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凯恩斯消费函数存在着缺陷,即没有考虑理性的消费者应该是在整个一生中使其效用最大化。通过建立消费者最优规划模型,结合我国两个阶段的经济数据,可以估计出在这两个阶段时间偏好参数与跨期替代弹性的值,从而归结出我国利率政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依据此结论,可以提出相应的消费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颖 《工会论坛》2011,17(1):88-89
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也有国内消费政策的内部原因。根据我国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导向,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应当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激发预期消费;健全城乡消费环境,扩大消费;开发消费新产品,培育消费热点及方式;改善居民消费观念.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针对辽宁省现有的问题,提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终体现,是牵引供给优化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但近年来,受新冠疫情频发的反复冲击影响,消费增速呈现放缓态势,尤其是在面临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压力的国内大环境下,消费趋弱的迹象更加明显。为此,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措施。本文以成都为例,在剖析当前消费特征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其他城市消费政策,总结政策出台的理论和现实逻辑,结合成都实际提出促消费的建议,以期为成都乃至全国各地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消费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消费模式转变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经历了四种消费模式,即原始经济消费模式、农业经济消费模式、传统经济消费模式和低碳经济消费模式。目前,传统经济的消费模式已走到尽头,取而代之的是低碳经济消费模式。低碳消费模式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模式。它的实行,将极大地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全面小康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节约型消费模式是我国扩大消费需求进程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讯 《工会论坛》2005,11(6):69-70
目前,我国要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将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的发展进程。但是,在我国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而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面对现状,我们最需要的是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莉 《工会论坛》2010,16(5):59-61
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消费函数主要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和消费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消费函数对于制定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78年~200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相关数据为依据,建立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通过对比发现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有正面的影响,且农村居民的自发消费需求低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城镇居民。由于农村居民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因而启动山东省消费市场的重点在于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文章针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总量的增幅在稳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但是,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结构性矛盾。只有构建有效的宏观政策组合,打政策组合拳,使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合力,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行可持续消费,树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只有实现了可持续消费,才能保证可持续生产,并最终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以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消费方式日益科学,但农民消费能力不高、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满足率低。构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还受农民收入、农村市场、社会保障、消费政策、消费观念和商品等因素制约,为此,必须加快形成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拉动机制、环境促进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商品供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单纯的鼓励消费政策不能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我国消费需求不足表现为消费率偏低且呈持续下降趋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不足。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投资—消费长期失衡的恶性循环、经济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下降、分配政策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扩大消费需求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分配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相关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扩大内需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应对出口导向战略遭受严重挑战的现实选择;是推进我国经济整体转型的持久动力。为此,在分配政策上,要着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财政政策上,要加大减税力度,扩大企业投资规模;在货币政策上,主要防止通货紧缩,努力保持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阶段,消费模式主要受消费意识、技术水平以及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因此,应加大政府的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将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者的理性消费结合起来,形成低消耗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从而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4.
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根据宏观经济形势,选择正确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消费政策和外贸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通过1978-2008年的实际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消费刚性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效应,而财政支农投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并不显著。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消费刚性对于农村居民均具有"挤入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系数显著小于收入的系数,这说明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对农村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我国消费趋势和消费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消费观念的滞后影响即期消费的增长,同时弱化了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效果。文章分析了新世纪我国消费趋势和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郭伦德 《理论前沿》2003,(17):32-33
之所以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和贷款利息率,是因为据说降息可以起到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作用。可是,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降息预期的政策效应难以发挥出来?(一)降息不必然带来家庭储蓄的减少和消费、投资支出的相应增加假定一般家庭支出(G)可以划分为必要性消费支出(C1),预防未来意外事故支出(S1)和自由支出(O)三部分,则:(1)C1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和家庭必要性消费的支出范围;假定物价不变,它是当前收入Y1的函数C1=f(Y1)[1]。(2)S1取决于对未来收入和消费(可以看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由供给主导型的增长向需求主导型增长的转变,而当仅靠松动财政和货币政策还不能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时,消费政策的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我国目前应采取的消费政策有: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们的收入预期,在推进住房制度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同时,推进工资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启动农村市场。当前,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青岛市农村消费呈现出消费能力增强、费意愿强烈、消费环境改善、惠农政策显效等趋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健康消费两个方面,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西部农民家庭消费存在消费行为落后、消费倾向偏低,消费质量不高等非可持续性特征。为使西部农民家庭可持续消费得以顺利实现,政府应积极推行有利于扩大西部农民家庭消费的财政政策;落实支农扶农的金融政策,发展农村小额消费信贷;实施科教兴农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引导西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转变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局面,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