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双一流"建设中,贵州各高校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民生急需,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推进区域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推动高校重点突破。贵州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正在全面提升。今年初,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名单中,贵州获批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9,(10)
正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建设科教强省目标,聚焦我省产业急需和未来发展,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加快"双一流"与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努力提升高校创新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实施"双一流"建设,大力开展"头雁行动"。按照"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的总体要求,分层次加快推动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或前列。通过"固巢留凤",留住龙江科技领军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各高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建设,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创新,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贵州纵深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大力实施"双万计划",不断优化学科和学位点布局,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内涵发展。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贵州各高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从速度规模上转到结构调整上来。"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是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通过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全省高等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贵州大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  相似文献   

5.
正纵深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内涵发展。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贵州共有4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目前,全省已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92个、省级一流专业250个,一流专业占总专业的26.09%。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术是大学的根基,发展学术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求贤》2014,(11):54-54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并指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当晚,教育部正式给出回应: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中国特色,强调战略引领,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大学治理能力,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核心力量,在"双一流"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的一流方向发展,但仍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发挥,阻碍"双一流"建设进程。依托"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应通过完善制度保障、注重平等对话、加强专业培训及优化工作分工等路径,打造一支具有一流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诺奖公布,慨叹国内大学不能培养出"大师",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症候。这背后,透露出一个强烈的共识:中国需要世界一流大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是对这种焦虑的回应。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也有着现实的基础。从学科发展看,国内顶尖大学不少基础研究已经站稳世界前列;从基础教育对高校供给看,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甚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提高高校领导力,一是要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在政治方向、选人用人、组织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二是要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学章程、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三是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全面推进高校综合改革;四是要通过提升领导素养、完善领导艺术、正确用权、鼓励工作创新来合理发挥领导者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1.
洪银兴 《求是》2012,(11):57-59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要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因此,我们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又要有充分的自信和高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6,(7)
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在"双一流"这场大考中,高校党建既是基础题,也是必答题,答不好这道题,就丧失了得高分的根本,是考不及格、考不好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占据重要的比重,认真分析该群体的思想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思想政治引领途径。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职教师70%有海外留学背景,党外人士占比50%,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基础和代表意义,通过群团建设、分类施策、联谊交友等制度,增强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感,发挥好他们的人才智力优势,为高校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发展,保持高校和谐稳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挥党委在高校软环境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的蓬勃发展,是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根本力量。1998年,江泽民同志对我国教育界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引发了全国高校对自身定位的重新反思。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以崭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创建一流大学,成为众多高校的追求目标。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本文主要探讨党委在高校软环境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问题。一、高校软环境建设的涵义大学的软环境是指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和风貌,是一所大学的内在品质。一流大学必须有自己的境界,有…  相似文献   

15.
正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高校、做特市(州)高校,贵州将支持指导省属高校、市(州)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办学目标开展"双一流"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纵深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迈向"双一流"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遵循。只要切实把我们党独特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等优势转化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双一流"建设就能呈现它的鲜亮底色。高校党组织应通过把握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治理水平、推进党建创新、联系服务师生、营造良好氛围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双一流"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潘月明 《世纪桥》2011,(9):108-109
香港科技大学从建校到发展成为亚洲顶尖、国际一流院校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科大的迅速崛起离不开科大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分析香港科技大学发展规划,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特点,也必将对我国高校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汪霞 《唯实》2015,(3):75-76
一、江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现状一般而言,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大学通常具备以下几大基本特征: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流的人才;发展高水平的学科和科学研究;具备精良的办学条件;建构完善的大学规章制度;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江苏是我国高等教育大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稳步推进。现有普通高校130所,其中本科院校48所,"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11所,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履行办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使命的战斗力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助推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任务,在全国高教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如何建设一流大学成为高教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与建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所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社会功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反映出该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而这三大功能的基础则是学科建设。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一流的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推动知识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基地。因此,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大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加强学科建设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