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4年 8月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和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耐格里继《帝国》一书之后又联合推出新著《大众———帝国时代的战争与民主》① ,他们把自己写作《帝国》到《大众》的过程与霍布斯写作《论公民》到《利维坦》的过程相提并论 ,认为霍布斯从新生的资产阶级谈到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形式 ;而《帝国》和《大众》正好相反 ,从新的全球帝国主权形式谈到了帝国内部生长出来的新的全球阶级———大众。我们这里翻译介绍的是《大众》的《序言》部分 ,希望给读者提供一点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巴夏尔·阿布 -曼尼的文章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出发 ,对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理论提出了批评 ,他的具体分析 ,尤其是关于帝国主义与战争部分的分析 ,对我们阅读《大众》一书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纽约书评》2002年11月7日发表亚历山大·斯蒂尔(Alexander Stille)的文章《来得太早的启示录》,从意大利极左政治的角度评述了米歇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为我们解读《帝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关于《帝国》的介绍,可以参见本刊2002年第3期《全球治理还是单极霸权?》和2002年第7期《超国家的“帝国”秩序还是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评<帝国>一书》。  相似文献   

3.
《帝国》: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拉沃热·齐泽克先生在关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文章《哈特和耐格里为21世纪重写了(共产党宣言)吗?》,对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一书进行了分析,他虽然肯定了该书在寻找未来革命潜能方面的积极价值,也指出其局限:缺乏社会经济方面的具体分析。齐泽克认为我们今天仅仅回到马克思、重复马克思的分析还不够,还需要回到列宁,像列宁那样抛弃僵化的思想,重新认识当前的世界。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帝国的逻辑     
2004年5月底-6月初,《帝国》(Empire)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来华访问,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作了多场讲座和报告会(其间,两位作者应本刊编辑部邀请,与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座谈)。本期《文化理论》栏目组织了相关的四篇文章,意在深入理解《帝国》一书的精神实质,促进国内学界及广大读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本栏目上期文章中,意大利著名学者安东尼奥·耐格里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法哲学教授达尼罗·佐罗探讨了《帝国》一书与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帝国”的概念问题。在本期文章中,他们将继续探讨“帝国的辩证法”问题和大众革命的可能性。帝国的辩证法 佐罗:我认为您的帝国理论中有一个方面有点问题,那就是黑格尔、马克思和列宁式的典型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特和耐格里在《帝国》一书中列举了种种事实,证明当前一系列国家和超国家组织的联合为资本的全球化提供了动力,从而使“帝国”主权取代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大卫·S.佩纳(David S. Pena)对此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全球化并不一定带来民族国家的衰落。 佩纳认为,如果“超国家”意指独立于特定的民族国家或某些民族国家的联合,那么联合国、北  相似文献   

7.
英刊《激进哲学》第120期(2003年7—8月号)发表了安东尼奥·耐格里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法哲学教授达尼罗·佐罗关于《帝国》一书的访谈。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大众的历险     
《帝国》一书出版后,激起了广泛的评论。哈特和耐格里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大众的历险》一文,对这些评论作了回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谁来改变这个世界:工人阶级还是大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时代变了 ,工人阶级已不是革命主体。克里斯·哈曼在美网站www zmag org ( 2 0 0 4年 5月 6日 )上以《工人阶级和大众》为题撰文 ,从重点分析当前西方工人阶级的构成着手 ,说明全球工人阶级在壮大成长 ,其历史地位是哈特和耐格里等学者认定的“大众”或任何其他社会力量所无法取代的。该文主要内容如下。一、以“大众”取代工人  阶级历史地位的思潮  自从热那亚事件和“9·11”事件以来 ,世界各地社会运动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反对现存的制度 ,而是如何战胜这个制度。改变这…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以来,意大利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意大利学者乔治·阿甘本和安东尼奥·耐格里在国际左翼学界也很有影响。意大利左翼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总结意大利近30多年来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在信息化、后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探讨。保罗·维尔诺和迈克尔·哈特编选的《当代意大利激进思想:一种潜在的政治学》一书,收录了意大利当代左翼理论的一些代表性的文章,为我们了解意大利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概况提供了线索。这里我们选登该书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哈特撰写的题为《作为革命思想实验场的意大利》的序言部分,它介绍了意大利革命运动及激进思想的历史发展,认为它们为世界其他地方革命运动和激进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榜样。另一篇是毛里齐奥·拉扎拉托的《非物质劳动》一文,它介绍了非物质劳动这种劳动组织的新形式,认为非物质劳动正处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新的十字路口,它不仅生产了商品,也生产了主体性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政治家》评说当代重要思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新政治家》杂志2003年7月号发表文章《我们时代伟大的思想家》,邀请一些著名学者对当代思想界进行了评说,评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里我们选取的是与人文学科有关的几个人物,他们是:诺姆·乔姆斯基、雅克·德里达、凯特·米利特、让·鲍德里亚、安东尼奥·耐格里和马莎·努斯鲍姆。评论文章撰写者的名字附在每个人物的介绍文字之后。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哈特和耐格里的中国之行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本文探讨了哈特和耐格里的中国之行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汤姆·默茨的文章《草根全球主义》,认为哈特对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各种运动的多样性、网络化的看法沿袭了他《帝国》一书的观点,并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是哈特、奈格里"帝国三部曲"的一条隐藏的主线,他们提出了唯物主义目的论来批判福山的超验目的论,旨在通过人类主体的力量和斗争来改变世界,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们认为,历史终结论被强加给大众,通过消弭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力量来保持现状。哈特、奈格里提出打造作为后现代革命主体的诸众,以共有制和诸众民主来替代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福山近年的"政治秩序转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他们的批判的回应,并使得相关论争走向更深层面。  相似文献   

