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时代,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整合互联网优势,更好地发挥思想教育、政治引领、价值引导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常新常在,充满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8)
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影响着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的传播与认同带来了诸多影响,对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本文分别探讨了它的现实意义以及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认同的培育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开始显著地进入国家和人民的视野。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现有的各大行业进行改造,从而产生新的行业模式。从宏观上来看,"互联网+"战略内涵丰富,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大产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升级与转型。目前,"互联网+"掀起的创新浪潮已经几乎覆盖了整个第三产业,并开始走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治理格局、治理体制和  相似文献   

4.
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时代背景和更高的要求,而"互联网+"具有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扁平化的特点,能够拓展传播渠道、突出民警主体地位、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互联网+"内部管理,开展"互联网+"政治建警,加强"互联网+"文化宣传,实施"互联网+"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9月23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中共执政方式转变"理论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以及《解放日报》《社会科学》《行政论坛》等报刊社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互联网+"与制度变迁、互联网政治的国际比较及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郝宇青教授认为,"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七大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基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交往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全球间经济、政治、文化关联也不断增强,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国家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如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加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凸显、社会突发事件蔓延演变加剧等突出挑战。究其原因,既有意识形态斗争本质上是制度之争这样的根本性原因,也有网络信息技术存在落差、意识形态工作有待强化等现实因素。因此,新形势下要不断优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构筑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全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徐伟琦 《理论导刊》2020,(1):124-128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变革,要求其必须重塑思维、放大边界、重构话语和革新模式。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传统权威与开放生态的偏离、限量输送与海量信息的错位、限时供应与随时在场的位移、闭环教育与环环连接的相悖等窘境,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更新上建构"互联网+"思维方式,在跨界融合上建构"互联网+"新型体系,在话语重组上建构"互联网+"互动模式,在树立典型上建构"互联网+"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正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部门、各领域的扩散、应用过程。工会组织,特别是广大工会干部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要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层面的顶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实效,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而"互联网+"则是当前最大的教育实际,本文从了解"互联网+"的特点谈起,进而分析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8,(10)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众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应运而生。互联网思维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于各种传统行业的新一轮思考。互联网思维同样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才能永续活力。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机遇和问题以及对策几方面,论述了"互联网+"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铁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密结合交警队伍实际,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借力"互联网+"快捷高效等特点,将互联网与公安政治工作充分交融、相互促进,把队伍正规化建设紧紧地与信息网络连在一起,用"数据链"加固"生命线"、用"信息化"强化"生命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制度型向技术型迈进,这对人类的政治生活与国家治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立足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突出问题,基于政治维度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执政能力、意识形态、国家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的政治维度,对于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层面,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旨在让中国经济飞起来;在业界和投资人眼里,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是无限商机和业绩飘红的回报。对于个人而言,"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实际上,"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想见,未来这种改变会更深入、更广泛。互联网+:加什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6,(8)
正在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表示,"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互联网+"使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和资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又为什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互联网+"的背景与本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4)
2015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互联网+"排行第二。而在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中,互联网早已成了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社会思潮都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互联网+"为人们获取信息以及发表言论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错误思想也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难度。因此,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能否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高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不仅是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问题,也是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前途以及长治久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希 《学理论》2010,(25):233-234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任重道远。在当前互联网成为教育新媒介的形势下,互联网以其丰富性、灵活性、趣味性、开放性成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途径,互联网的普及必将为大学生德育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应大力加强互联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安全教育进网络工作,努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合格社会公民和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把政府、政策,甚至法制、政府的管理机制、社会的管理机制都进行"互联网+"改造,才有可能配合所有的产业和所有的社会人口实现互联网上的生活。目前来看,政府在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上,有三方面议题应该特别给予重点关注。其一,政府应该去做推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这类基础设施,除了云计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趋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不仅带来各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 ,也会广泛影响到政治领域。本文认为 ,经济全球化在国家主权、国际政治斗争和国家政治体制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的政治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 ,超前制定应对战略策略 ,切实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 ,因为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正以其颠覆性力量改变和重构着当今社会生活,为各行业的革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但就铁路公安而言,"互联网+"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还有待深度发掘。必须在强化硬件建设、整合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铁路公安警务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进一步加强其在勤务组织、打击防范、服务群众、公安宣传、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从而实现铁路警务工作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9)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时也对其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探寻"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谛,积极开辟鲜活的高校政治教育虚拟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