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3月,在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致富能手巡回演讲会上,有一位40出头的连队女职工,外表朴实、讲话流利,她的演讲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她,就是西山农牧场五连女职工徐翠枝。只有初中文化的徐翠枝,为了搞好生产,连队阅览室里有关农业科技的书她几乎都看过。她啥时候身边都带着一个小本子,无论什么时候遇到对种田有用的技术,她就认真地记录下来,仔细琢磨,并将这些经验大胆地  相似文献   

2.
<正>十几年来,衡水市桃城区裕丰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师伟平时总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她记的不是私人日记,而是哪家有困难了,谁又需要帮助了,居民哪儿不满意了,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她把这个小本子叫作"民情日记"。作为"小巷总理",像这样的小本,她记满了60多个,记录下的问题有1万多件,每一件都有回音,每一件都有着落。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只要群众有需要,就  相似文献   

3.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4.
提起田红燕的名字,红星一场的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说:“她是个铁姑娘,她把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农场这块热土上。 田红燕今年25岁,1989年参加工作,在红星一场七连从事生产整整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参加过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参加过联户承包、个人承包和班组承包,不论是干什么活,干什么工作,她都全力去完成,刚工作时田红燕才17岁,身单力溥,家庭农场的场长要照顾她轻活干,她不同意:“如果都要求照顾,那地里的脏活累活谁干。”就这样承包土地的累活脏活她总是抢着干,一年下来家庭农场把她列为出勤最高,收入最好的青年职工之一。  相似文献   

5.
今年37岁的唐联淑,精明能干,1999年参加土地承包,品尝了承包亏损的酸楚,她总结经验,不懂就问,认真学习农业生产技术.2002年,她响应团场号召,在农七师一二九团果园队承包了3座大棚,她种植葡萄、西红柿、辣椒,都是按时施肥、灌溉、化防、移栽,做好大棚内的保温保湿工作,在试种当年,便取得了小小的成功,鲜菜投入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当年纯收入8000元.  相似文献   

6.
王翠英,一个从中原大地来到31团11连植棉的柔弱女性,7年来共为团场交售籽棉25.5万公斤,个人赢利10.48万元,并连续7年荣获团“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诸多光荣称号。 1994年,两费自理承包在31团首次推行。看到团场对两费自理的优惠政策,王翠英承包了11连因多年亏损而无人承包的95亩土地。一位要好的姐妹劝她说:“傻妹子,别出风头了,还是换块像样点的地吧,钱不是风刮来的。”可她却说:“大家都去包好地,让赖地撂荒  相似文献   

7.
米莉安的父亲是国营企业的副总经理,全家月收入800古巴比索(约240元人民币)。这在古巴已算高收入,即便卡斯特罗,月薪也只相当于人民币300元。房子是国家分配的,电冰箱、电视机、电风扇都是。而国家配发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个绿纸皮的小本子。每个月头几天,米莉安和妈妈就拿着这个小本子到“国营供应点”,只要有物资到货,她们就以国家统一规定的价钱购买。  相似文献   

8.
正大约2000年前后,我回太原看望妈妈黎颖时,她把抗战时期在牺盟会和太行山时工作和学习使用过的5个小笔记本送给了我。这些本子都很小,其中最大的只有14.8cm×9.3cm。这5个小本子大多数是妈妈自己做的,其中有一本是爸爸陈大东送给妈妈的。小本封面有的是用白布粘到硬纸外做成的,有的是用较粗糙的纸粘成的。小本上都是蝇头小字,听妈妈说,用的  相似文献   

9.
<正>"农家书屋就是我的黄金屋,我在这里找到了致富的法宝。"这是罗玉英近日被评为三十四团读书之星后说的话。罗玉英是二师三十四团十连职工,近日被评为该团的"读书之星"。2009年,罗玉英开始承包枣树地,由于不懂种植管理技术,连续3年没有产生效益挣到钱。正当她灰心丧气的时候,连队技术员给她送来了一本《枣树栽培管理技术》杂志。她这才明白,种枣树也要讲科技,她从此爱上了读书,不但自己看有关枣树管理的书,  相似文献   

10.
宋敏,是丹东东港市长山镇长山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这几年,她不仅自家承包的20多亩养鱼池年收入稳定在3万元左右,同村跟她养鱼的7户困难村民也都自立了门户。前些天,当记者问及这几年她在共同致富岗上的带富效益时,宋敏憨厚地笑笑:"具体他们都挣了  相似文献   

11.
至今,她都为自己当初的果断 决定而倍感自豪。 2002年春,一个飘着雪花的日 子,农八师一四二团三营十一连连 部正在签土地承包合同。连部门前, 45岁的女职工李丽华在雪地里徘徊 着:今年团场第一年推行种植滴灌 棉花,可是,滴灌地咱没种过,这地能 包吗?一个滴灌首部系统,480亩土 地,让一个女人来承包,真不是闹着 玩的。不承包,她又不甘心。纷纷扬 扬的雪花还在下着,好心人都劝她: 丽华,连队职工怕亏损都不愿包地, 你一个女人家,眼睛视力又不好,可 别傻啊!  相似文献   

