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24):68-69
2010年11月的一天。河南省某市的碧海蓝天小区物业办公室门口。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这是一个拄着拐杖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大声地嚷嚷:“叫你们经理出来。”工作人员一看来者不善,就拦住这个小伙子说:“先生。您来有什么事啊?今天经理不在。”这小伙子一听,什么?不在?就开始扯着嗓子喊起来:  相似文献   

2.
琐忆倪匡     
前些时看凤凰卫视曾子墨采访香港奇才倪匡,但见他大腹便便、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入镜头。仅比我大两岁的他,让我吃了一惊:这老兄怎么老成这样?莫非像当年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上疏批评万历皇  相似文献   

3.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彦  李力 《半月谈》2004,(4):15-19
“我们历来是主张两条腿走路的,现在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是走不快的。”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陆学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说的“长腿”指的是“经济”,“短腿”指的是“社会”。  相似文献   

4.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能为。 1995年4月,鉴江高州城。 春光明媚。 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表彰大会正隆重召开。主席台上,十大杰出青年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位拄着拐杖的青年,他手捧奖杯,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5.
“看得清了,我还要拐杖做什么?“当邱成满的二儿子将靠在墙上的拐杖递给他时,这位古稀老人豪迈地说。浙江省泰顺县碑排乡桥头垟村邱成满是一位立过多次战功的老英雄。1947年4月,当了6年多壮丁升为班长的邱成满,带着13名国民党士兵脱离“国军“,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上干训大队副排长。此后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等,立三等功和四等功各3次,身上留下许多伤疤。在枪林弹雨中无所畏惧的老英雄,却被5年前两眼所患的白内障折磨得无可奈何。他左眼只能看半米远,右眼完全失明。大儿子因意外事故失去双足,二儿子生活极其贫困。他只好整天拄着拐杖和老伴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6.
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公所牙电冲村瑶族妇女韦庆芬,变卖嫁妆支持同是瑶族的丈夫———民办教师盘天斌建学校,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盘天斌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走路全凭拐杖。八岁时,他由父母送到宝月关完小就读。他自己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在10多里的山路上艰苦地跋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1976年7月,他终于以坚强的毅力念完初中毕业回乡。当时,村里的学校还没有办起来,村里的孩子要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上学。由于山高坡陡,孩子上学要途经一条小溪,洪水季节到来,家长就不放心。加之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不读书也吃饭、生意买卖也是人”,“生女…  相似文献   

7.
36年前,他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突遭意外,一枚火箭弹从他的右下肢外侧擦过,致高度重残。从此,他每走一步都离不开拐杖支撑。32年来,他凭着一支拐、一张嘴、一颗心、一片情,奔波于千家万户,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避免诉讼率100%。32年里,他或拄着拐杖,拖着残腿,或单腿蹬着自行车,每天穿梭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风吹日晒,不辞辛苦,在默默的奉献中骑坏了三辆自行车,用坏了16支拐杖,穿破了48双特制矫形鞋。他就是被当地誉为"百姓的操心人"、"群众的贴心人"的山东省定陶县三级伤残军人李洪华。  相似文献   

8.
“咱们在这就像树上呆着的鸟儿,爱上哪棵树上哪棵树。不像上敬老院的,他们呀,算是成了关在笼子里的鸟儿。”郭增培老人摇摇头,开始感慨他拥有的自由,这位老人赖以栖息的“大树”便是位于北京东直门地铁口的北新仓胡同,这个胡同已有50多年的历史。每到夏日的傍晚,郭增培老人便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摇着蒲扇,挪到北新仓胡同口,在这附近闲逛的是他相处了几十年的老朋友,许多朋友同他一样已到了耄耋之年。北新仓胡同有几百位像郭增培这样的老人,他们过着与郭老人相似的简单的生活,他们活动的场所也是大体一致的,早晨到鸟市溜溜鸟,中午…  相似文献   

9.
辰甫 《小康》2010,(8):110-113
83岁的萧乾遗孀文洁若,如今仍愿做丈夫的影子:写回忆萧乾的书;随身带着萧乾的刻印;讲话时,一定扯到萧乾身上。今年是萧乾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不断,活动现场总能见到文洁若,拄着她那根刻了萧乾名字的拐杖。  相似文献   

