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最大的犯罪--腐败威胁着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腐败的冰山 按俄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古罗夫的说法,把世界各国按腐败程度排名,俄罗斯紧随津巴布韦和尼加拉瓜之后位居第82.在俄国,腐败成为最大的犯罪.它已颇具规模,威胁到国家利益.俄每年至少要揭露出2000起官员收受贿赂事件,这已经是不小的功绩了,因为揭露腐败是异常复杂甚至危险的事情.但这还只是冰山的一角.  相似文献   

2.
进入转型期后,中东欧国家的腐败状况并没有因为引入"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而呈现趋好态势。总体而言,公共采购和医疗是中东欧国家腐败的集中领域,而高层腐败和司法腐败严重则是其重要特点。中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引入"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建构"清廉国家"的充分条件。一个国家只有在法治程度良好的条件下,民主制度才有利于打击腐败。若法治环境恶劣,民主制度反而容易引发腐败。撇开背景因素,将计划管制或自由市场的任一方归结为腐败的根源性因素都是不妥的,相对于政府支出的规模,政府支出的类型更应该得到关注。真正对反腐败起到核心作用的因素是法治程度,改善法治环境是打击腐败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产生与现代化进程和政治体制的类型都没有关系,而与国家治理能力直接相关。国家治理能力低下就会导致腐败,腐败则会进一步降低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实际上是政府的治理能力,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就是要对政府进行准确定位,防止政府因错位、越位而导致权力腐败。腐败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国在治理腐败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治理的方式不一样,治理绩效也大相径庭,但其中不乏卓有成效的腐败治理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巴西一著名企业家称:"在巴西,腐败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才行."巴西被认为是拉美最腐败的国家之一."国际透明组织"1999年的一份报告也认为,巴西官员的腐败程度要比波兰、意大利和秘鲁等国都要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5.
审视政府信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出现了社会信用过度透支和滥用的现象,令人担忧。近些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不讲信用、招摇撞骗等现象,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客观地讲,如果在高度政府主导社会的体制里,政府没有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没能运用国家强制性力量来维护社会成员信用得到相应回报,政府是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仅仅是普通社会成员的信誉降低,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害还不是致命的,因为还有政府可以信赖,社会还有救治的希望,人们可以指望政府像打击刑事犯罪和腐败一样,通过国家政权强制性力量来重新“召回”社会信用。但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不仅是普通社会成员信用低落,甚至政府信誉也有一定危机。  相似文献   

6.
石破 《南风窗》2011,(2):40-43
为什么人们对县委书记的腐败落马、被抓津津乐道?虽然他们是县里的"一把手",但放在整个国家的权力结构中,他们的落马又不足于令人们噤若寒蝉,他们的被捕判刑也不属于重大忌讳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虽然有许多国家的空军都曾运用米格-23战斗机遂行作战任务,但这些空战经历却很少有人知道。人们所知道的只是1981年到1985年间,叙以在黎巴嫩上空发生冲突的一点细节,所有这些还都是来自以色列媒体的一些片面报道。这些报道暗示,在战斗中,叙利亚的米格-23损失惨重,两且一无所获,报道还说苏联根本不应该有这个型号的设计需求,而且该机,甚至还包括该机的武器系统,都明显不是西方国家研制的同期机型的对手。但仔细一想,事情不完全是这样的。相反,只是因为西方国家研制出了马力更强劲、更复杂、造价更高的战斗机(这些飞机从来也不会以米格-23那样的速度和数量进行研制和出售),另外还因为当盟国需要时,苏联要不是犹豫不决,要不就是缺乏供应最好的机型的能力,这两个原因才最终导致米格-23在空战中成为所谓的“羔羊”。  相似文献   

8.
於兴中 《南风窗》2012,(17):98-98
极少有人因为自己的朋友做了行贿的事而同他断绝关系,但如果朋友被证明是小偷或者强盗,大概没有人愿意同他继续交往,除非他们同是杀富济贫的梁山好汉。然而,行贿和偷盗本是同一类型的劣迹,为什么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会如此悬殊?在当今中国,腐败已不是关乎一小部分人的事,而是关乎"全民"的日常生活写照。并非所有官员都腐败,但腐败确实普遍存在。它像福柯眼中的权力一样,不是高高在上,只有高层领导才会腐败,而是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头到尾,从上往下,干部商人,医生学者,三班衙役,城  相似文献   

9.
人们谈论国际戏剧的时候,很自然地想到欧洲,因为欧洲的传统戏剧给人们的印象太深了。但是,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人们应该抛弃过去那种陈旧的戏剧观念,把视线转向第三世界亚非拉地区。虽然,长期以来,由于殖民主义的统治,有些旧家的民族文化遭到严重摧残,不少国家一直未能建立自己的民族戏剧,但是,应该看到这些国家的人民不仅  相似文献   

