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学理论》2015,(11)
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普遍偏低,失业率偏高,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现代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如下: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政府的举措;用人单位的思想革新。  相似文献   

2.
付昌义  喻源 《学理论》2010,(17):237-238
由于近十年来的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学生就业由国家分配变成自主择业等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难,由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自身的问题了,而是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吸引政府、学校、社会、学生家庭等多方面的目光。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本文也将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相应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唐艳 《学理论》2011,(14):251-252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呈现出初次就业率偏低、就业层次偏低、录用标准偏高、工作搜寻时间偏长、工资水平偏低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用人单位、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高校应从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教育和指导、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爽 《学理论》2009,(9):99-100
在高校大学生队伍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大学校园中数量较大的学生群体,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如今,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创建和谐校园中不容忽视而又意义重大的内容。那么,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怎样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此,本文阐述了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提出了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建议,以期提升和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周世慧 《学理论》2010,(10):248-249
近年来,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紧缩、就业意识形成困难、大学生就业观念错误、就业目标模糊等问题日趋突出,这都对"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其中,地方高校的就业问题在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中,更是遇到了新困难、新挑战。因此,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及创新对地方高校的就业情况改善显得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新局面的打开。  相似文献   

6.
高珊 《学理论》2009,(32):193-194
就业乃民生之本,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不客乐观,这本身有社会的问题,有高校教育机制的问题,也有学生本身的问题。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指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性,最后给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诸多对策,以期能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攀升,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民生工程。基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提出了扩大就业这一发展方针和战略,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共青团是高校基层的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策略如下:注重引导大学生转变自身就业理念;拓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渠道;注重强化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8)
"特殊群体"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的发展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个人访谈,从学校角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就业困难群体、少数民族就业困难群体、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与心理障碍就业困难群体给予相应的援助对策。  相似文献   

9.
郭瑞  王军  齐威  郑启航 《党政论坛》2011,(10):38-39
英国:出台“国家实习计划” 面对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却因经济迟迟不见起色而日趋严峻这一情况,英国政府、高校和毕业生都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或策略,以适应目前的环境,度过大学生就业最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王力军 《学理论》2009,(2):114-115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势必会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压力。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扩大就业面,高校自身必须充当这个调配者的角色。鉴于目前大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普遍现象,笔者尝试提出“关于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导师制”。通过此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事业单位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考验。女大学生承受着应届毕业生就业普遍困难的大环境,又受到传统观念、生理心理、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就业显得尤为困难。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简单概述,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原因,并提出女生生理心理障碍的克服;用人单位的理性排斥行为的解决;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引导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倩倩 《学理论》2014,(20):252-253
伴随着高校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警院大学生受到职业特殊性的影响,就业范围比较狭窄,毕业生在就业心态、择业信息、就业前景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警院学生应当调整自身就业观念,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应对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3.
肖玉菁 《学理论》2013,(6):254-25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使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困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各大高校的扩招和中国就业政策及就业制度不断发生变化,使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待业时间过长等问题逐渐突显,这就影响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以及从国家、政府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就业难的基本对策,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从而实现高校本科毕业生充分和谐的就业局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创业比例低是就业困难的一个深层次原因,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广和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含金量,降低创业风险。可以通过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业的对接能力、健全高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利用科技成果创业的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大学生创业,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黄文德 《学理论》2010,(15):225-226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牵连到个人、家庭和社会,意义十分重要。因此,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就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分别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全面分析、总结,阐述了加大就业工作指导力度,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0)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模拟面试是提高大学生面试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参与模拟面试的情况调查,对有效开展模拟面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分析,探索高校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模拟面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和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学生毕业学校的知名度,三本院校学生会遭遇更多的就业困难问题。认知重评团体辅导技术作为一种积极导向的心理辅导方法,在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身感受,通过榜样的积极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识别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新的认知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取代就业压力下的焦虑情绪,从而有效改善三本院校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压力环境下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雇主、高校、学生各方都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出发,发现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上。而在就业市场上,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是因为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观念落后、实践能力不强、功利心较强和应聘求职能力欠缺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学校、社会、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找到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3)
分析了近几年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现状,并结合艺术自身的专业特点,为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提出了几点策略,同时也为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上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