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乌克兰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道路问题。影响乌克兰发展道路问题的俄罗斯因素从苏联解体以来就非常明显。乌克兰发展道路问题对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而言,地缘政治需求是首要,国内政治稳定是根本。从更深的层次看,发展道路涉及民族国家属性和文明的归属问题。如果乌克兰脱俄入欧,普京的欧亚联盟就难以实现,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也因而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国家失败是指国家无法单独垄断暴力的合法使用,无力承担起码国家职能的一种状态。集中表现为国家解体、暴力和恐怖主义蔓延、宗教与族群等社会冲突常态化、难以为国民提供基本的安全和生存保障等。作为一种现象的"国家失败",在一些后发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并不罕见,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与其国家建设存在结构性缺陷不无关系。论文以乌克兰为典型案例,以国家建构的二维度理论为视角,分析其国家失败的深层次成因,并阐述其对后发多民族国家推进国家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和南北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一年多来非洲局势动荡不安,政变迭起,战火纷飞,动乱不止。 一些非洲国家因国内政治、经济、部族和宗教矛盾激化,频繁发生政变。去年,苏丹多次破获政变阴谋,两次粉碎未遂政变。去年4月22日,尼日利亚挫败一次流血政变,这是该国独立30年来的第8次政变。去年2月,莱索托军事委员会接管国王莫舒舒二世的  相似文献   

4.
凌朔  沈敏 《瞭望》2007,(35)
新宪法的诞生是泰国政治迈出的艰难一步,政局走向还要看年底的大选结果制订了数月的泰国新宪法草案,终于在8月19日的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这让泰国政府和政变后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长舒一口气,因为这样一来,在政变当天便宣布废除宪法的政变当局,似乎论证了政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同发生在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相类似,由反对派发动的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因其支持佩带黄色标记,而被贴上了"黄色革命"的标签。接连发生的政治戏剧的导演、脚本、格式都没有变化,不同的只是变换了舞台和演员。实际上,这些"革命"并非新东西,仍然是冷战时期的手段。冷战结束以来,前苏联范围内的新独立国家处于旧已破而新未立的阶段,各种原有的社会组织解体,不再发挥作用。于是,来自西方国家的许多慈善组织、基金会等所谓的非政府组织迅速跟进十几年间,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政治正义认知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关于政治"自然正义"性和 "血亲正义"性的政治正义认知,虽经春秋战国时期理性精神的冲击与洗礼,却仍然被秦汉以后的政治正义认知所建构着.中国传统政治正义认知的历史建构深受早期文化的影响,其历史建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夏商周时期关于 "时间"与"空间"的政治正义认知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以人的道德理性治世"的政治正义认知、道家"道法转关"的政治正义认知和法家"用政治囚禁社会"的政治正义认知纷呈与对峙的阶段;秦汉以后的"文士"与"官吏"合而为一的政治正义认知阶段.  相似文献   

7.
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功能问题一直是西方政治学争论的焦点。对选举民主的结构要素及其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分析揭示出,选举民主为政治合法性的建构提供了"多数者同意"、"竞争性选举"和"择优性授权"三方面的合理依据,因而选举民主可以增强政治合法性;然而,选举民主在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上存在"同意困境"、"规则困境"和"绩效困境",因而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建构功能是有限的。辩证地看待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建构功能有助于理解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合法性建构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时受到骚乱、暴力冲突和武装政变等非正常制度变迁的困扰,政治统治合法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合法性危机的表现和成因,从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的变革入手,研究克服合法性危机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尔吉斯斯坦事变之初,西方即将其冠名为"郁金香革命",认为是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颜色革命"的继续。确实,从表面看,三场政治夺权都有相似之处:都在前苏联国家,反对派通过街头运动起事,最终赶走长期执政的最高统治者,整个事件也都有西方介入的影子。但由于国情、起因、方式、结果等方方面面的不同,吉尔吉斯斯坦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以来,欧洲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空前恶化,冷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欧洲安全体系发生了动摇,一种新形式的"冷战"疑云又笼罩在了欧洲上空。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无疑是北约与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互相谴责与"亮剑",都把对方视为"最大威胁"。俄罗斯被视为"潜在侵略威胁"2014年9月北约威尔士峰会发表的《威尔士宣言》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动是整个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反政府武装在去年5月宣布该州"独立"以来,顿涅茨克本地人口中的"乌克兰"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裂痕正在不断加深。东部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区在战前有450万人口,而如今该地区仍在遭受乌克兰政府去年11月来停止发放退休金和提供公共服务所带来的困境。乌克兰国会在7月16日通过的修宪建议案让两者之间的分歧再次拉大。该议案拟赋予顿涅茨克更大的自治权,这也是今年2月签署的明斯克停火协议的内容之一。但  相似文献   

