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1970年底,由于台湾的报纸披露美国要把钓鱼岛(台湾称为钓鱼台)归还日本,引起旅居美国、加拿大的台湾留学生的强烈不满,激发了他们爱国保土的热情,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这场运动迅速扩大到港澳学生和华侨中,迅速扩大到欧洲、日本的台港澳留学生中,甚至扩及到台湾,在台湾造成很大的影响。 经过这场运动,广大台湾留学生提高了觉悟,认识到只有国家统一,增强总体国力,我们才不会被帝国主义欺负。于是“保钓运动”把重点转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在1971年底发起了“中国统一运动”。“中国统一运动”是“保钓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在残酷武力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后,即着力推行“皇民化运动”(日本化运动),施行一系列同化政策,欲从思想上、精神上征服台湾人民。台湾“大百科全书”将“皇民化运动”定义为:“让殖民地台湾走向‘皇国臣民化’的总体改造运动。”  相似文献   

3.
“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不仅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台湾政局及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以“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主张为纲领的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也产生了战后海外台独运动。关于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的评价,历史已作了结论。然而,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海外台独运动的有意混淆,某些人却对它与战后海外台独运动的关系产生模糊认识。本文试就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作一比较,澄清某些误解或歪曲。 (一) 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是台湾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祖国无力援救的特殊  相似文献   

4.
田毅 《两岸关系》2008,(8):72-72
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临近,伴着台湾知名人士对北京五棵松棒球场的厚爱,台湾棒球及其赛事深受关注。从1945年台湾光复至今,台湾的棒球运动非常热络,成了台湾人民生活的一部份。而今,台湾人民提起“棒球”,很容易与外汇存底、经济成长率等“台湾奇迹”联想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兰惠 《两岸关系》2001,(3):17-20
台湾新领导人执政以来,政绩不佳,岛内舆论批评新领导人放任“童子军”治国、“小孩玩大军”,造成“国政凋敝,朝局混乱”。这样的评断对这群所谓的“童子军”是否过于苛刻,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不过,“童子军”在新领导人团队中,究竟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倒是让外界十分好奇。  相似文献   

6.
李哲夫 《台声》2000,(9):11-12
对于台湾新领导人“5·20讲话” ,北京台办反应为“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的声明则明白指出 :“台湾地位未定论借尸还魂 ,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另如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直称 :“两岸新冷战的宣告” ,因为“5·20讲话”并不仅是“回避”或“模糊”“一中原则” ,又是再次站在“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基础之上。 (见《海峡评论》2000年6月刊 )可以说 ,过去10多年来台湾在李登辉主导下 ,两岸关系的政策 ,是经历了一个直线上升的“台独分裂主义”的政治运动 ,这造成了今天在台湾岛内 ,不只台湾“独立建…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台湾现代水墨画展”于8月14日至23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有楚戈、李锡奇、洪根深、袁金塔、李振明、刘国兴、李重重7位台湾现代画家的89幅作品参展,他们的画作代表了台湾近40年来老中青三代人在中国画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风格与面貌。50年代中期,五月画会与东方画会相继成立,掀起了台湾的现代艺术运动。60年代初,又有部分现代画家有鉴于全盘西化的不可行,同时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发扬有份责任心与使命感,遂又发起“中国画现代化”运动。“中国画现代化”运动在台湾发起之后,影响了东亚…  相似文献   

8.
涂征  涂重航 《台声》2003,(7):42-44
有史记载,民族英雄郑成功起兵于福建沿海,在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以后又病逝于当地,根本与祖国大陆的中原地区无缘。然而,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却有一座郑成功的战马坟。近几年来,一些外地旅游、考察团纷纷到此观光、调研,并在战马坟前凭吊,寄托哀思。说起这座战马坟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段传奇———话说当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祖国的领土台湾时,就有几千名高山族同胞前往迎接,用牛车和其他运载工具帮助登陆大军。他们把大军看做是自己的解放者、大救星。郑成功所到之处,高山族“男女壶浆,迎者塞道,”并纷纷参军参战,痛击红毛贼…  相似文献   

