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6年10月3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驻联合国的代表接过了世界社会心理康复学会颁发给中国残联的亚历山大·格拉尔尼克奖。这个奖以往授给在精神卫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授予一个组织尚属首次。 精神病,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全球重性精神病患者共有5000多万人,而中国,精神病患者已  相似文献   

2.
此文的作者是一位患精神分裂症的残疾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大学期间首发精神病,后二次复发。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治病防病的数十年里与顽症抗衡,坚持写了多年的康复日记,记录下服药的感受、疾病的规律和争取康复回归社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他又整理出好几篇心得体会与病友通信交流,带动更多的精神病人一起走上康复之路。相信他的文章会给广大精神病患者带来启迪和康复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冯睿 《中国残疾人》2007,(11):21-21
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国社会心理康复协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颁奖仪式,授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格拉尔尼克奖",以表彰他在改善中国精神病患者生活状况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台州市路桥区27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驻各镇(街道)、村(居)的精防工作人员们,把全区的2553名精神病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定期免费为他们上门送药、指导康复,他们渐然成为了精神病患者和家人口中的“恩人”。如今,在这群“爱心使者”的悉心爱护下,全区有近百名曾经令人厌恶、避之唯恐不及的精神病患者逐步回归社会,享受到同一片蓝天下的爱,健康幸福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加剧,各种心理、行为以及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精神病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精神病患者已达1500多万人,而医疗康复设施和技术力量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就医状况。精神病的防治和康复已成为一重要课题。 在《精神康复大家谈》一栏中,我们将陆续刊登一些政府官员、专家、医务人员、病人家属等有关人士的文章,为促进、探讨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问题开辟一块阵地。  相似文献   

6.
<正>据统计,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已达1600万,其中大约10%具有攻击性。重性精神病患者在给贫困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同时,也给社会和谐安定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往往一家有病人,全家难脱贫,四邻难安宁。经过卫生计生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精神疾病防控体系、信息网络、队伍建设都得到改善,但农村贫困家庭精神病患者仍有三难:一是就医难。重性精神病患者需要尽早接受有效的专科系统治疗和长期的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红桥区自1997年以来,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把精神病的防治康复工作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社区精神病防治服务网络,促使精神病的社区康复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收到良好效果。在全国精神病社区康复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就此记者采访了天津市红桥区的李红梅副区长。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的防治康复,特别是社区康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我参与的精神病三级防治网模式研究,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上海模式”。我主持的在上海等5个城市中开展的“精神分裂患者亲属的心理社会教育研究”,曾获上海市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也曾获世界心理康复协会的“亚历山大&#183;格拉尔尼克”奖。  相似文献   

9.
精神卫生工作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10月,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中国残联等七部门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中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项目也已经开始实施。重庆市残联受市政府委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该市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写出翔实、生动的调查报告,提交政府。我们感谢重庆市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也对该市残联深入基层、了解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表示赞赏。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做好残疾人工作,就必须深入基层,了解残疾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准确掌握他们的需求,代表他们向政府建议、向社会呼吁,并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是各级残联的职责。现将这篇调查报告刊发,以为示范,以飨读者,并提请有关人士对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武进市总面积1581平方公里,现辖30个镇、750个行政村。人口121.2万人。“九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精神病防治康复“九五”实施方案》,成立组织,健全网络,制订规划,落实措施,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康复与防治。全市7665名精神病人,检出率6.35‰,监护率达到100%,显好率97.8%,参与社会率为83.1%,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许多精神病专家开始认识并承认患精神病的少数民族可受助于文化支柱系统(CultralSupport Systems)以及传统医术。定居西方社会的大多数苗族精神病者,在丰富的传统医术中,取其一种或多种疗法都将受益匪浅。 一些精神病专家希望能帮助他们的苗族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传统疗法。但就苗族个人来说,什么疗法是适宜的以及在苗族社会对患者用什么方法是可行的,对这些背景知识他们缺乏了解。本文之目的首先是要读者熟悉苗族对心理健康的传统看法;第二个目的是介绍多种苗族传统医术以及解释它们怎样帮助某些精神病人;第三本文将证明那些同时使用西方和苗族疗法的苗族患者,比只用其中一种疗法的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故事一:精神病患者武建臣——我的康复之路我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哥哥、妹妹全是精神病患者,全家五口仅靠父亲一人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生计。生性要强的我,一心想凭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家人的贫困状况。1986年,机遇来了,我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体检圆了参军梦,我怀着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3.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大多数有康复需求。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自1988年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言训练、精神病防治等一批重点康复工程,600余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康复机构从无到有,专业队伍由小到大,社区康复稳步推进,残疾人康复意识逐步增强,初步奠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础。但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各地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康复的概念经历了以下主要阶段,即在现代康复医学发展的早期,1949年Howard A.Rusk博士认为:“康复是医疗护理的第三阶段,是继第一阶段预防、第二阶段内科和外科治疗后应采取的医护措施”;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及其他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轻残疾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1971年Frank H.Krusen博士提出:“康复是使患者通过治疗和训练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力,以便能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和职业上正常地生活”;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作了如下表述:“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融入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所在社区的参与”;1993年联合国文件指出:“康复是一个促使残疾人身体的、感官的、智能的、精神的和(或)社会生活的功能达到和保持力所能及的最佳水平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借助于一些措施和手段,改变其生活而增强自立能力。康复包括重建和(或)恢复功能,提供补偿功能缺失或受限的各种手段”;2006年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定义康复为:“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包括通过残疾人相互支持,使残疾人能够实现和保持最大程度的自立,充分发挥和维持体能、智能、社会和职业能力,充分融入和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康复应加强和推广适应性训练和康复服务,应尽早对残疾人进行综合评估,康复的内容尽量安排在残疾人所在的社区。”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精神病的诊疗中,经常听到精神病患者和家属这样的呼声:我的精神病能不能治好?为什么难治?能不能根治?到哪里治?……患上精神病的人十之居九,令全家人胆战心惊,中医学界神经科专家们也认为属四大顽症之一,部分精神病人长期服用阿普唑伦、奋乃静、氯丙嗪、氯氦平等,一旦停药病情复发,在校被迫退学,在职辞职回家,已婚的妻离子散,累得家人终日不宁,债务累累,几乎倾家荡产,精神病确实使人可怕,缠绵不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把精神病防治作为安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当作塑造海口文明进步良好形象的工程来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市已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203个。培训精神病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一颗颗"定时炸弹",国家通过改建、扩建精神病治疗场所,提高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率,减少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这既是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关怀,也是对社会和大众安全的负责。  相似文献   

18.
赋能,简而言之,是使残疾人能够有发言权、意见得到尊重、自力、自主、自控、自由、独立、有能力争取自己的权益、作为能对社会有贡献的平等公民,能被认可和尊重.赋能的充分实现,正是社区康复的目标.开展社区康复是为了残疾人赋能,同时赋能的过程引领着社区康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看到精神病患者得到合理的医疗和照顾,让他们病损的心灵得到修复,重获美好的人生。然而,长期以来的现实告诉我们,精神痫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我国,精神医学尚不发达,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匮乏。所幸的是,近10年来我国部分城乡蓬勃开展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使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这是一项构筑心灵绿  相似文献   

20.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3,(22):44-45
5月1日起《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表明我国对精神病人的保护趋于完善。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终要回归家庭,法律保护、医疗救治外,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亲人之间的互动关爱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反之,亲情冷漠.疏于护理,患者极易复发,一家子就鸡犬不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