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一种非常便捷的信息化工具,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青少年犯罪。本文试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等方面来阐述重视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青少年利用和针对网络实施的犯罪,它是网络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流。其严重地危害了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与秩序,既影响了社会稳定,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针对这些情况从家庭、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入手,通过一系列立法、执法措施,建立一整套全面规范的防范体系,从根本上杜绝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扩大。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络时代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由于不良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为社会增添了诸多不安定因素,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对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进行严厉的控制和打击,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将对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法律途径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控制的方法,避免和减少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互联网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但本文认为: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只是工具性的,它只是提供一个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一种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工具,而直接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是不良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5.
曾勇 《法制与社会》2012,(19):287-28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交等活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网络病毒、网络赌博、网络诈骗、色情传播等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据统计,网络犯罪的问题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世界上80%以上的网站都存在安全漏洞.本文认为,网络犯罪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已经严重侵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并与现实社会的犯罪问题交集在一起,具有随机突发、隐蔽快捷、覆盖面广和影响性大等特点,给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将在网络犯罪的背景下,在对网络犯罪概念和特点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并详细阐述网络犯罪具体的控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和防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犯罪.网络犯罪的频发和难以侦破性使网络道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全面提升和优化网络道德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少年对待网络犯罪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频繁发生,且一直呈上升趋势,日益成为干扰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的严重问题。因此,开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工作尤为必要。本文深入剖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试图为做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信息化高度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传统犯罪相比,它同样给社会安定和公众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危害网络安全的同时也会累及家庭。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文章结合相关案例,揭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危害,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简称因特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前景,创造了大量财富。但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它同时也在制造着诱惑和罪恶。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尤为突出。本文从多方面阐述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后,主张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和家庭教育、网络管理、法制建设等多方面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王琪 《法制与社会》2013,(26):289-29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进入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网络也成了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平台,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控制不好就会使自己沉迷其中,甚至滑入犯罪的深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增无减,网络的消极效应是引发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重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疏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专家分析 ,我国正在经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峰 ,而这第五次犯罪高峰的特征之一 ,便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十分突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 ,必将对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育青少年远离犯罪行为 ,本文试就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作些初步探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前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 ?原因尽管很多 ,但总的看来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从主观上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佳佳 《法制与社会》2014,(18):243-244
计算机网络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推动科技的发展逐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犯罪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计算机及网络的产生和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网络犯罪的产生和迅速泛滥创造了条件。因此,研究网络犯罪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及时做好网络犯罪的防范,从刑事法律上进行有效抗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青少年犯罪与走私、毒品犯罪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也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我国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预防、治理工作,建立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治理体系,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治理体系,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谈谈我对青少年犯罪的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为切入点,对目前网络流行语被青少年广泛使用、传播,并严重危害其思想健康,甚至成为青少年犯罪诱因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消除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犯罪负面影响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军和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常被人们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然而,当前因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部分青少年。使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日益上升。我国绝大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农村,而当前突出显现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人民生活的安定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特点及预防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促使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青少年网络犯罪者上网操作能力娴熟、网络犯罪几乎没有罪恶感以及网络犯罪强大的破坏性等特点。导致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的原因有青少年特殊年龄段的因素、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应该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强化法制观念、丰富课外文化生活,加强课外指导和教育、切实加强技术手段,严格控制不良信息源头、完善网络管理,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以及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使青少年网络犯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的普及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却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犯罪,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文章通过例举一些较为常见的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对网络犯罪的特点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网络犯罪的预防对策。通过深入研究网络犯罪,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罗婉莹 《法制与社会》2010,(33):194-196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网络文化吸纳了社会的阴暗面,与青少年网瘾的形成也存在密切联系。青少年由于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寻找到认同感和成就感,而寄情于网络,沉溺于网络。鉴于此,尽管采取行政手段净化网络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主要还是要依靠积极构建学校文化、家庭文化,引导青少年成长,关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才能使青少年避免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避免因为网络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电脑的普及和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便捷,与此同时,网络应用也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文中网络犯罪的定义、诱发网络犯罪的原因、网络犯罪的特征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重点阐述了网络犯罪的防范。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有重要关系。因此,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本文将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青少年的犯罪成因、如何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