12.
政策议题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首要环节,在网络技术、社会转型、民主参与和公共政策相互嵌置的情境中,其价值理念、运作机制、行为模式、发展态势等维度逐渐趋向现代性。在问题、技术、理念和利益多维驱动下,政治权威、正式制度结构和非正式制度过程等政治机会结构因素发生变迁,导致政策议题建构权力分配格局变化,最终开启了政策议题建构现代化之窗。政策议题建构现代化的实现基于政府主动适应和公民理性参与的双向驱动逻辑,要以充分信息和低度强制的"中心—边缘协商民主"为模式设计,从价值体系、制度规范、行为模式和发展取向等不同维度实施全面、持续和本质的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并多次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事关党的路线、立场和事业兴衰的关键。具体落实,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增强政治纪律意识。党员的政治纪律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党的团结统一、党决策的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以来,部分党员仍然出现了例如妄议中央、搞小山头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恶劣。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并且完善党内制度、加强外部监督,才能促进党员政治意识的提高,实现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面临着"话语脱钩"与"对话乱象"两大困境。其中,"话语脱钩"集中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生产、转译、传播中存在的流程缺陷以及在形式与内容层面存在的实体缺陷,"对话乱象"集中表现为话语冲突、话语霸权、话语鸿沟以及话语权的式微。从范式转型、实体创新以及话语权建构三个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既是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困境的现实要求,又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以形塑“现代的我们”为任务的政治认同建构面临“传统的我们”对迈向现代的阻碍以及“现代的他者”对“我群认同”的消解。传统文化在现代政治认同建构中具有“桎梏”和“资源”并存的复杂特性。本文以政治认同建构的任务逻辑、资源逻辑和期待逻辑为主线构建分析框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2977幅政治宣传画为资料对政治认同建构中传统文化呈现的特征与逻辑进行探索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文化符号在样本宣传画中并未突出呈现;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宣传画中,生活实践领域的物质寓意类符号较多呈现,传统文化的国族资源彰显,调动回应公众对物质生活的期待是政治认同建构的重要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体现历史标识和精神品格的传统文化符号在样本宣传画中逐渐增多。新时代背景下,政治认同的建构应关注认同的人文属性与心理机制,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更“合情入理”的方式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形塑“现代的我们”过程中的建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丁晓星 《瞭望》2016,(15):53-53
近来,乌克兰国内又现政治风波,亚采纽克政府已摇摇欲坠但新的执政联盟和政府又因党派争斗,迟迟难以产生,乌克兰可能陷入新一轮政治危机。议会各党派如不能于近期组建新的执政联盟,产生新政府.则有可能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这将对乌克兰的稳定与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7.
被选举权是标志和象征人民作为"主权者"的地位和身份之基本权利。公民依法主动竞争公共职位是被选举权作为民主权利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需要竞争性政治的折射。被选举权的激活对于选拔政治人才,强化权力受托人的责任意识,推动公民参与,促进权力可持续发展,培养公民人格等具有特殊意义。规范被选举权的运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权力角逐的平等竞争规则、筛选过滤机制、对当选者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纠纷化解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但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建构是不同步的。这致使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呈现出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的发展轨迹。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以提高国家控制能力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建构。直到20世纪末,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才开始由民族国家建构转向以提高国家合法性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建构。因此,民主国家建构将成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而现代国家则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9.
吴鹏 《理论探索》2020,(4):50-57
建构性正义旨在为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提供一种事实上可行和价值上应该的正义原则,强调以渐进性的方式来推动人类的正义实践和正义追求不断走向更加完善的状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该走向建构性正义,这种判断的逻辑依据在于: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建构性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公平正义挑战呼唤着一种建构性正义理论;另一方面,学界对正义问题的研究缺乏一种建构性取向,与当代中国的建构性特征发生了"脱嵌"。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凸显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建构性正义的逻辑起点;以"贡献原则"为主体、"平等原则"和"权利原则"为两翼的"协同正义"是建构性正义的基本原则;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建构性正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公民身份取代阶级成为建构争议政治的基础是争议政治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种转变的现实基础是西方国家在1960年代以来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当今中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争议政治的属性也显示出逐步转型的迹象,这需要转变冲突治理思路,不断推动冲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