10.
礼数     
采访老先生们,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门时,不管他在做什么,他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一直送到楼道口,一边还要叮嘱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  相似文献   

11.
追梦的人     
吴洪生,一个拄着拐杖追梦的人,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执著地与命运抗争,踏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1.梦想成真,残疾人捧  相似文献   

12.
只有丢掉秘书这根“拐杖”,折断“拐杖官员”头脑中残存的特权享乐主义拐杖,干部亲力亲为,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干部的“拐杖化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69年,年仅20岁的我作为老三届来到农村插队,因意外的碰伤一条腿残疾了。从此行走离不开拐杖,生活只有依赖年迈的父母。我多想得到一个“铁饭碗”。过上自食其力的安稳生活啊,有人用嘲讽的口气劝我说:“像你这样怎么能沾上‘铁饭碗’的边呢?”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一个残疾人QQ群,认识了很多残疾人朋友。由此,我拄着拐杖,走上了一条做志愿者的征途。有人会问,残疾人做志愿者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只耍我想做,总会有我能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请忘记……     
残疾朋友,当你坐着轮椅或拄着拐杖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农村的田间小路的时候,当你看到或听到正常人方便地生活、学习、工作的时候,请忘记自己是残疾人,因为这将对你有帮助。我是位左下肢残疾的人。刚学步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就在地上爬行,一直爬到6岁。那时,我不知道自己是残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6,(5)
正在湖北省孝感市城区,有一位老人每天上午拄着拐杖提着挎包,从园林路步行近一个小时,在9时左右准点来到孝南区政府大院办公大楼二楼的政协办公室,取走当天来的报刊杂志,同办公室工作人员分享他近期发表的作品,畅谈他正在写作的佳篇,8到10分钟后离开。10多年来几乎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加拿大东北角这个偏远省份纽芬兰,恐怕了解不多。这个在1949年最后加入加拿大联邦的省份,为加拿大其他地区的人们带来许多新鲜好笑的话题。别省人谑称纽芬兰人为“纽飞”。让我们来听听“老加”们怎么形容“纽飞”的吧:做实验一位纽芬兰生物学家家研究青蛙,他把青蛙放在地上,叫它跳。这一跳,跳了四米,生物学家写下记录:“一只四条腿的青蛙可跳四米。”切去青蛙的一条腿,再命令青蛙跳,只能跳在四米远,他写下:“三条腿的青蛙跳三米。”再砍去一条腿,只跳了两米,于是记载:“两条腿的青蛙跳两米。”再斩去一条腿,这次青蛙勉强蹦了一米…  相似文献   

18.
我是甘肃省康乐县虎关乡吴坪村的一名贫困肢残人,靠办餐厅拄着拐杖圆了致富梦。 我曾是煤矿工人,后因意外事故左腿截肢,下岗回家。面对这沉重的打击,我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县残  相似文献   

19.
江涛 《广东民政》2009,(4):28-28,42
四会市民政局救灾救济股里只有三名小将,却常常热闹得很,“多谢这位哥哥仔!多谢两位靓女!”平时,总有一些拄着拐杖的公公、婆婆,或者低保人员、五保老人、孤儿的监护人,上门向这个股的三位工作人员曾文聪股长、邓秀珍和陈少英道谢.、有的甚至把自家母鸡生的几只鸡蛋或屋前屋后果树上成熟的几只柑桔、地里收获的几两花生,作为表达心意的礼物。然而,这三位年青人收下心意,却把礼物“完璧归赵”。  相似文献   

20.
“全靠政府的救助,我们一家才有两餐啊,现在又病得不轻,医疗费还没有着落,实在不行就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吧。”……在祠堂改造而成的昏暗居所里,正果镇石溪村农民刁金房拄着拐杖缓慢地站起来。由于儿病亡媳改嫁,老夫妻俩现带着分别只有7岁和10岁的孙子生活,自然而然地说出了以上一番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