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建南 《理论月刊》2012,(3):146-149
"身体"概念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不仅理论不足,而且现有的研究很容易犯下本质主义的错误。结合生态女性主义中已有的"身体"理论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最新"物质"浪潮,本文认为我们需要借鉴物质女性主义中有关"物质化"的观点理解身体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此为立足点重构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身体"概念。这不仅能避免犯下本质主义的错误,而且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继续发展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重构的身体理论有利于颠覆西方父权社会中的压迫性意识形态,并帮助个人建立相互联系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西方女性主义对性别正义的关注开启于19世纪7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之后,这也是西方第二波女性主义活跃的时期,但是至今,层出不穷的女性主义流派并没有形成对性别正义的统一理解,对正义目标的主张和正义理想的设计也不尽一致。为了从总体上对性别正义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文章拟从空间和时间的视角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梳理和分析,这对于准确理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差异公民资格与正义:艾利斯·马瑞恩·杨政治哲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中,艾利斯·马瑞恩·杨以其"差异的公民资格"与"差异政治"而独具特色.从对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的批判出发,她说明了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如何忽略或至少是回避了差异及差异群体的权利要求.她以差异的公民资格为切入点,揭示出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之差异正义的根本理论诉求,这不仅为女性等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指明了方向,也试图以另外一种新的视角,即公民资格的理论视角,冲击传统意义上普遍主义的正义理解.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广阔背景下,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照正越来越成为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理论武器,而差异正义的独特理论诉求也正日益成为普遍正义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王建明 《思想战线》2008,34(3):47-52
西方生态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派别"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具有各具特色的正义新思维."绿色绿党"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社会正义现,主张后现代视阈的"生态正义"至上论."红色绿党"坚持现代主义的"社会正义"至上观,强调人类生态行为的评判须以"社会正义"原则为标准.在交往实践观的视野中,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本质是舍一的,红绿双方的正义观须在"主体-客体-主体"的理论框架中予以整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西方父权制文化与女性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心理学根植于西方主流文化--父权制文化.在父权制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主流心理学遵循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忽视文化价值因素,将女性经验无形化、边缘化及病态化,反映了心理学研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崛起,女性主义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女性主义心理学以女性主义立场和态度重新解读和审视传统父权制文化影响下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着重批判主流心理学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试图建立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6.
隋晓冰 《求索》2012,(8):169-171
西方女性主义近四十年来,经过了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从把妇女视为被动的受害者到具有主体性的能动者;从男女二元对立到多元的性别观;从身份政治到分裂矛盾的身份;从白人中心到后殖民女性主义;从性别压迫等级制到结盟政治;从批判父权制到重建性别关系,构建了多元化的女性主义文学的叙事聚焦和性别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苏档 《长白学刊》2012,(2):160-160
正一20世纪文化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西方世界崇尚自由与个性发展,中华民族崇尚万事万物和谐发展的观点。"和谐"是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理念。中国的和谐观侧重强调内容和谐,而西方的和谐观侧重强调外在和谐。中  相似文献   

8.
南希.弗雷泽构建起一种服从于参与平等原则的三维正义观。作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弗雷泽分析了社会中存在的三种对女性来说的非正义现象及其根源,同时也提出了矫正性别非正义的措施,从而重构了性别公平概念,并为女性设计了一个通达性别正义的可望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化正义问题是文化建设的突出主题。"文化正义"是主体正义、制度正义和交往正义的复合建构。维护文化平等、保障文化自由、促进文化分享是文化正义的内在价值。尊重文化形象、优化文化环境、净化文化市场是文化正义的外在价值。"正义文化"是具有公心的主体文化、具有公理的制度文化和具有公义的交往文化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文化正义和建设正义文化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真正确立,而唯物史观的确立又对马克思正义观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说,它促使马克思由批判"正义"到重构自身正义观的转变;由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的转变;由思考"什么是正义"到思考"怎样才能正义"的转变。依循此路,马克思得以最终确立起历史正义观和初步完成对未来共产主义正义图景的探索与建构。  相似文献   

11.
