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第64条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是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中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恰逢外国举证责任理论的引进。外国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悄然引发了举证责任解释方法的摇摆不定,直接导致司法实践的迷惑。理论的产生有其本土起源,举证责任作为民事诉讼的脊梁,这种先天特性,决定了其解释方法首先要从中国本土出发,从中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背景入手。  相似文献   

2.
(一)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打破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研究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这种改革实际上就是对法律程序的公正、诉讼效率、效益等价值目标的追求,以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效益,充分实现诉讼目的,从而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效审判机制。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尚未完全确立,改革的民事审判方式也不可能一下子形成一套完整的诉讼体系。因此,明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使民事审判方式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前提条件。目前…  相似文献   

3.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民事审判方式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方式方法。民事审判的方法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及效益、能否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的根本问题。因此,改革旧的民事审判方式,探索新的审判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规范和保障。”“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要实现从为计…  相似文献   

4.
使用说明:《民事诉讼法教程》一书,是供学员自学民事诉公法学的教材。全书共分三编,二十四章,是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结构体系、紧密联系司法实践和审判实践编写而成的。学员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在掌握民诉法立法条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其次要结合指导书中所指的重点、难点问题,阅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还有,自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民事诉讼法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民事案件的具体“操作规程”,也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法活动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判决书公开宣判制度的规定,因为程序繁琐、有可能提前泄露审判机密等原因,并不被法院的审判员和书记员所接受。这种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冲突,说明这项制度的设计存在着不科学、不适应现实的问题。作者从多年的司法实践出发,提出对民事诉讼公开宣判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原有的民事判决书制作格式和内容已明显不能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应当进行根本的改革。本文就我国第一审和第二审民事判决书制作改革的基本思路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主体、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严格执行现行民事诉讼法之上。  相似文献   

8.
调查取证在民检工作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取证是检察机关审理民事经济申诉案件的一个重要方法。离开了调查取证,民检工作则会成为仅是对人民法院审判过程的简单复核,难以实现有效保障司法公正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后,检察机关在审理民事经济申诉案件时更应重视调查取证,使检法两家更好地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9.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进程中,需要注意几个相关问题,一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二是要正确评价民事审判方式,把握好改革的出发点,三是形成社会合力,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证据问题是民事审判改革的核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司法改革的进行,但其所确立的证据规则不但加重了审判权缺位和失范的趋向,更背离了发现真实的诉讼真谛。检讨我国的证据理念,重塑证据规则,实现真实的回归,才能引导民事审判改革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1.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已成为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民事审判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并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有其必要性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应突破法律规定另搞一套 ,应由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 ,提高审判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就我国而言,诉讼模式采用当事人主义兼采职权主义更适合我国国情。新的民事诉讼法在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及证明责任、当事人的处分权、二审审查范围、调解自愿原则及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执行的发生和庭审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新的诉讼模式。新的诉讼模式有利于发挥庭审的功能,规范诉讼活动,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有利于树立人民法院的公正形象和司法审判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是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实践,对举证责任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因为,民事诉讼的胜败,直接取决于提供的证据是否确凿,是否充分,能否证实诉讼请求符合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如果离开了证据,离开了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方向赵红学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方向把握不准,认识不清,已使这场重要的改革陷入困境。显然,要使改革顺利地进行下去,并达到预期目的,确定科学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方向,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在确定改革方向问题上,存...  相似文献   

15.
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己被明确写入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民事审判改革中,如何针对当前民事裁判文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改革,是提高民事裁判文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法院改革近期将要完成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最佳方略王章合我国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各级人民法院就民事(经济,下同)审判方式的改革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毕竟是在党的十四大以前进行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导  论前一段时期 ,我国各级法院进行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表现在 :推行了“论辩式”庭审方式 ,实行了“当庭举证 ,当庭质证 ,当庭认证”的一步到庭制 ,加强了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职责。而这些又被 1 998年 6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答《规定》) ① 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然而 ,诚如马克思在阐述矛盾性原理时指出的 :“一个矛盾的解决又会导致新的矛盾产生。”目前的问题是 :如何承接上一阶段的改革任务 ,从而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事审判改革试点单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率先在全省范围设立了纵向领导关系的执行局,以期创造执行工作新局面。此举无疑对《人民法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实践的结果,是检验其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但实践本身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为此,我刊特发此文,希望引起理论界关注。限于篇幅,对原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9.
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理论界已有争论,然司法实践中对它的思考甚少,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粗见,以期抛砖引玉。一、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民事(经济)审判的基本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形成与完善,法院审判人员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对审判方式改革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市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和主体之间交往契约化趋势等,以及不同于以往我国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运行管…  相似文献   

20.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切实保障公平、公正、高效的审判制度。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看,举证制度的完善都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因为庭审是审判的中心环节,而庭审方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