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孔佛二语联用的,出于金圣叹。“或问金圣叹度岁如何?答扎云: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两圣人一语尽之矣!”(顾公燮:《丙午日记》)现  相似文献   

2.
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谈到“知”。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了解、理解之意。综合起来,孔子的“理解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克己知人。孔子一贯主张克制自己。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怒,不也是君子的品德吗?不仅如此,孔子还主张积极地去理解别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  相似文献   

3.
学问不管饱     
鲁哀公四年,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一度绝粮。时有西鄙野人负粮来见,对孔子说:“您老先生的年纪不算小了(孔子时年六十一岁),学问恐怕也是很大的,却仍不免于挨饿——学问之无用,可知矣!”孔子微笑着点头称是。 客人走后,子贡问孔子:“老师您曾教导我们,学问之道,可以齐民,可以治国,可以修身,可以立言——可您刚才怎么说它没有用呢?” 孔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他所说的‘有用’,不过是‘温饱平安’之谓也。学问又不管饱,我跟他说什么呢?” 子贡说:“然则学问就不可以用来干禄(求取功名利禄)吗?” 孔子说:“干禄的问题我过去讲过了(见《论语  相似文献   

4.
茄子的好坏     
富翁对仆人说:“茄子增进食欲,是好东西.”“不错,”仆人说,“难怪它戴着顶王冠.”几天后,富翁又说:“茄子倒人胃口,还生痰,是坏东西呢.”“是呀,”仆人说,“瞧它头上长着刺呢.”富翁不满意了:“前天你说茄子是好东西,今天又说它是坏东西,什么意思?”仆人说:“我该怎么说呢?我是老爷您的仆人,不是茄子的仆人呀.”  相似文献   

5.
国学赏析     
《侨园》2018,(11)
正【选自】《论语·子罕篇》【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注释】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相似文献   

6.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年轻朋友抱怨家中的老人性情古怪,不易相处;听了以后,往往想起孔子说的几句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这段话的意思是,子女尽孝,难在对父母和颜悦色。假如仅仅是有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现场短新闻评奖在大邱庄举行,当天禹作敏来看大家。他介绍了大邱庄的一些情况后说,以前有人批他,说:“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口号不对,怎么能向钱看呢?他反驳说:你没有钱能办事吗!现在大家都讲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什么,记白了还不是钱?农民理解问题就那么简单,讲求经济效益就是向钱看。禹作敏还讲了个故事:有一次,有个领导干部到大邱庄。禹作敏问:“你这局长一月拿多少钱?”“二百多吧。”“想多拿点“吗?”“不想。”“你说这不是神经病吗?通过正当渠道多收入一  相似文献   

8.
闻斯行诸?     
【原文】子路问;“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仲由,字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求,字子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公西赤,字子华)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迟之。”(选自《论语·先进篇)、) 【译文】子路问孔子:“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就擅自行动呢?”冉有问:“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公西华问道:“仲由问您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这样’;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  相似文献   

9.
(一)所谓“推己及人”,是说从自已本身出发,拿自已和别人作比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并且反省自已,对自已的言行作出道德评价。经过进一步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已的道德境界。在中国伦理学史上,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首先是孔子提出的。在孔子看来,“仁”是一般人的最高道德境界,具有了仁德的人,也就具有了各种美德。他认为实现仁德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自己有所树立,首先要别人也有所树立;自已有所通达,首先要别人也有所  相似文献   

10.
唐瑾 《民主》2006,(7):44-45
平日交谈,读书看报,常耳闻眼见“粉丝”一词,其评说意见不同,褒贬不一。前几天,收到译林出版社前任社长李景端先生发来的E-mail,说他在香港听余光中先生谈“粉丝”有些感慨。由此也引发了我对“粉丝”的一点看法。“粉丝”是近年来社会上很流行的一个新词。它源于英语单词fan,“粉丝”是它的复数形式fans的音译,与沙发一样,都是音译外来词。在英汉词典中,其中文释义是:迷;狂热爱好者;狂热仰慕者。如:moviefans译为“电影迷”;crowds of footballfans译为“一群群足球迷”。“粉丝”一词最初多用于演艺娱乐界,它是继“追星族”、“迷”之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方励之在积极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时候,多次谈到民主的含义。他说:“民主本身的含义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然后每个人去争取这种权利,然后组成一个社会。”他又说:“民主是以个人开始的,以‘我’为主。”他认为这种民主不要任何“头”或“圆心”“来牵着你。”叫做“东风吹战鼓擂,现在谁也不伯谁”,并以此来煽动学生闹事。一些缺乏政洽经验和马列主义修养的同志,颇受其蛊惑。究竟民主本身的含义是什么?民主就是“个人的权利”、“以个人开始”、“以我为主”吗?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民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尚书》,书中谈到民主这个词时说:“天惟时求民主”,意思是说上天适时为人民寻求一个皇帝、救世主。这里的民主是指“民之主”,即“君”或“君王”的意思,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主,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而且正是相反的。在西方,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它是“人民”和“地区”、“权力”和“统治”两个词合成的,它的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利”,有人民政权和多数人统治的意思。当然这里的人民  相似文献   

