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晨12点,我像往常一样,与上夜班的队友做好了交接班。刚要下班,就见一位老太太背着两个大大的行李包来到了岗亭。我们热情地把老人请进了岗亭,倒了一杯热茶。一打听才知道,老人是河南人,独自一人来深圳看望儿子,不料中途坐过了车,老人年龄大了,眼神又不好,下车没有多久便迷  相似文献   

2.
12岁的小女儿痴迷日本动漫,为了让她对日本有所了解,今年暑假专程带她去了趟日本。虽然我已去过多次。在日本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我不知道女儿的小脑瓜里对日本究竟有了多少认知,但我能感觉到她和我一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美酒,一小滴就叫人回味;有一种音乐,一小段就叫人陶醉。知道“迪克牛仔”,便是从喜欢他的一首歌开始。当我哼唱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历经沧田桑海,会不会有勇气去爱?”心中便荡漾着激情,也从此记住了这个有点古怪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5.
我童年时代,在日本铁蹄的蹂躏下生活过一段时光。而对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的岁月又是无法忘却的,因而每到日本投降纪念日“八·一五”,总会在心中荡起历史的回光流影。特别是战后的日本,从未做过忏悔,更引发了我的愤愤之情。近日阅读《20世纪大全》史料,日历牌告诉我21世纪的第一个“八·一五”又临近了,便引发了这篇文章。记得上个世纪之末我出访过日本时,有一次喝日本的“清酒”喝得多了一点,便斗胆对日本友人说了个自撰的寓言。我说: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镜子的人,是个伟大而聪明的智圣。之所以如此,在于人们无法自知其形影之时,给人们一个自  相似文献   

6.
春天去淮北,当然不是去看“战地黄花分外香”,也没有去凤阳感悟农村承包责任制带来的能量释放。我去了濉溪,那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却有数千年历史的地方,濉溪的知名度甚至不如她盛产的“口子酒”。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县曾是嵇康的故乡,又有多少人知道石破天惊的淮海战役从这里打响……  相似文献   

7.
章治安印象     
一个很炎热的中午,朋友约我去聚会。我照例问都有哪些人,他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你来就是了。这是一位与我有多年文字之交的朋友,又有一年多没有见面,我只好遵命去了。朋友介绍大家时,不知道是有意忽略,还是无意疏忽,把一位企业家只轻描淡写地称为老板。什么企业,生产何物,讳莫如深。而这位老板,不苟言笑,一脸严肃。他只说过一句话,说不会喝酒,表示歉意。忽然,一位年轻英俊的先生丢出一句话,说这位老板只有一大爱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和龙云是汇文中学同届同学。读高中的时候,彼此不熟,只知道那时他爱踢足球,个子矮小,却动作机敏。稍微熟悉一点,是在"文革"中,那时北京中学分成两派,我们同为一派,自然便亲切了许多。我们汇文中学是男校,除了每年国庆为到天安门广场去跳集体舞,和临校女十五中的女生捉对练舞之外,和女同学接触有限。"文革"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早晨去楼下就餐的时候,远远便看见一群老人在议论纷纷。原来,卖早餐的农民工夫妇回家过年了,拿着碗、盆的老人们扑了个空,一时没了主张。看到这种景象,我突然打了个激灵——原来,那些起早贪黑,为钱"卖命"的早餐工,其实是在为我们  相似文献   

10.
无邪     
收到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老人书赠的横幅,我的欣悦和感激之情是难以言喻的。大约是知道我喜欢诗,老人题赠的是《诗经·駉》中的那句“无邪”,省略了句首语气词“思”字。今天早晨,我正欣赏着横幅上千帆老人那遒劲饱满的书法,企望着能对“无邪”两字的深意有所领悟的时候,便听到北京音乐台的广播里说,眼下一些高等学府里的硕士学位,正在成为许多“经理”、“老总”们新的进攻目标。这消息乍听起来,很让人有些高兴!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些自觉注重增强个人文化素质、提高个人知识层次的企业领导,这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建设,自然应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一点点温馨     
这天吃过午饭,又该是我到敬老院去看看老人们的时间了。也许是那一份难免的孤寂的缘故吧,老人们向我投来的照例是不无感激的目光。我刚到敬老院不大一会儿,便见前后七、八个年轻人推着自行车进来了,不容我定睛细看,便听到前面的老人正和他们打着招呼,听来挺亲切的。原来,这是镇上的一群理发的个体户,今天是他们为敬老院义务理发的日子。老人们似迎接贵客一样的把他们迎至各自的房间……这群年轻理发师傅的到来,使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他们自身的存在。时下正是腊月中,在这样的理发生意的黄金季节,人们都恨不能摇身变出几个…  相似文献   