12.
念春的母亲叫春花。我和春花是在1976年认识的。我们在一个厂上班,她的成分不好,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事,解放后被镇压。因着这种关系,厂里的人都不敢和她太接近,她也不爱和人说话,从早到晚只顾闷着头做事。她的寝室和我的寝室隔不远,我经常到她的寝室里去看她,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送给她。我只读过两年私塾,不认得多少字,她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比我好,认得的字也比我多,我每次去找她,都借口向她学认字。她教得很认真,一年下来,我已经能够看书读报。作为回报,我经常随她回家帮她做家务。她的家在湾址镇,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哥哥前几年倒插门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她母亲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方便,春花每隔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帮母亲准备好下个星期的米、菜和柴禾,还要担水把水缸填满。我和春花好上后,担水、劈柴的事都由我来做。就这样,我们相互帮助着,彼此信赖着,爱情的种子开始在我们的心里悄悄萌芽。  相似文献   

13.
阳光路17号     
她和他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结婚时只买了一张床。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打工了,山里养不活人。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的信和寄来的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来,收到钱的时候,她像个孩子,跑到储蓄所全部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收到他信的时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仅仅能写封信而已。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写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想念和惦记,正值新婚,她还如薄酒小试春衫透的小妻子,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相似文献   

14.
正博湖岸边,风雨同舟,人生路上,不离不弃。李红卫家庭是一个平凡的职工家庭,但上天给了她一段不平坦的人生路。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会听到一个颠簸着的电动车的声音,那是给一家一户送牛奶的车的响动,早晚都这样,一直延续了5年,顽强、倔犟、乐观的她,才支撑着挺了过来。李红卫是二师二十五团七连的一名职工,承包土地20亩。丈夫项立权没有承包土地,两个人的收入主要从这20亩地里"刨"。由于承包土地少,必须精耕细作,才能有好的收入,为了增加收入,实现自己的致富梦,经夫妻  相似文献   

15.
母爱深深     
母亲过世已经七年了,每当想起她的时候,我会忍不住长长地叹口气,她那熟悉的身影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母亲干起活儿来总是风风火火,发起脾气来总是如暴风骤雨。我以前一直都觉得她对我太过于严厉,太苛刻了,时常因为对我做的一点小事情不满意而严厉地训斥我。小时候我很爱照镜子,喜欢打扮,可是她连这点权利都给剥夺了,总是把所有的镜子都藏起来,害得我们每天早上对着窗户玻璃梳头。在我上高三那一年,她脑出血,半身不遂了,家里倒下了"半  相似文献   

16.
宋建磊夫妇于1994年3月来到农三师伽师总场。来场第一年,他就大胆地在良繁站承包了54亩土地,一年下来净赚3万余元。这一年底,小宋夫妇落户伽师总场七连。到七连后,与小宋为邻的一位老人引起了小宋夫妇的注意。 老人名叫刘庆元,现已76岁高龄。1952年8月,在草湖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36岁的李甫蓉,是通江县广纳镇新桥村的一位农家妇女.8年前,在她承包荒滩荒坡的时候,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在土里刨出个"金娃娃"来.  相似文献   

18.
龚效应是1999年从陕西紫阳县来农一师一团一连的劳务工,2000年承包了30亩棉花地,他虚心向老职工学习,有空就问。当年棉花单产380公斤籽棉。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逐渐掌握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特点和管理技术。2007年,团场土地固定承包,连队成片连块的土地都被职工承包了,只有45亩多弃耕地,由于土质太差,年年亏损,无人承包。龚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师十团十连,提起何艳琴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她身残志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感动,她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何艳琴今年45岁,她出生6个月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脚残疾。2001年,她刚来新疆第一年给职工拾花,赚了几千元,第二年,就给连队领导申请,想要承包土地。连队领导看她是残疾人,关心地对她说:"承包土地很累,你能不能吃得消?"何艳琴听了,便说:"我不怕苦,只要能赚钱。"连队领导看她态度很坚决,就给她分了40亩地。何艳琴第一年承包土地,没经验,亏了本,有人劝她说,你承包土地不赚钱,还不如给别人打打工,不会亏  相似文献   

20.
<正>成都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卫生室里,53岁的陈永根仅靠一条右腿撑着身子,忙上忙下地为村民看病拿药。33年来,他在乡村默默奉献,每年为村民治病1000余人次,甚至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为村民垫付药费,解除了不少乡邻的痛苦。红花村有600户1500多人,村民有什么头疼脑热都来找陈永根。过去条件还比较艰苦的时候,陈永根不仅收不到诊疗费,而且还要给患者垫付药费。他有好几个已经翻得卷边破页的小本子,上面一笔一笔满满的都是他帮村民垫付医药费的记录,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