15.
国际著名左翼学者乔万尼·阿瑞吉在英刊《新左派评论》2005年第32、33期发表了长篇文章《霸权的瓦解》,探讨了当前美国的对外政策及其根源。阿瑞吉认为,美国为应对“9·11”事件而开始实施的“新美国世纪计划”代表了它与20世纪90年代的真正决裂,美国开始采用新保守主义的帝国计划争夺全球霸权。也正是这种发展,使“帝国”、“帝国主义”等词取代了“全球化”重新流行开来,被用来描述美国兴起的全球争霸计划。阿瑞吉从全球政治经济变动即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危机出发,探讨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根源,认为这一计划破坏而不是…  相似文献   

16.
列宁帝国主义论是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主脉络和新特征。特别是近40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的纵深发展,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研究也不断深化,总体上呈现出辩护、批判和创新三种取向,国内学者侧重于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核心论断及其当代意义的阐发,西方学者则比较倾向于综合列宁和其他理论家的帝国主义理论来进一步提出新论点和新视角。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化列宁帝国主义论研究,既要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相关文本加以深入解读来建构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要关注列宁和同时代不同理论家之间有关帝国主义论述的思想比较来揭示其理论来源和创新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 2 0 0 4年春季号刊登了朱迪·考克斯题为《帝国主义 :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阶段 ?》的书评 ,评论了近期出版的四本论述当前的帝国主义的著作 ,即《新帝国主义》 (DavidHarvey ,theNewImperialism ,OxfordUniversityPress ,2 0 0 3 )、《新帝国主义挑战》 (LeoPanitchandCollinLeyseds.theNewImperialChallenge ,Merlin ,2 0 0 3 )、《今日帝国主义》 (ImperialismNow ,MonthlyReview ,July August 2 0 0 3 )和《美国权力的新官僚》(AlexCallinicos,theNewMandarinsofAmericanPower,PolityPress ,2 0 0 3 )。…  相似文献   

18.
帝国主义的新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7—8月号刊登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帝国主义的新时代》的文章,认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日益加强不是一时的作法,事实上美国统治阶级在此点上有广泛而深刻的共识。自海湾战争起世界进入了一个帝国主义的新时代。美国利用苏联倒台自己一极独大的国际局势,建立世界霸权的趋势和图谋已昭然若揭,势莫能挡。因此未来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将出现更多的矛盾,弱小国家也会以非对称的形式来进行抗争。从长远来看,美利坚帝国的梦想是不能实现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著作,泰克西埃在《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一书中解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在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民主制与民主共和国、国家消亡等观点上,泰克西埃批评列宁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泰克西埃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他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政治思想的理论区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条件下国家权力的增强、列宁研究国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批评又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仅要重视研读经典原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经典作家的思想,更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曾认真研读过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著作。 2 0世纪初形成的那种形态的帝国主义既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更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进入 2 1世纪 ,具有许多新的、前所未有的特性。2 0年代末 30年代初的“大萧条” ,在某种程度上波及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揭示了当时业已形成的“纯市场”资本主义的弊端。“纯市场”资本主义不服从国家的监督和调控 ,也极少关注社会问题及忽视社会问题所可能引发的 (对资本主义来说是致命的 )后果。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摆脱危机而提出的“新政” ,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