12.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13.
儿时,每逢春节,父母总是带我们去庄希泉爷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名誉主席)家拜年。母亲讲,庄爷爷年轻时在厦门从事抗日活动,被日本人抓起来押解至台湾,正好与祖父同关在台北的监狱中。两人互相鼓励,成了挚友。记得每次去拜年,庄爷爷都会对我们讲,你们的先祖父很了不起,一年中有好几个月被日本人关起来。他是抗日英雄,是台湾的“圣雄甘地”……那时我年幼不谙历史,感觉像听一个离我似近又远的英烈传奇。长大后,我知道了圣雄甘地是领导印度人民以非暴力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民族英雄;也知道了先祖父在日…  相似文献   

14.
基隆永昌茶庄是一家出售台湾高山茶叶的专卖店。老板对茶道颇有研究,以他茶叶的质量和泡茶功夫吸引了一批常客。我的堂侄便是其中的一个。采访路过基隆,在堂侄的盛情鼓动下,不喝茶的我也只好客随主便了,不过讲好了,只逗留20分钟。走进店面并不起眼的永昌茶庄,只见中间摆着一张矮脚圆桌和几张板凳,柜台和一面墙摆放着各式茶叶。店主人和我们寒暄几句,便请我们入坐。店主人名叫谢文雄,50开外,尽管头发灰白,但脸色红润。见到常客,又有来自远方的基隆同乡,他显得有些兴奋。“白色大瓷杯,是‘茶海’,用来泡茶,叫公道杯,长高…  相似文献   

15.
与他相识,是为着每天一根香喷喷、“开了花”的火腿肠。只知他是一个做烧烤的老人,姓甚名谁,一概不知。 我刚到电影院门口的巨型广告牌下,老人就在人群中看见了我,微微冲我笑笑后,又埋头烤他的豆腐、牛筋、火腿肠了。时间尚早,离儿子放学的时间少说也还有5分钟,我将一元的零钞交到老人手里,便抬头看广告牌了。《男人为何夜不归》、《锁不住的女人》两个  相似文献   

16.
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非常崭新的话题:全球治理。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几个发展阶段和最后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对于有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之称的原始社会的具体情况,我们且不去说.只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帝国主义阶段,便知道压迫必有反抗,特权带来争夺。于是战争不断.逞强称霸,愈演愈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局部战争至今仍在进行。广大人民群众和明智之士总希望实现持久和平、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17.
瓷器 中国     
“不论我们在哪里,我们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一首走遍世界都能听到的歌。几年前,我在美国纽约的唐人街,孔夫子像前的长椅上,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那里,遥望着夕阳落日。老人军人般的坐姿吸引了我,我们坐在长椅上攀谈了起来。老人姓陈,出生在江苏和山东交界的一个海边古镇,夕阳的余辉中,浓厚的乡音里,陈老伯讲述着他的故事。“那是冬天,俺娘给我一只碗,让我上街买一碗热面吃,我还没走出多远,就被抓了壮丁,当年我只有十四岁。几天以后就开始打大仗了,徐蚌会战就是你们说的淮海战役。可我什么都不知道,就…  相似文献   

18.
我并不为我受到的“冷遇”感到遗憾,倒是让我对这位穿球鞋的老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一个很炎热的中午,朋友约我去聚会,这是一位与我有多年文字之交的朋友,又有好久没有见面,我只好遵命。去了很尴尬,座中没有我认识的人,虽然彼此说些久仰之类的话,却不曾谋面。朋友介绍大家时,不知道是有意忽略,还是无意疏忽,把一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发表《台江苗族的盘瓠传说》一文,我有疑义,故趁去台江看望病友之机,与酒素同志一道于去年冬去台拱寨及张家寨作了调查。在县志办的张德麟同志陪同下,我们访问了年已88高龄的老人(台拱寨王文炎老师的堂叔)。去到他家,用苗语说明来意,他很乐意介绍。老人说:“我年纪大了,头脑不那么清楚,多的已记不得了,只记得‘篓江略’(过鼓社节)是祭‘妹榜妹留’、祭历代祖宗,鼓塘就在背后山腰草坪上, ‘篓江略’是很热闹的”。 次日,我们主张家寨访问。碰巧,在途中就遇见一老太太,她也是86岁高龄了,但很健谈。她说:此地王家才过“篓江略”,我们南东寨和台拱寨王家是兄弟,是一个“江略”,  相似文献   

20.
小鸟又自由了霍达隆冬一日,一只麻雀闯入我们住的这幢居民楼,在楼梯间飞来飞去,却“咚”地一声撞在玻璃上,如坠石般落到地上,成了我的俘虏。北京城里虽广厦林立,却没有这只麻雀的栖身之所;虽佳肴珍馐应有尽有,却与它无缘。我决定将其带回家去,解其食宿之忧。何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