李涵 《公安学刊》2013,(6):44-47
正义是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追求。西方正义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古代正义论是一种伦理学,属于应然的、观念的和道德的范畴。近代正义论以自由、平等、权利为其主旨与内涵,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道义论的公正范畴,二是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正义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学理、政治、道德及社会背景。《正义论》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回归,发扬了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强调正义对于功利的优先,实现了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当今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其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义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三世纪的中西方思想界,随着玄学与基督教的兴起,出现了一股解经热潮。中国以王弼等玄学家为代表,提出"得意忘言"的方法来解读典籍,融合儒道思想;西方则以奥利金等教父的释经最为活跃,主张对圣经采用"寓意解经法",会通两希文化。从文化会通的视角来看,两者在背景、语言观、思路和影响等方面都有共性;解经文本的语言也因思想会通而体现出张力性与对话性。通过比较互参,有助于深入认识两种思想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的视域中,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视角介入了当代正义论辩.透过对西方正义论辩的考察,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研究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所可能具有的借鉴意义,以阐明符合转型期当代中国现实需要的社会正义诉求,应是在确保性别平等公正、差异和谐的前提下.追求正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协调发展以及多重正义伦理内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浪潮与城市化进程的交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代表的城市公共安全的技术治理模式蔚然成型。技术治理在对公共安全治理形成巨大拉动效应的同时,也暴露出城市空间的限制使用、"数据鸿沟"影响民众参与治理及理论研究陷入"技术决定论"等弊端。对此,技术治理创新不能脱离正义观和权利观的宰制,技术治理应遵循空间正义和认真对待城市权利,以空间正义作为现代城市更新的价值导向,实现治理资源在城市空间重构中的公平分配,从集体权利、底线权利和积极权利的角度探索技术治理的改进思路,并通过技术治理的体系厘定、技术治理中人的智慧参与和城市权利的法律完善追求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15.
功利主义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西方公正观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有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按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我们如何从西方公正观的演进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教训.30年间,学界对于公平正义问题的研究就是从引进罗尔斯的《正义论》开始的.围绕《正义论》在西方展开的争议中的各种学说,包括对于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传统的回溯,后来逐步介绍进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当今中国关于"公平正义"的讨论中尽管有不同的主张,许多也是从这些学说中寻求学理的支撑.不少论者都是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说起的.就此而言,如何从学理、意识形态和实际的政策和操作等不同层面,把西方的思想、学说和实践加以梳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既是诊断资本主义社会病理的百科全书,也是马克思运用历史科学对资本主义制度伪正义属性的系统性分析。从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歃血为盟"至自由、平等、正义成为"他者",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资本运行的悖论,即"物与物平等"的背后是"人与人不平等"。无论当今新自由主义如何以"正义药方"粉饰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剥削与压迫从未改变。以《资本论》"照妖镜"观资本主义制度各派的"药方",既是对马克思政治哲学历史属性的还原,更是探寻"第二个一百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新征程中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新生代女作家的女性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女性书写”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建立真正的女性话语 ,表达女性的内在诉求 ,突现女性的个体生存经验、情感经验和生命经验 ,是异常艰巨的任务 ,它要在庞大的文化框架中进行 ,要借重文化革命的成果 ,以文化的突破为前提。在 2 0世纪的近百年间 ,中国女性文化受到现代西方女权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潮三次大的冲击和洗礼 ,“女性书写”由此获得生长空间。 2 0世纪初的“五四”文化革命是第一次 ,而 90年代以来 ,配合西方女性主义与女性批评 ,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第三次浪潮” ,① 从社会的人到性别的人到充分正视…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对马克思究竟有没有正义理论存在争议。面对这场争论,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论证了马克思不仅有正义理论,而且他改变了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正义理论以"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范式。马克思提出将"平等"作为正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并揭示出"自由"与"平等"的内在价值联结在于没有平等的自由只能是形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从朴素的"类族辨物"观念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中国民族观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蜕变。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连续统"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历史叙事",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挟带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本文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探寻古代文化族类观向现代国家民族观的演变历程,并试图从传统的儒家族类观、近代以来西方民族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三个方面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带有"文明决定论"和"文明冲突论"色彩的言论在西方政界时有出现。近年来,法国政界在"文明观"层面上也存在一定争执,法国正在形成关于"文明观"的新的"政治正确"语境。而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上台后因"文明观"层面上的"言语失当"已经至少两度招致批评。从理论上说,无论是"文明决定论"还是"文明冲突论",都与西方在"文明"层面上的优越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