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的社会阶级结构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的正确估量,是我们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党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以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个问题已作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兹将研究情况简介于后: 一、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二次大战后,由于新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雇佣劳  相似文献   

2.
时代亮色与中国特色交融──《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评介文大会发展经济学是具体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怎样实现由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变,即怎样从不发达状态演进到发展状态的一种综合性、应用性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虽然从本世纪40年代才开始...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体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向这条规律(或者说整个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一个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局部地区出现了倒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产生怀疑和动摇;国外一些敌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代表一种生活、生产方式的扩散过程,代表一种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转化的历史行程,简单地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扩展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交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但对城市发展最为明显和重要的还要数经济因素,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代表一种生活、生产方式的扩散过程,代表一种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转化的历史行程,简单地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扩展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交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但对城市发展最为明显和重要的还要数经济因素,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我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的基本国情,只有转变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而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稳定发展得以保障,才能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引导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同时开展家庭工业、休闲旅游等活动领域。如今,很多城市居民以回归大自然、吃农家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强化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沈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增长型向集约经营增长型转变,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实现这一转变将使我国经济发生又一次的飞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国家整个经济运行系统中,从社会再生产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个历史性变革:一是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乃至知识经济的转变;二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把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摆脱国家的贫弱状态作为根本目的,运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新的科学结论,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赋予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为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增添了全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而是相继在俄国、中国这样一些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实现了历史的跨越。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尤其是1989年——1991年间出现的苏东剧变和解体,以及本世纪末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难题,启发人们思考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还是误入歧途?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并结合社会实践,深入反思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也有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世纪的即将到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全省农业大市的渭南,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已成为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大问题。一、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调整中迅速发展,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改革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初步实现了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增量农业向增效农业的转变。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产业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低,结构效益不高。种植业,经济作物比重过…  相似文献   

11.
深圳特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迈上了农村城市化的道路。作为深圳市一个新区的龙岗,如何与深圳衔接起来,走出一条自己的农村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的非均衡成长理论,对深圳市龙岗区农村城市化战略提出一些构想,抛砖引玉。一、非均衡成长:龙岗区农村城市化的理论选择农村城市化通常指两个相互联系的社区的发展过程:农村社区不断向城市靠拢,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主要特征:一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流向城镇或城市,二是城镇与城市数量增加,若干城市聚集为城市带。从农村向城市…  相似文献   

12.
"平民经济"是五四时期平民主义的概念深入发展到经济方面的结果。不仅吸引了一群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为鼓吹和建设中国的平民经济和合作事业而努力,还吸引了中国的各类政治和社会领袖在他们的权力或影响的范围内,实行一些具体的农村经济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他们对解决民国元年以来越发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种尝试,也为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王雅娟 《学理论》2010,(15):42-45
从后现代管理哲学的意义上认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经济机制;并提出社会责任将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企业战略经营方式,实现工业社会向后商业社会(或未来社会)转变的经济机制的观点。从德鲁克的企业目的观出发,运用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企业利润最大化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并从文化人类学、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维度中阐述其本质。力图揭示出不同社会制度环境下,社会经济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实现方式从实然向应然的转变,即企业的目的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承担社会责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欧洲共产主义”(以下简称“欧共)”,是七十年代中期在西欧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是西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将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它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它所从事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振兴乡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乡村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强国富民战略安排之一,这项任务能否实现,关乎复兴中华、实现伟大国家梦想的成败,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宏伟构想十分必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需要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发生转变——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转变、农地保护模式转变、城乡区划模式转变、城乡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农业产生最早的地方之一,伴随传统农业形成并积淀了深厚的农业文明和农业文化。长期以来,以种植业为中心、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环节的农业经济在我省占据主体地位,并产生了相应的人文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南省开始摆脱传统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也不断更新、变迁。青年是我省农村一支积极而又活跃的力量。在近7000万农业人口中,青年为1278万,约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镇方 《理论探讨》2006,3(3):86-88
和谐社会应该是以经济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实现经济和谐,既要在“外环境系统”方面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即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和谐,也要在内部构成上实现经济的总体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力组合上的和谐和生产关系形成与运行上的和谐。为实现经济和谐,国家应采用向农业倾斜的产业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再分配政策、向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的发展政策,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略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现代化是建立现代发达农业的根本出路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赵珍 《学理论》2011,(29):51-52
郊区城市化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尤其是美国进展迅速,它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现象。城市近郊及远郊的快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地区。城市远郊发展,郊区边缘发展,城市向郊区蔓延及乡村城市化都很好地描述了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反城市化情绪大大刺激了城市郊区的发展,以及国家用于土地使用、规划、交通系统等项目的开支大大刺激了这种生产、需求和选择。这种发展模式有其必然性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和环境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问题研究——从社会公正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问题的产生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迈进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中,社会公正基本规则要求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新的诠释.针对失地农民构建确保社会公正的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机制、劳动就业利益分享法律机制、劳动利益保护法律机制、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农村土地的市场化补偿机制,是当下失地农民问题的初步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