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1年皖南事变后,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皖南突围部队和部分地方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七师。张鼎丞任师长(未到任),曾希圣任政治委员,李志高任参谋长,何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九旅、挺进团。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旧址,位于芜湖市无为市红庙乡三水涧村。旧址现存师政委曾希圣的住所及师部办公室、机要室。这是一座民国初年的木结构草顶覆瓦平房,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院落占地2400平方米,院内有曾希圣亲手栽植的两棵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2.
随着华中部队的日益扩大,如何解决华中统一指挥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现在这一地区的部队,除鄂豫边地区有多支游击队外,豫东有彭雪枫部新四军第六支队,皖东有张云逸部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和游击纵队,泰州、江都地区有新四军挺进纵队、新四军苏皖支队,皖东北有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这些部队分散在各个地区,独立活动,相互间很少有配合。已南下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还习惯于听从八路军总部指挥,不大乐意受中原局的节制。已进到江北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还属江南指挥部建制,归陈毅直接指挥。如何把这些部队…  相似文献   

3.
88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套正规军服诞生在福建长汀。“1929年3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闽西。”长汀具博物馆党史办原主任王其森介绍,随后,毛泽东将部队进行整编:全军共3个纵队(团),每个纵队1200人、500多支枪。  相似文献   

4.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二支队在龙岩白土(即今东肖)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高唱抗日战歌,奔赴苏皖抗日前线。根据支队司令部的决定,我所在的二支队第四团六连留下作为留守部队,保卫二支队留守处和二支队指战员的家属。  相似文献   

5.
阿荣 《新湘评论》2002,(4):44-45
1929年3月,罗荣桓随红四军首次入闽。部队到达福建长汀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了分兵游击、发动群众的方针。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将部队番号作了改变。团改为纵队,营改为支队,连改为大队。罗荣桓所在的三十一团三营改为三纵队九支队,他仍担任九支队党代表。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新四军组建的重要策源地。1938年春,福建各块游击区党组织历经曲折,胜利完成了新四军在福建的组建任务,闽西、闽南以及闽赣边汀瑞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团;闽北、闽东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第六团;闽中游击队和闽籍东南亚回国华侨青年等作为后续部队先后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和教导队。新四军初建时,由福建游击队组建的部队兵力约占当时皖南岩寺整编部队兵力的半数,成为新四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贺斌 《湘潮》2014,(10):23-26
抗日战争胜利后,淮北地区抗日武装整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张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第七十七团、第八十一团和骑兵团。张震军政重担一肩挑,率领第九纵队转战淮北、苏北,屡建功勋,这是其军事生涯中一段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福建是新四军组建的重要策源地.1938年春,福建各块游击区党组织历经曲折,胜利完成了新四军在福建的组建任务,闽西、闽南以及闽赣边汀瑞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团;闽北、闽东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第六团;闽中游击队和闽籍东南亚回国华侨青年等作为后续部队先后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和教导队.  相似文献   

9.
1946年7月,中原军区南路突围部队第一纵队第二、三旅和第二纵队第十五旅两个团,在王树声率领下,先后越过平汉铁路、襄河封锁线,向鄂西北山区挺进。在南漳、襄阳、谷城地区,国民党调集第十军驻守阻截,敌整编六十六师在突围部队后穷追不舍,形势相当严峻。 7月21日9时许,南路前卫部队第二旅抵达谷城石花街西南的苍峪沟,突然遭到国民党整编第一八五师第五五三团的堵击。敌人占领山头,居高临下,与此同时,驻守石花街的敌整编第六十四师第一四五团计6个连的兵力向行进中的纵队直属部队及后卫部队三旅进攻。虽然天气炎热,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已极度疲劳,但战斗一打响,全体指战员仍是精神百倍,人人争先。先头部队的一纵二旅四团,在团长王定烈和政委杨劲的指挥下,沉着应战,迅速抢占附近几个山头。随即部队隐蔽于山后草丛之间,休息吃饭,恢复体力。下午3时,一营、三营发起正面攻击,牵制敌人主力,二营于左侧迂回攻击敌人侧后,使敌人措手不及。第十五旅旅长王海山命令第四十四团配合一纵队的行动,反击扑向后卫部队的敌第一四五团,经过激战,黄昏时将敌全团击溃。此次战斗,共歼灭敌人300余人,缴获电台、机枪、迫击炮等大批物资。同时,第三旅第七、九两团阻击尾追之敌,当天敌人渡过北河逃窜,余敌藏在石花街的工事中。这  相似文献   