10.
南欧国家一直是欧洲国家中的腐败"重灾区",政党融资、利益冲突、财产申报以及公共采购领域的腐败问题普遍比较严重。不同国家还有各自突出的腐败问题,如腐败与有组织犯罪问题、医疗系统腐败与逃税问题、城市建设领域的腐败等。为应对挑战,南欧国家积极推进反腐败机构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实施新举措,但经过多年治理后腐败状况仍不容乐观。反腐败法律碎片化、对举报者保护不足、对利益集团监管不到位、媒体自由度偏低,以及根深蒂固的"腐败文化"是其反腐败战争中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赵健伟 《法制博览》2009,(10):33-33
19世纪,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道出了一句具有铁律性质的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其实,阿克顿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温和的描述。因为绝对权力所导致的岂止是腐败?  相似文献   

12.
国家政体与官员贪廉之间的关系比人们通常以为的要复杂的多.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历经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以前的政治上的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体制时期、政治上的中共一党揽政和经济上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在政治上逐步恢复党内民主、社会民主和经济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与这三个发展时期相对应,官场风气也经历了从腐败现象频发、廉洁奉公到腐败现象爆发并大面积蔓延的跌宕起伏这样三个阶段,中国官场最清廉的时期恰恰是党内和社会政治民主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期.在印度及其他某些实行多党民主政体的国家和地区,分权制衡的民主政体并没有遏制住官场腐败.民主政体下的官员未必清廉,非民主政体下的官员未必一定腐败.官员腐败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原因.某些国家的民主政体在遏制腐败问题上的失灵,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缺乏积极的、强有力的、具有健康价值观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列宁一直非常重视通过建设廉洁政权,保持执政党的纯洁性来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各项建设顺利推进。在他看来,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官僚主义,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作风的纯洁性;无产阶级政党要防止腐败变质,始终加强党的建设,保持组织的纯洁性;社会主义国家要置身于监督之下,始终加强廉政建设,保持政治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4.
象棋的发明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09,(11):77-77
跑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虽说腐败,却有其厚实的社会基础。要不,为什么能够历代延续呢。而且历史上,有人曾不仅积极进行跑官实践,还对这种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提出了很值得人们深思的观点的。这个人就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0)
正无论最终结局如何,万科股争最大的"溢出效应",一定是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规则在中国资本市场博弈中的重要性。万科股权争夺战,故事还在继续。故事背后,还有"故事",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对这个资本市场大事件进行"阴谋论"解读的理由。A股"不规范"的事情太多,但你必须相信,故事背后的"故事"发生在其他公司身上可能是个常态,而发生在万科股争这样的众目睽睽之下,任何背景深厚的玩家,必然都有几分顾虑。因为,  相似文献   

16.
反腐突围     
腐败处于高发期,这个基本判断并没有新意。奇怪的是,人们很少以腐败的易发多发为前提讨论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毕竟,长时间易发多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腐败的普遍化。这一点是让人尴尬的。首先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一起腐败事件虽然是个别人得了好处,但普遍化的腐败却恶化了整个官员群体的生态环境。多少官员倒在了自己打拼出的、对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益处的政绩上,多少官员想安然退休、平稳着陆而不得,又有多少官员在反腐风暴中"中枪",但内心却有不甘:出问题的那么多,为什么需要作出牺牲的是我?更具讽刺的是,腐败形势越是严峻,"官德"的调门唱得越高,这更加剧了官员群体双重人格的分化,进一步恶化整个社会的道德双轨(说一套、做一套)。  相似文献   

17.
许謇华 《南风窗》2014,(10):75-76
<正>无论是"拿下"前总理并一判再判,还是将军队"大蛀虫"绳之以法,对国家来说都不过是蜕层皮而已;真正需要的脱胎换骨的司法改革,目前还停留在表面。乌克兰激进派急于加入欧盟,总统亚努科维奇临时变卦,酿成内乱。这里固然有俄罗斯施加贸易压力和金融援助诱惑的因素,而从欧盟设置的人权、善治门槛来看,亚努科维奇变卦也有其必然性。倘若乌克兰成为欧盟"准成员国",免不了此后要追究亚努科维奇家族腐败和监禁政治对手季莫申科的责任。这在新加入欧盟的克罗地亚身上,已经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燎原 《南风窗》2014,(4):49-51
<正>房价的一路上涨,催生的不仅是富豪榜上的富豪,不少官员包括省部级高官也卷入其中,酿成了涉及房屋财产的腐败存量,即房地产腐败的历史呆账问题。2月7日,正月初八。开年上班第一天。往年这个时候,陈晓(化名)会和一些同事跑到林伟忠办公室,乐呵呵地向他讨"利是"。但今年,显然不可能了,因为林已经"进去"了。案发前,林伟忠是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人大副主席,同时兼任宝塘社区党支部书记。林出事的导火索是房子:2013年11月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转型均导致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私权日益受到限制。权力制衡原则的演进证明了它是维护国家秩序的手段和方法,不具有阶级属性。权力制衡原则的适用启示后现代化国家要像对待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一样,运用权力制衡原则有效地配置权力资源,防止权力专制和腐败。  相似文献   

20.
1917年的俄国革命改变了俄国的国家制度,但并没有消除腐败。腐败随着中央监控放松,执政阶层掌控的物质资源的增多,市场因素的渗透而日渐严重。造成苏联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对腐败认识的局限、在处理腐败案件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市场因素的渗透以及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