
正张际春是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优秀领导者和杰出的教育家。从青年时代到1968年9月12日被林彪、江青等人迫害致死,他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一生,正如中共中央悼词中所说:"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毛泽东曾说过:"张际春是个好同志。"对他做过充分肯定。革命的一生际春同志于1900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  相似文献   

18.
图说任弼时     
正周恩来说他具有"奋斗不止、至死不息的自我牺牲精神,顽强对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坚持原则、服从真理的布尔什维克精神"。叶剑英评价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对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不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了精辟的总结和论述。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所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里的新局面既有  相似文献   

20.
聂皖辉 《党史纵览》2007,(11):31-37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1993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安徽考察期间感慨地说:"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安徽人民的功劳,是安徽人民的骄傲.也说明安徽人民有革命的精神和创造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