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指在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公民、法人及其他团体获取行政机关文件等信息的法律规范。日本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日本国会于1999年5月7日通过、5月14日颁布的《关于行政机关拥有的信息公开的法律》(以下简称《行政信息公开法》)。该法分为总则、行政文件的公开、行政复议等4章44条,对行政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申请、争议处理等做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了国家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信息两种信息资源横向、纵向整合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明确主张政府信息公开超越了政府信息服务。提出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同时掌管两种重要信息资源的双重职责,既是被监督评议对象,又是最有代表性的监督评议主体的双向监督特殊角色,强调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希冀其健全机制,促进国家档案馆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3.
各地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申请"和公开诉讼的"第一案"揭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问题亟需厘清。首先,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具有主体、内容和形式三要素。其次,引起是否公开争议的几类关键信息应区别对待:历史信息一律公开、内部信息除特定情形外也应公开、过程信息一般不予以公开。再次,信息公开的例外规定过于粗糙,国家秘密的空洞漏洞应逐步填补,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认定标准有待发展和明确。  相似文献   

4.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抚养费征收信息的公开有明确规定,它属于政府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范围。社会抚养费征收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实现社会公众的监督权,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打造"阳光计生"。其公开内容包括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主体、征收对象、征收标准、征收程序以及征收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为保障社会抚养费征收信息的公开,必须完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信息公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本文对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政府信息公开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针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领域存在的法制建设滞后、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和内容范围过于狭窄、公开方式落后,以及法律救济手段匮乏等现实性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环境知情权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环境信息公开主体范围狭窄、环境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保障措施较弱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些国际法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当明确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地位、拓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扩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信息公开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提出了通过加强重点公开信息专栏建设、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梳理和目录编制、加强依申请公开渠道和机制的建设等做法提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指出全面梳理整合信息资源、不断完善信息公开目录、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建立健全公开政府信息的更新维护机制是我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规范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以及第三方,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原告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界定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原告的范围;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被告资格确定的若干问题;并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第三方的资格及其与原告角色的互换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3条规定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对第三方权益的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此规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条的缺陷在于:"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可能对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影响"无法准确界定;何谓"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难以判断;行政自由裁量权易被滥用。应借鉴政府信息公开中第三人权益保护的域外经验,完善告知义务,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确立保密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一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政府、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阐述了推行政务信息公开、贯彻落实该条例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条例>的主要内容,并对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监督机制和保障制度等进行了解读;指出要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应重视信息公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注意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制定规范的突发性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和程序.  相似文献   

11.
描述并运用射线模型理论分析《信息公开条例》中关于政府信息不予公开的规则,发现《条例》对公开和不予公开的列举规定逻辑难以自洽,尽管第八条的概括性规定弥补了这种逻辑缺陷,但其结果致使《条例》具有限制信息公开的立法效果。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出路可将第八条之原则性规定具体化特定的不予公开的事项,排除对申请者的限制,在立法技术上采用列举的方式确定不予公开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廊坊市全面推进市、县、乡三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措施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理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与稳步推进平台建设应用工作是有效推进地市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两大利器。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执行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是政府长期信息不透明下的惯性所致,也是因为对信息公开存有心结。从规范层面讲,这些阻力不是来自于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不理解,而在于对信息不公开范围的错误解读,甚至是恶意解读。科学准确地界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限制,包括界定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工作秘密、内部资料等概念,是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首要之举。  相似文献   

14.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行政程序法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对本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化,我国也在近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将实施。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内容、限制、方式、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在辩析政府信息公开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和实践的历程,并主要从立法层面提出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条例制度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重新塑造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而新条例所塑造的制度环境必将会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产生重大影响。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新条例所塑制度环境,对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审理、审判理念和裁判思路做出相应调整,尤其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裁判理由、合法性标准、类型化快速审理、行政与司法双重解纷、原告主体资格、法律责任主体认定、受案范围、主动公开、审查对象、审查重点等问题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的现状;指出在规范和加强信息公开方面,要解决好已申请公开制度的落实、申请过程的争议解决机制,秉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政府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设缺乏重视,目录检索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缺乏规范性。在检索的有效性、核心元数据、目录检索方式、二次检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此,在解决好上述问题的同时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增加目录检索的功能,如增加检索的记忆功能、提示功能等。有效、规范、创新的目录检索对于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有关行政诉讼的问题,阐述了"政府信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论述了如何理解、把握、运用、认定和处理有关对行政机关答复信息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分配,涉及国家秘密的标准及司法审查方法、"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规定,关于"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和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但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被申请的行政机关不正确及时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行政机关的义务引入社会公众视野以来,经《条例》创制后客观存在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府信息概念,便不断地接受着实践的考问。这是因为,一方面,抽象的政府信息概念在从法律文本转化为行动规则的"活化"过程中,需要经由认定而与生动鲜活的实际情形建立起对  相似文献   

20.
在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利上,公共图书馆和政府信息公开有天然的联系,它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整合政府信息服务的社会功能和法律地位,以及公共图书馆整合政府信息的优势,从而为广大民众参政、议政开辟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也利于政府及时接受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反馈,提升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