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理论视野》2008,(1):62-62
《文汇报》2007年12月3日发表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汪行福的题为“现在正是马克思有话要说的时候了”的文章说,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第一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在国内外学者的通力合作下已经问世。标志着国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上达到一个新水平。具体来说,该书有以下特点:不仅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的成果,也关注国外社会主义和左派的各种政治运动,不仅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也彰显它的政治生命力:不仅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05,(2):62-62
《人民日报》2005年1月21日刊登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俞可平的文章说,立足当代实践,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科学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又给马克思主义提出新的挑战。新的产业革命不仅改变着资本主义,也改变着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离不开时代发展。现时代丰富的文化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文化条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学术自由,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新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的任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哲史研究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史探微》评价彭泽农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从1994年起,把科研重点集中在马哲"当代史"的研究上,力求以新的成果去迎接和纪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150周年。最近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王仲士教授等主编的《马...  相似文献   

6.
周连顺 《理论导刊》2005,2(9):25-28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曾经一度在学术界取得了广泛的共识,现在这种共识又遭遇了新的挑战——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因此,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必须寻找新的视角重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新技术革命、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在研究这些课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它简单化、庸俗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莉 《理论视野》2009,(2):19-21
大众文化的勃兴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紧迫性。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主要有内容的具体化,语言文字的通俗化,理论表达方式的视觉化、形象化、艺术化,理论宣传普及的产业化等。  相似文献   

10.
肖丽华  贺志明 《学理论》2009,(27):16-17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语境密切相关。20世纪初的中国,动荡起伏、,波澜壮阔,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交织汇集成新的学术生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近些年学界关于20世纪初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能够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原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我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其研究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即纵向度的全程化、横向度的全面化与研究视角的多维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发展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是因为这个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发展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对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定位,对发展理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构,从而…  相似文献   

15.
金鑫 《学理论》2010,(1):11-12
各种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受到了冲击;在社会实践中,我国女性发展和全世界妇女解放出现了新特点,新情况。马克思妇女理论需要不断突破发展,从而在新时期对日益复杂的妇女问题做出新的回应。社会性别理论在妇女问题研究上开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吸纳社会性别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丰富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妇女解放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晓琼 《学理论》2010,(21):83-8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构想。强调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新的生活观与幸福观,这一构想有其价值和限制。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主义是二战后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理论思潮和方法论,它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应用产生了丰硕的成果。阿尔都塞被称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阐释时,从实证论转换为结构功能论视角,形成了"多元决定论"和"意识形态无历史"等新的论断。这些论断与结构主义之间的异同,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的异同。通过辨析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异同,我们会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及其独特的包容品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机械的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解读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即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既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方法论层面,又包括研究这些理论本身所要运用的方法。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摒弃传统意义上机械的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融入时代背景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一论述,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肯定了劳动价值理论作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经济运行矛盾和特点的最锐利思想武器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从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伟大纲领之后,经过18年社会主义探索,坚持边实践、边总结经验、边理论升华,在理论上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新的贡献。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论断。这个新的科学论断在马克思主义宝库中是有它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文明”一词,在中外古文献中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