12.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译文]子路去见孔子,孔子问:“你爱好什么?”子路答道:“我爱好长剑。”孔子  相似文献   

13.
鲁哀公姬蒋问孔子:要做些什么事才能使百姓乖乖听话呢?孔子答曰: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听话;要不然,百姓就不听话了。有一次樊迟问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又把这套话搬出来。樊迟不得要领,去问子夏这是什么意思。子夏作深刻领会状说:多么有意思的教导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出皋陶来,坏人就难以存在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不少人希望对谋求第二职业放宽限制,那意思是说:“除了条文上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外,最好给各行各业也开个口子,以便‘有路大家走,有钱太家赚’”。开辟第二职业究竟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比如:“星期六工程师”们对郊县工业建设所作的贡献就不可低估。另外,有没有弊端呢?那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的矛盾?哪一个为主,哪一个为次?个个、国家的利益关系摆不正,一心两用。主次不分,乃至不务正业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笔者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学。郑玄说:“中庸,中和之为用也”(《中庸注》);焦循说:“盖凡事皆有两端……而皆有宜,得所宜则为中”(《论语补疏》)这种理解是正确的。“至德”的“德”,乃全德之名,包括诸德,实与“仁”同义;而其所以为“至”,乃是“至宜”、最合适、恰到好处的意思,决非指顶点、极端,也不是折中、平均。这样,作为“至德”的“中庸”,就是内在的“仁”及其表现形式、“仁之方”。把“中”理解为“中和”,就成为一个表示立体动态的概念:它不仅要求横向的不左、不右、不高、不  相似文献   

16.
一周声音     
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你多大了?”“97年的。”“过来害怕不?”“刚来的时候害怕,过来看到这种局面,反而不害怕了。”这是广东医疗队22岁护士未海秀的回答。朱海秀不想对着镜头向爸妈报平安,她说。  相似文献   

17.
广东暴动的第二天(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陈同生同志到红军总指挥部去请示工作。一位负责军事指挥的同志对他说:“怎么办?还不是‘巴黎公社’!”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即暴动注定要失败的。陈同生当时刚刚二十一、二岁,脾气急躁,连礼也不敬,憋了一肚子气,回身便走了。陈同生同志噘着咀,气呼呼地刚出门,遇到了恽代英同志。代英同志当时是广州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他把陈同生领到另一房间,关心地问道:“为何出气呢,年轻人?”代英同志亲切的话语使陈同生同志感到十分亲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有人利用翻译经典著作原著的一些文字问题,以鼓吹资本主义私有制。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讲到社会主义所有制时不使用“公有制”而使用“社会所有制”,断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未来社会要“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要建立生产资料“人人皆有的私有制”。那么,为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讲为“社会所有制”呢?德文gesellschaftliches Eigentum在辞典中有“社会所有制”和“公有制”两种含义,而当人们把它同私有制对比起来论述时自然应当译为“公有制”.不准译为“公有制”的主张显然  相似文献   

19.
再说矛盾     
战国时有一艺人,某日于闹市行商,先持一矛曰:“此矛天下至锐,无坚不摧!” 又秉一盾曰:“此盾天下至坚,无能破者!”有好事者戏谑其言,问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如之何?” 其人语塞,大窘。众人鼓噪。一老者激愤,一旁大呼:“执彼之矛,披彼之盾,天下无敌矣!”路人蜂拥,矛、  相似文献   

20.
孔夫子讲过一句名言 :“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怕物资匮乏 ,就怕分配不均等。这句话已在我国历史上影响了两千多年 :有人把它奉为稳定社会的圭臬 ,有人把它当作变革社会的依据 ,有人把它作为武装夺权的口号 ,有人把它描画为大同之世的理想蓝图 ,近年来更是有人把它视为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文化根源而深加诟病……是非曲直 ,笔者无意多说 ,我只是想用旧瓶装新酒 ,将孔子这句极富政治智慧的名言放到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一番重新解读。众所周知 ,西方人也是讲均等的。只不过他们关注的焦点 ,不是物质财富分配方面的均等 ,而是强调“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