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民工与流入地社群的社会融合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其融合的深度和形态取决于文化推力与拉力各因子间的角力。从文化层面上看,农民工与流入地社群社会融合具有必然性和多层次性。为促进社会和谐,应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与流入地社群文化交流的制度性机制,增强文化推力,减少文化拉力。  相似文献   

2.
卢倩云 《桂海论丛》2009,25(6):72-75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其能否成功融入城市是衡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群隔离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为此,文章尝试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社群隔离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社群隔离现象对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的负面作用,并提出消除社群隔离,促进群体融合,实现农民工群体成功融入城市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淑娟 《长白学刊》2013,(5):109-115
基于山西省已回流劳动力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当前劳动力回流的性质。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受到原流入地推力和原流出地拉力的共同作用,但拉力作用更大;不同个体差异的劳动力对于推力和拉力作用的响应程度不同;结构性矛盾是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挤出”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中部地区则开始就高素质劳动力展开争夺。其政策含义是:在劳动力流动新格局下,中部地区应创新制度改革,探索劳动力优势与经济增长互为促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王春林 《中国发展》2011,11(6):28-32
农民工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后,由于农民工流入地与流出地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因而产生了文化冲突。在农民工流出地,其文化特征表现为经济上的简单性,人际交往的初级性,文化上的相对传统性,思想观念的相对保守性。而农民工流入地,其文化特征则表现为经济上的开放性,人际交往的多元性,文化上的商业性和技术性,思想观念的现代性。由此可见,农民工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的强烈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城市化、维权意识的明确化以及维权手段的单一化等特点。由于诸多体制障碍和现实困境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很难顺利地实现社会融入,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与管理,促进其社会融入,成为目前基层政府与党团组织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团支部建设,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他们无法得到城市、农村两地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管理,导致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偏低。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12月在陕西省X市LH区对农民工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以政府信任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西部农民工信任流入地政府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素质、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对流入地政府的信任感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民工越信任流入地政府;政治活动参与意愿越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农民工则越不信任流入地政府。  相似文献   

7.
新版《村组法》赋予了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民主选举权利,然而在江苏苏南农村的实证调查发现,赋权并没有带来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这对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民工民主政治权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究其因,农村"三权"以及福利保障分享模式所造成的利益壁垒和利益疏离成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制度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以及对农民工实行有限保障并进行积极动员是促进农民工政治参与、加强流入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邱玉婷 《前沿》2014,(21):151-153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下的社会排斥极大地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社区作为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顺应社会结构转型,促进社会融合,进而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以城市社区为突破日,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导向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社区文化的融合与共享,创新开放型的社区管理理念,逐步消除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性排斥要素,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最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科技创新的文化外推力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文化外推力环境,是指科技创新主体所处的能生发推动其去进行科技创新的力量的文化环境,即文化竞争力推动环境、“危机型”管理压力推动环境、社会需求外拉力环境。科技创新文化外推力诸方面与科技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为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搞好科技创新文化外推力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汪长明 《长白学刊》2013,(4):122-129
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发展趋势日益突显其社会融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现代化视角、社会排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公共政策和制度分析视角是当前研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多元的破解路径:进行传播媒介素质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以社区为平台加强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互动交流,提高社区聚合力;开发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构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提高其经济地位和城市适应能力;加快制度融合和政策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民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空间日渐融合,网络社群的影响力超越了网络空间。网络社群不仅是一种虚拟空间的产物,而且在社群互动模式、地理社区的网络社群化、社会组织的去实体化等方面与现实社会产生融合。这种线下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网络社群治理在思维方式与制度层面产生变革,应综合互联网治理和社会治理,构建多元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创新型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既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测量社会公平指数与社会和谐发展指数的重要维度之一。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教育整体环境亟待优化、部分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合促能力较为欠缺、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效社会融入障碍是现阶段影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发展和谐化的主要问题。科学推进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流入地负责、全面受教育的原则,推进学校与家庭的良性和谐互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或迁移到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问题成为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标志之一.社会融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目前没有同一的定义.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社会融合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或结果.本文主要针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视角、社会排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公共政策和制度分析视角,是当前研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多元的破解路径:进行传播媒介素质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以社区为平台加强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互动交流,提高社区聚合力;开发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构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提高其经济地位和城市适应能力;加快制度融合和政策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民权。  相似文献   

16.
金荣 《当代广西》2014,(13):49-49
正诸多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表面上似乎是文化融合或族群融合不力,实际上是分割治理或二元治理带来的。所以,我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其解决之道在于治理的转型,建立融合治理的治理模式。近年来,农民工因权利受到侵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导致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农民工群体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地纷纷出台制定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笔者认为,实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解决农民工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劳资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3,(12):87-87
汪长明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外来农民工的大量涌入,流入地的社区治理体制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造成了社区的治理困境。杨家村通过组建租住地农民工工会的方式吸纳农民工精英进入工会管理层,并动员农民工参与社区的公共生活,逐渐使他们产生了"社区认同",促成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付桂芳 《求索》2013,(6):243-245
大规模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不仅涉及制度政策与社会管理问题.更涉及心理融合与心态变迁问题。本文在社会心态的内涵与核心维度基础上,从社会建构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人本主义心理角度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知、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以及自我效能感与其社会心态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并指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重视、为其提供心理服务、促进其与当地居民的心理融合是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现状堪忧.通过对流入地政府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现有政策过于保守,并从政策制定方式之被动、政策本身缺失公平、政策执行效果不确定三个维度对当前的政策进行评价和反思.教育制度改革滞后、户籍本位凸显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考移民的挑战及高中教育供求失衡是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