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乡村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悄然无声流失,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于它的冲击,各方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文化保护政策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因此我们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传统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导,近些年,浙江省加大对乡村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从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和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P村在政策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了村落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化价值,并以村落为载体实现了乡村多元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化既是乡村得以延续的根基灵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之源。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以无形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还以有形的力量助推着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与各领域,必须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宏大目标,校准导航仪,把牢发展向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坚持文化创新与打造特色的关系,坚持文化借鉴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坚持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文化投入与以民为本的关系,坚持文化公益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佳珊 《学理论》2013,(23):170-17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加文化软实力目标和推进文化强国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助于实现文化的历史、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工作滞后,应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落实各项保护制度完善,推进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中,认知与分歧并存的乡村政治认知、忠诚与疏离共生的乡村政治情感、延续与分化并行的乡村政治价值观,构成了乡村政治文化的基本样态,具体表现为留守者政治亚文化、边缘人政治亚文化、村治精英政治亚文化三种亚文化的融合共生。乡村政治文化的内在张力、制度供给缺位与媒体传播错位,是形塑现代乡村政治文化的主要障碍。进一步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是形塑现代乡村政治文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方法是一种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去认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局部化、片面化认识势必会影响乡村治理的成效。应用生态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目标机制和路径,有利于系统化、全面化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共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内涵,依据生态学原理,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乡村与城市的共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9,(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形势下国家为改变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当下,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落后、乡风文明衰落、乡村治理失序等问题,仅靠政府解决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会导致实践的有效性不足,这就需要引入社会力量来共建共治。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资本可以充当有力的助手角色。把社会资本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是实现社会资本成功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应从拓展乡村社会网络、完善乡村社会规范和重塑乡村社会信任三个维度来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实现社会资本与乡村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1]。  相似文献   

9.
苏亦飞 《理论导刊》2020,(5):118-123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乡村文化自信,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振兴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说")和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文化冲击、乡村文化本身创新性不足等因素影响,乡村文化自信培育面临困境。有效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必须在把准价值导向、契合主体需求、夯实现实基础、激发多元参与和实现转化创新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土地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的土地流转实践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的土地流转仍不够成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发展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发展问题是当前最为关键的土地问题。我们的结论和思考是:(1)基层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提高土地流转中农户家庭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3)完善土地流转的配套保障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彰显了人类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珍视。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传承母体和文化生态,亦会在发展和变迁中形成民俗主义。应努力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核,保留其本真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实施,构建先进乡村性别文化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土地权益是农村妇女最核心的利益,由于传统财产继承以男性为主,妇女土地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切实维护妇女土地权益,打破重男轻女的性别规训,使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社会中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权利,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的知识产权类型,地理标志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其本质上是一种集体共同专有权,但是必须建立在利益分享的基础上。地理标志的惠益分享属性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内在关联性,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促进乡村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现行地理标志惠益分享模式混乱、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惠益分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形成掣肘。为实现地理标志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重构兼顾各方利益的地理标志社区共有权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之根本。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乡村文化危机具有多重表现形式并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应以四种乡村文化内生情感(乡愁、乡情、情缘、乡风)为导向,以乡村文化系统分层(感知层、整合层、冲突层、交往层)为路径,以四种文化动力机制(安全机制——信任机制——认同机制——表达机制)为内容,重构乡村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治理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的振兴,能否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向上作用事关乡村社会的重建和发展。历史上,乡绅为皇权向基层社会延伸的权力载体,在国家与乡村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皇权通过乡绅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达到了"家天下"的愿景。乡贤文化曾根植于乡村社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乡贤一度退出农村社会舞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史为鉴,乡贤作为乡土社会的成功人士,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理应被纳入乡村建设所需的人才范畴。新乡贤传承了"乡绅治村"的传统,在主体范围、资格获取方式、发挥作用方式等方面对传统乡绅进行了传承与重塑,乡村振兴中鼓励乡贤返乡对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文明乡风和实现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但乡贤参与乡村振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地方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和规制,以实现他们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6.
董涛 《学理论》2010,(3):193-19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珍贵的宝藏,而随着现代文明的日新月异,承载民族记忆的非物质遗产正渐渐走向消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然迫在眉睫。本文在总结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的经验基础上,从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和承担文化重任的角度出发,为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努力促进小农户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措施实现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习近平对于战略实施有诸多论述。其中蕴含着一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如"着眼长远与着力当下相统一""统筹整体与突出重点相促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方法论,对于平稳有序开展工作、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发展中寻求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活性载体,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我们要全面定位民间文化、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要把这份珍贵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使它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真正与其"半壁江山"的文化地位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需要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并通过内生式发展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在紧紧依靠和科学调配现有乡村本土人才的同时,还应通过挖掘农民群体中所蕴藏的创造潜能,催生出大批新生本土人才,实现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有效供给,造就一支爱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本土人才队伍,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