9.
从“皇民化运动”的失败看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配合这场战争,日本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做了全面的调整,开始实行战时的高压统治。在思想文化上,极力推行“皇民化运动”,决心在台湾塑造日本统治下的“皇民”,为日本帝国效忠卖命。整个抗战时期,尽管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处心积虑,采用各种措施不断强化“皇民化运动”,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同胞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0.
“台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帝国主义扶植下产生出来的分离主义“怪胎”。起源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台日军少壮派军官,以“天皇投降诏书有假”为借口,纠集一些台湾亲日士绅、汉奸,搞所谓“台湾独立自救运动”,以抗拒中国政府接收台湾,阴谋宣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共同维系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在三919年祖国大陆爆发“五四”运动之时,台湾已被[1本霸占了24个年头。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祖国大陆磅榜的“五四”文化革命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重重隔绝封锁,传入台湾岛内,迅即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1919年,在日本留学的台湾知识分子,成立了第一个民族运动团体“应声社”,表示要同祖国“五四”运动“同声相应”。不久,台胞在东京成立的“启蒙会”扩展为“新民会”,出版《台湾青年报》,弘扬民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大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心醉神迷。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他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带进城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意识形态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13.
“国语运动”是台湾光复后(194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运动对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语运动”所以能在台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范寿康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两岸关系》2011,(9):48-50
棒球运动在台湾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贵为宝岛“第一运动”。就像乒乓球运动在大陆一样,在台湾到处都可以看到棒球场,专业的、非专业的、老的、少的,可谓全民参与、老少咸宜。虽然在前几年台湾棒球由于赌球等事件经历低迷,但是棒球在台湾的地位不容动摇。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后,台湾刮起一股民族分离运动的邪风,主张有一个异于中华民族的“台湾民族”,以台湾为独自的共同体而有别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主张有别于中国意识的“台湾意识”’。从而在文学问题上,他们主张有别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相对立的台湾独自的文学。在台湾现代文学史问题上,他们否认中国现代文学对台湾现代文学的深刻联系,当然,他们也急于否认”五四”新文学运动对台湾现代文学的深远密切的联系。然而,意识形态和政治不能替代具体的历史真实。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和发生在时序仅仅相差三四年的、殖民…  相似文献   

16.
震憾世界的“五四”运动,以磅礴的气势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新的糈神面貌。这一运动的浪潮,迅速波及到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岛。“五四”精神启迪了台湾同胞的觉醒,岛上也掀起一场新文学运动。经过十年的生长、发展,三十年代,台湾新文学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自1930年至1937年6月这段时间,被文学界认为是台湾新文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这时期,文学社团日趋扩大,报刊杂志大为盛行,作家辈出,作品增多,台湾  相似文献   

17.
尚道 《台声》2008,(1):80-83
光从海平线上来1979年后台湾社会逐步走向一种软性权威的时代,台湾电影政策也开始出现松动的局面。但是这种松动却带来了台湾电影作品的进一步堕落,在新电影运动出现之前,台湾电影似乎已经到了所谓的“国片死亡”境地。而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成功出现,给台湾的电影业和当时一群默默无闻的年轻电影人带来了曙光。台湾新电影运动,就如同电影史上其他的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一样,在主题、形式各方面,发展出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安东 《台声》2007,(11):51-51
为了抗议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片面宣布要把中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台湾叫钓鱼台)连同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辖,从1970年到80年代初.前后近10年,海外台湾,香港留学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外”保钓”运动.后转变为“中国统一运动“。这段时期.这些爱国的台湾,香港学生在世界各地自办刊物.使台湾同胞有机会重新认识已经隔离了20多年的祖国大陆,这些刊物无疑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宝贵文献。如今这场海外华人学子掀起的“保钓”运动已经过去3。多年,当年参加”保钓“运动的海外学子们早已华年逝去.但对他们来说那段岁月青春无悔。  相似文献   

19.
“去中国化”的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编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年“解严”后,台湾的历史研究逐渐渗入本土主体性问题。李、扁上台以后,开始有步骤地将其导入中学教育,并将台湾“本土主体意识”当做培养“台独意识”的工具,以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提出的“同心圆理论”为依据,在1994年、2002年、2004年分别进行了“去中国化”的中学历史教育大变动。通过一系列压缩中国史、增大台湾史的教纲修汀,逐渐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台湾史”与中国史分离开来,并将“台湾史”作为中小学历史教育内容的主体。这种隐匿着“台独”意洪的“青少年历史思想改造运动”,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与形塑台湾青少年新的民族与国家认例。  相似文献   

20.
童庆钧 《台声》2023,(5):99-103
<正>吴国祯是上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和中国统一运动中的一员。他于1971年8月赴美国留学,当时的“保钓”运动已开始转向“中国统一运动”。本文结合吴国祯的个人经历回顾了“保钓”运动的发展。吴国祯,1947年生于台湾花莲,小学四年级举家迁居台北。他在建国中学毕业后,1966年考入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入学前的暑假,他先去成功岭军训了8个星期。大三暑期,吴国祯抽签抽到步兵科,又到凤山的步兵学校受训12个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