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课》2012,(18):21-21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表示,伊朗经济必须摆脱依赖石油出口的“陷阱”。与此同时,伊朗总统内贾德承认,由于遭到国际制裁,伊朗正面临经济困难境地。此外,伊朗方面还表示,将就欧美单方面采取制裁措施提起法律诉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怀疑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试图发展核武器。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8):59-59
伊朗总统鲁哈尼日前在国防部会议上表示,该国已放弃制造核武器。他指出,放弃制造核弹的决定基于“道德原则”。此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曾发出宗教指令,禁止在国内生产核武器。不过,虽遭到伊朗方面的多次否认,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坚持认为,伊朗试图制造核武器以对抗西方。  相似文献   

3.
杨文彬 《党课》2013,(21):78-81
2013年6月,哈桑·鲁哈尼击败多名保守派候选人,当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七任总统。8月4日,鲁哈尼正式宣誓就职。鲁哈尼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能在激烈的选战中胜出?其当选伊朗总统后,能否为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带来新契机?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这位伊朗新总统,看看在他的引领下,伊朗到底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海湾地区最近战云密布,以色列、伊朗和美国三家频频隔空放话,局势仿佛一触即发。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贾法里宣称,伊朗若遭受军事打击将以控制海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通道来进行反抗。美国驻波斯湾的海军第五舰队司令科斯格里夫中将则发出警告称,不会允许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截断重要的石油通道。此前,曾传出关于以色列将在一年内打击伊朗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16):113-113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日前说,伊朗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把纯度为20%的浓缩铀的生产活动从纳坦兹铀浓缩设施转移至福尔多铀浓缩厂,并将其产量提高两倍。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是以民用核计划为掩护,试图制造核武器,但伊朗对此坚决予以否认。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表示,伊朗不会放弃其铀浓缩活动,伊朗的“核列车”没有“刹车”,也没有“倒挡”,并决心继续推进其核计划。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宣称,伊朗已掌握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这是自伊朗核问题曝光以来.伊朗高官首次承认伊朗有制造核武能力。伊朗核研发需要化费巨大物力人力资源.长期以来.伊朗政府有意将其升格为国家尊严象征,因而得到朝野一致支持。但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24):4-11
近日,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伊朗核问题报告的出台,之前一度被媒体热炒的西方国家和以色列要攻击伊朗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以色列官方不但罕见地在多个场合表态要动用武力消除伊朗的核设施,总统佩雷斯更直截了当地发出可能空袭伊朗的恫吓;而一直视伊朗为中东地区最大威胁的美英高官也不甘寂寞,竭力为下一步可能要进行的军事打击伊朗大造声势。眼看着,一份由核报告所引发的战争危机正在中东地区上空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8.
伊朗核问题3月13日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已是美国国家安全计划的焦点,布什政府正推动一场针对伊朗宗教领袖的运动。据《华盛顿邮报》3月13日报道,布什一直在召集专家学者开闭门会议,向他们征求对付伊朗的方案,同时加紧对伊朗国内反对派的资金援助,在华盛顿专门设立伊朗办公室,并在伊朗邻国增派外交人员,加强对伊朗的监视。  相似文献   

9.
田文林 《学习月刊》2009,(13):46-47
近两年来.伊朗一直处在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而今年伊朗最牵动人心的大事.恐怕就是伊朗大选了。6月13日.如火如茶的伊朗大选最终揭晓.艾哈迈德.内贾德以绝对优势战胜其他3名竞争对手.再次当选总统。因反对派对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存在异议.加上外国势力干预.伊朗大选后出现激烈冲突.伊朗局势仍在动荡.这位特立独行的伊朗领导人,  相似文献   

10.
世情     
政要:伊朗新总统哈桑·鲁哈尼 64岁的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新一届总统。他是本次选举中唯一一位神职人员,但却被认为是温和保守派,得到前总统哈塔米和拉夫桑贾尼领导的改革派的支持。除此之外,鲁哈尼同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关系密切。哈梅内伊对伊朗所有重大决策拥有最终决定权。  相似文献   

11.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16):8-8
伊朗捣毁美间谍网络 5月21日,伊朗情报部宣布,伊朗侦破并摧毁了一个美国中央情报局建立的间谍网络,逮捕了30名涉嫌为美国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并在世界各地确认了42名中情局特工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国际概览     
《党的建设》2013,(5):9-9
A 4月9日,伊朗南部沿海布什尔省发生6.1级地震;16日.伊朗东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地区又发生7.8级强烈地震,这是40年来伊朗发生的震级最高的地震;18日,伊朗南部再次发生5.2级地震,多间建筑物受损,数人受伤。  相似文献   

13.
伊朗处在活跃的地震带上,是地震频发国家。近年来,伊朗发生的最严重地震是2003年12月26日的巴姆大地震,有3.1万人丧生,约占该城人口的1/4。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伊朗有着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1,(24):19-19
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今年12月2日下午关闭,使馆人员当天乘坐一架包机返回伊朗首都德黑兰。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11月30日下午2时前后宣布,关闭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伊朗外交人员48个小时内离开英国。出于安全考虑,英国方面事先没有公布伊朗外交人员离境最后期限的确切时间。  相似文献   

15.
伊朗航空公司的一架坡音727客机,于当地时间1月9日坠毁。据最新消息,机上至少有80人遇难。纵观伊朗近30年的空难记录,飞机坠毁已不鲜见。伊朗方面将其归咎于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制裁致使伊朗无法从西方国家购买新型客机或飞机零部件。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伊朗国内最近出现的动荡过后的平静,英国广播公司6月23日报道称,经历过上周末严重的冲突后,伊朗出现了一种不安定的对峙气氛,星期一又出现了警察和抗议者的小规模冲突。伊朗目前的局势是政府和反对派双方都在权衡他们各自的选项。  相似文献   

17.
徐占伟 《党课》2008,(1):76-79
最近一个时斯,美国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战略博弈攻防不断、好戏连台,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三方角力之下,美俄关系、美伊关系寒流阵阵,而俄伊关系不断升温。2007年10月16日,在伊朗面临美国新一轮制裁、国际处境十分孤立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毅然出访伊朗,出席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二届里海沿岸国家峰会,成为1943年以来首位造访伊朗的俄罗斯及前苏联国家元首。普京明确表示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警告美国不要贸然对伊朗动武。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的一次出访中,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高举“反美大旗”,与众多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国家结为“战略伙伴”。在白俄罗斯、伊朗这两个美’国所谓“暴政前哨国”,查韦斯与这两国领导人相谈甚欢,大肆抨击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访问伊朗的第二天,查韦斯还在德黑兰大学接受了内贾德总统颁发给他的伊朗最高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反对帝国主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9.
刘宝莱 《党史博览》2009,(11):42-44
应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卡鲁比的邀请,万里委员长于1990年5月6日至9日.对伊朗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首次出访伊朗。伊方给予了隆重、热烈、友好的接待。陪同万里委员长的主要成员,除全国人大几位领导外,还有齐怀远副外长。  相似文献   

20.
董德兵  韩爱勇 《党建》2012,(3):63-64
2011年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称“伊朗与核武器研制相关的活动可能仍在继续”,这让一直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心存芥蒂的西方如坐针毡。英国随即决定停止与伊朗所有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往来,关闭伊驻英使馆,德法荷也召回各自驻伊朗大使;伊朗发生了示威者冲击英驻伊大使馆事件,并高调举行最大规模军事演习,展示核科技成就,声称若出口石油遭禁售,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