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互动关系是故意杀人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在杀人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这三个阶段,被害人与犯罪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影响甚至推动了杀人犯罪的产生和发展。在杀人犯罪行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被害人过错这一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一个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是 ,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人格化过程的阻却 ,提供了一个潜在被害人避免犯罪侵害、国家与社会控制犯罪、矫治犯罪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伤害犯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稳定的暴力犯罪,是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传统的犯罪学研究侧重于犯罪人,而忽视了对其对立面——被害人的研究。事实上,伤害犯罪与被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割离,有时甚至互为因果。因而要有效预防控制伤害犯罪,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需要探讨伤害犯罪及其被害人的特征,在了解伤害犯罪被害人过错及被害性的类型、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社区、个体三个层面构建被害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4.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与特定犯罪有关的当事人走到一起,共同商讨如何处理犯罪所造成的后果及其对未来的影响,是在通过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以及恢复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以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的一种司法理念。"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新的司法和执法理念,不仅反映了执法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意味着刑罚观念的变迁:从报应主义到恢复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被害预防     
当前,世界各国犯罪预防的一个明显转变就是从被动预防犯罪到主动预防犯罪;从法律制止到物质制止;从立足于行为人预防到被害人预防。犯罪被害人研究表明,要真正实现减少社会的犯罪,仅仅从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这一角度考虑是不够的。任何犯罪的发生,都是犯罪人与被害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以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为中心的犯罪预防和以被害人或潜在被害人为中心的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体系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以动态的观点去理解和分析被害预防才是全面的、科学的。也只有将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它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被害人过错与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侵害与被害是犯罪问题的两个方面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是关注犯罪侵害 ,而对犯罪被害及其与犯罪侵害间的关系的关注尚很不够。认定被害人有无过错需要把握三个条件。在司法实践中 ,被害人过错大致有挑衅、激将、贪欲、报复、失态这几种表现形式 ,其在犯罪的发生中起着诱发犯罪意识、创造犯罪实施的条件、降低犯罪实施的风险等作用。研究被害人过错、减少被害人过错 ,对预防犯罪、降低犯罪侵害的危害程度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应提高社会成员对被害人过错的认识 ,增强对犯罪的辨别力、免疫力和抵抗力 ,建立被害人过错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于暴力犯罪而言,犯罪空间条件是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必备条件之一,对暴力犯罪的空间条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暴力犯罪的规律以及探寻暴力犯罪的原因。本文依据有关调查资料,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暴力犯罪的城乡地域分布及城乡地区犯罪率比较;二、犯罪场所与犯罪实施的关系及特征;三、犯罪人对犯罪地选择的主观倾向及原因。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能使人们对暴力犯罪的空间条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加强暴力犯罪的空间防范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犯罪被害人与犯罪被害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犯罪被害人是指受到犯罪人犯罪侵害遭到损害的人,具有犯罪被害性、犯罪和被害的互动性,有时还具有可罚性或可责性。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存在无关联和有关联两大模式。从生理分布看,一般男性比女性易被害,青少年比成年人易被害;从时间分布看,深夜和每年的10-12月被害的比例最高。犯罪被害预防有社会被害预防、群体被害预防、个体被害预防三个层次和被害前预防、被害中预防和被害后预防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社会契约论预设了国家权力源于公民协商基础上的契约这样一个前提,作为国家权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刑罚权也来源于个体权利的让渡。在刑事案件中,不仅存在犯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存在着犯罪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冲突关系。刑事和解制度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注重刑法领域中犯罪人与受害人冲突关系的调适,立足于从抽象的国家法益保护转向具体的被害人保护理念的转变,从满足社会“公意”的报应情感到关注被害人的实际利益,注重平复被损害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社会契约思想及现代法治国家义务观的集中体现,从犯罪学和被害人学的角度,更反映了犯罪人与被害人利益衡平保护的原则。该制度通过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回复由于发生犯罪而.失衡的法秩序及国民对刑事司法的信赖,由此安定社会秩序。以此为基础,结合黑格尔的等价理论,针对不同的犯罪形态,以犯罪人的赔偿为前提,综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使犯罪被害人不仅获得形式上的平等和公正,更重要的是获得实质上的平等和公正。  相似文献   

11.
控辩平等问题是刑事审判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我国现行实判制度在控辩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控辩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法官只能作为案件事实的认定人和适用法律的裁决者。实现控辩平等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诉讼结构 ;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 ;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的公诉水平 ;有利于健全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的最大类书。创意并真正主持这项工作的,是清康熙皇帝之三子诚亲王胤祉的老师陈梦雷。全书在康熙晏驾前已经完成。雍正帝胤祯即位后,因对与其争权的前太子胤、三哥胤祉极为不满,所以对为胤祉主编该书的陈梦雷痛恨至极,将其流放。该书原稿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可能在陈梦雷家被查抄时销毁,这是该书成书过程至今不详的原因。乃礼  相似文献   

13.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观,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创新,他们在不同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传承、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加强这项制度的建设,搞好我国的政党建设.我国的政党建设,一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二是参政的中国民主党派的建设.笔者尝试探讨二者的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近期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问题。对此,应继续稳定和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建议恢复婚检,加强婚育、保健和教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惩用B超鉴定性别后有意堕女胎的行为;加强计划外生育的管理,健全城乡基本保障制度,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之中,新建本科院校也应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途径是全方位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其本质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根本路径在于确立高校的独立市场法人地位,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持高校在市场竞争与社会服务中获取办学资源,实现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本质作出了基本的规定,依据这一规定,本文指出,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前提是政治变迁,政治变迁的实质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宪政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由此决定了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的方向是实现社会控制、管理和服务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要有效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就职工自身说,需切实提高其素质。这也是维护 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同时还应包括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诚信观和社会责任观。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史实,论述苏东党脱离群众、丧失民心从而导致亡党亡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论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党无往不胜的法宝.认真地研究和吸取苏东亡党亡国的教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