10.
李小怀 《党史纵横》2012,(11):31-35
震动了四十四军的调整方案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统一整编命令,东北野战军整编为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兵团),原七纵队司令邓华升任十五兵团司令,七纵改编为十五兵团四十四军,方强担任四十四军军长。随后,在南下进军时陆续进行了军、师领导班子调整,原七纵二十一师(后一三二师)师长李化民升为四十四军副军长,原七纵参谋长高体乾调往十五兵团四十八军任参谋长,原七纵主力师十九师(后一三零师)师长徐绍华接替李化民任一三二师师长。  相似文献   

11.
正魏大光,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霸县(今霸州市)。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魏大光回乡组织起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3月,率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整编,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27支队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在武清、霸县一带进行英勇机智的抗日游击斗争,取得霸州王庄子村中亭堤伏击战、胜芳保卫战的胜利。1938年11月,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5支队,  相似文献   

12.
7、古田会议期间,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我们发现晚了”1929年3月,罗荣桓随红四军首次入闽。部队到达福建长汀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了分兵游击、发动群众的方针。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将部队番号作了改变。团改为纵队,营改为支队,连改为大队。罗荣桓所在的三十一团三营改为三纵队九支队,他仍担任九支队党代表。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关于建军原则等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反对流寇主义、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反对军阀主义等正确观点。但这些正确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3.
<正>磨盘垴战斗,是上党战役中一次激烈的战斗。1985年9月,为纪念上党战役胜利40周年,上党战役时任太行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司令员郑国仲写下《上党战役磨盘垴战斗始末》。时任第三支队七六九团三营十连机枪班班长、原广州铁路分局视察员张培尧写下《攻打磨盘垴的回忆》。时任第三支队九团一营三连战士、原南京军区司令部警卫营营长、离休干部张来贵写下《激战磨盘垴》。原屯留县磨盘垴战斗支前干部、原福建农业大学纪检委书记韩惠写下《磨盘垴战斗的鱼水情》。  相似文献   

14.
开封战役刚刚结束,睢杞战役又打响了。华野首长根据敌情,定下了阻击一路强敌、围歼一路弱敌的战役决心:以叶飞指挥由第一、四、六纵队及特纵组成的突击集团,隐蔽集结于睢县、杞县、太康之间和民权地区,实行南北夹击,围歼区寿年兵团;令从上蔡地区北上归建的第十纵队,会同第三、八纵队和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由陈士榘、唐亮指挥.在杞县地区构筑阻援阵地,以“攻势防御”阻击邱清泉兵团(又称整编第五军,辖整编第五师、第七十师)东援,保障突击集团顺利围歼区寿年兵团。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随县(今随州市曾都区)万和店,绽放绚丽鲜花,结出了两个硕果:一是成立了“华中游击纵队第三游击支队”(后改为第五战区第一游击纵队独立大队。1940年2月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信应总队第三大队);二是开办了“华中游击纵队第三游击支队战时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  相似文献   

16.
警8团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警备第8团。其前身是1949年10月上旬由闽粤赣边纵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龙岩军分区(亦称第8军分区)警备团,团长游梅耀、政委陈扬。全团3个营,原边纵15、17团分别改编为第2、3营;从野战军调来两个连,和起义的闽西义勇军等一个连,合编为第1营。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9,(4)
杜屏杜屏(1915—— ),望城县人。1936年入团,同年参加红军并转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总政治部统战部训练队队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连长、副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第一支队2团参谋长,新四军1师2旅参谋长,“抗大”第九分校教育长,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21旅副旅长,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3军67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8.
陈光(1907—1954)湖南宜章人。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连长。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连长。1929年秋任红四军一纵队一支队一大队大队长。1930年10月任红四军营长、团长。1931年5月任红四军十师参谋长;12月任第十二师师长。1933年8月任少共国际师师  相似文献   

19.
陈光     
陈光(1907—1954)湖南宜章人.1927年冬加人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连长.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连长.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秋任红四军一纵队一支队一大队大队长.1930年10月任红四军营长、团长.1931年5月任红四军十师参谋长;12月任第十二师师  相似文献   

20.
<正>陶勇,这位素以勇猛闻名全军的虎将,抗战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参谋长、第二支队第四团团长、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三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长期率兵驰聘苏中平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